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历史故事;初中历史;应用探究
正文
引言: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引进历史故事可以带领学生对知识理论进行深度研学探索,教师需借助丰富的历史故事情节、话题、项目,带动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内心动力,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进行持续、深入探究。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首先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好奇心,通过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场景、故事案例,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参与历史学习,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强化提升。其次,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通过故事叙述,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同时对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价值观进行研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知识更为整体、立体的认知。另外,历史故事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通过以史为鉴,分析历史故事中的情境冲突、历史选择以及后果,学生会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独特的观点和判断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以及历史思维也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通过讲授历史故事还能够传递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可通过引进历史故事中的英勇事迹、伟大成就和道德困境,引领学生在学习环节学习正确道德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植入历史故事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探索具备显著功效,教师需要带动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启发学生思想提高历史课程教学质量。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初中历史教师在引进历史故事开展课程教学期间需要结合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带动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高效学习探索。在此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结合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教学,还原历史故事的面貌;同时引进互动项目,组织跨学科教学,指引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品质和效率。
(一)引入知识情境
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植入历史故事开展授课活动需要引进知识概念,将知识理论与历史故事紧密关联起来,从而才能够在互动的环境中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概念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当前初中历史知识点的结构,引进有趣的故事情节,使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故事学习中,通过情节、人物和冲突,剖析其中的历史概念,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领悟层次得到有效提升。另外,教师也需要在引进知识概念的过程中建立起背景知识,通过历史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环境,研学故事中的人物事件、情境,从而建立起对历史知识的整体认知。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理论以及故事情境中寻找相应的情感元素,获取情感思想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领悟能力、感知能力,并且借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比如在讲解三国魏晋时期的知识概念时,教师可以引进三国历史结合诸葛亮向刘禅呈上“出师表”的历史故事,引进“出师表”相关历史文献资料,带动学生从“出师表”中窥探该时期的三国历史背景,通过引进诸葛亮与刘禅之间的君臣故事,从“出师表”的细节之处对该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外交背景进行研学,从而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引进知识概念,将历史故事与知识理论关联起来,从而才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再现
通过历史故事教学,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上结合惟妙惟肖的语言、动画、情节,带动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历史故事来建立起历史情境,通过情境再现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背景,借此可增强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在情境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形象来做出相应的历史抉择、历史选择,通过此类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高效地理解和背诵历史知识和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将张骞出西域的历史故事进行展示,将其中的故事背景和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扮演张骞,将故事主角探寻丝绸之路的过程进行还原,将其中辛酸以及人物身上肩负的时代使命进行演绎刻画,在良好的角色扮演情境中,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技能均能够得到不同程度地增强提升。因此,通过情境再现,在历史故事的正向引导下,带动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形象,通过鲜明的对照学习,进行道德决策、情境再现,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知层次得到提升。
(三)比较和对照
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故事研学活动中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也需要引进比较和对照策略,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人物,学生可以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比较对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同时期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在该环节,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比较不同时期的历史故事,学习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政治发展状况,借助此类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历史知识中的规律和特征,通过将故事中的共性差异和关联进行一一罗列整理,使学生能够从故事对照对比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加深刻的学习印象。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结合宋朝时期以及明朝时期居民的日常生活,结合知名美食家、艺术家的故事经历,探讨宋朝和明朝在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和出入,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历史故事的学习,对宋朝和明朝的发展状况以及政策变动形成较为深刻的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引进比较和对照举措,让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的故事对比,从故事的异同之处发现历史变迁,认识不同时期的文化、社会、政治差异,从而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品质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四)创造性写作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故事进行研学探索必然会产生新的体验和感触。此时,教师需要在历史故事教学环节适当地引进创造性写作,让学生及时将思想和感触归纳整理在草稿纸和书本上,将其中的历史概念、历史知识通过作文的形式进行展示、还原、显现,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历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对历史故事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梳理,在学习期间可以尝试改变历史故事中的既定条件,分析历史的发展走向。例如,教师在讲解“官渡之战”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改写历史故事假设“袁绍阵营没人叛变,不发生内讧”,评价东汉末年的历史将会朝着怎样的方向流动前进。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历史故事中的情境线索,发挥自身想象,结合历史知识概念,对改变历史事件之后所带来的时空伦理影响进行研学分析,通过创造性写作,将自身对故事变动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梳理,借此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写作思维,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因此,结合创造性写作可以带动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故事进行改编改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五)引进其他学科的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师在利用历史故事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也需要从其他学科课程中植入相关历史故事,通过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互动教学,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概念进行探索研究。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自身的学习空间、拓宽视野,学生可以将历史故事与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对其他学科的影响。比如,可以将历史与化学结合在一起,将侯德榜制碱的历史故事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对民国时期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进行学习,以及对我国工业产业发展、工业革命萌芽时期的社会经济、生产力进行研学探索。通过将化学与历史故事互动,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能够对历史知识产生较为深刻的认知。
另外,历史教师也可以将历史知识与数学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将历史与古建筑、美术关联互动,从其他多门学科的知识概念中迁移出人物故事,从人物故事中剖析出历史概念,从而使学生对历史课程的研学探索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跨学科互动研学主题,整合多元化的学科互动项目,带动学生在历史学习期间进行实践探索、总结探究,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品质和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三、初中历史教学引进历史故事的注意事项
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植入历史故事开展授课活动能够带动学生对知识概念进行深入学习,但是教师也需要密切关注以下的注意事项。首先,历史故事需要囊括历史知识概念,需要通过历史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历史解释素养;同时也需要通过历史故事的横向、纵向对比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因此,教师所选用的历史故事需要与历史知识紧密关联在一起,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其次,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进历史故事也需要确保所选用的故事资料具备真实性且具备说服力,能够带动学生对历史知识概念进行正向迁移学习,不得随意编造相关历史故事,需要注明历史故事的出处。教师需要尽可能在经典的历史文献,如“资治通鉴、史记”中剖析出历史故事,从历史故事中迁移出知识概念来带动学生学习。后续,历史教师需要确保讲解的历史故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引进对应的历史故事。但是,历史故事中所论述的客观事实以及知识概念需要符合当前的政治伦理环境、价值观念,如果存在与当代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相冲突的元素,历史教师需要给予特别解释。因此,历史教师需要在引进历史故事开展历史授课活动中注重以上的教学原则,明确注意事项,带动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历史教师植入历史故事,创建多元化的历史情景,可以引领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细致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增强学生研学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艳.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智慧, 2020.
[2]王素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技视界, 2015(12):2.DOI:CNKI:SUN:KJSJ.0.2015-12-101.
[3]董亚芬.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探究[J].新作文:教研, 2022(11):0235-0236.
[4]滕菲.基于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C]//2020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一).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