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宋杉杉

南京市岱山实验幼儿园 ,江苏南京 210012

摘要

情境教学模式是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而产生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强调在真实或者仿真的情境中学习,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其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情境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价值;其次分析幼儿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运用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

情境教学模式;幼儿教学;教学活动;运用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随之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青睐。将情境教学模式有效应用,能全面提高幼儿教学质量,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但就目前来讲,在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有效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一、情境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幼儿学习体验

基于情境教学模式所具有的趣味性和真实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结合教学主题以及幼儿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为幼儿们创设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例如野外探险、森林公园、动物世界等场景,让幼儿在这个情境中主动观察、学习和思考,了解多种多样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在整个过程中,幼儿都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其能沉浸于情境之中,自主学习。这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增加幼儿学习兴趣,为幼儿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综合能力是重要的教育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幼儿综合能力为目标,让幼儿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协作能力、审美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多种能力。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于幼儿教学中,其注重以情境为基础,关注幼儿的总体发展,因此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幼儿需要在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等多种方式中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以锻炼幼儿创新能力、合作意识、思维能力等,从而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情景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问题

(一)情境创设困难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当注重这一教学模式的趣味性和真实性特点。既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与幼儿日常生活、教学主题相一致,又要保证所创设的情境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对教师专业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然而,在当前幼儿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情境创设困难”的问题。由于情境创设的难度较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尤其是场地、教学资源、教学时间等,导致所创设的情境难以保证真实性和趣味性,进而影响了情境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二)忽略幼儿主体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全面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充分激发幼儿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吸收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一背景,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时,要转变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了一个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促进交流的角色。但这种角色的转变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不太容易。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具备情境创设的经验,在教学活动中仍然将自身作为主体,忽略了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情景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提高幼儿教学活动质量的同时,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为切实提高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质量,发挥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实践中,教师首先要保证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就情境创设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现有资源以及外部环境创设相应的情境,确保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真实性和趣味性特点。从现有的教学资源方面讲,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内的各种资源,如游戏材料、活动区域、教室、绘本等,通过布置环境来创设情境,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幼儿沉浸其中,完成学习活动。而从外部环境的角度讲,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到校外进行实地考察或参观,以此创设真实的情境。比如组织幼儿去农场种植蔬菜、去果园采摘水果,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与收获的过程,从而拓展幼儿知识认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幼儿的社交能力,提高幼儿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角落空间为幼儿们创设“超市”的情境。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问题互动,如“小朋友们,你们平时会和爸爸妈妈一起逛超市吗?”“你们最喜欢超市的什么东西呢?”以此调动幼儿积极性。在此之后,教师便可组织幼儿一起利用报纸、废旧纸箱、玩具水果、蔬菜、玩偶等创设超市情境,让整个角落充满购物氛围。在这之后,由教师向幼儿解释超市的购物流程,邀请幼儿扮演所喜欢的角色,如顾客、收银员、超市导购员等,体验在超市中的角色任务。在角色分配完毕后,教师可以指导幼儿挑选相应的商品,将所挑选的商品放到收银台结账,并与收银员进行对话,了解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数字游戏,让幼儿根据标价计算总价、找零等,从而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保证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又能让幼儿在实践中学到丰富的生活技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幼儿思维

在情境教学模式中,问题情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幼儿们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在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让幼儿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幼儿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绘本故事为幼儿们创设问题情境。以《我爸爸》为例,为幼儿们设计这一问题:“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有一位爸爸,他在干嘛呢?”以此吸引幼儿注意力,让幼儿细致观察,并引出绘本故事。在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如:“现在,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了一只大灰狼,你们怕不怕呀?”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引出绘本中的“爸爸”把大灰狼赶走的事情,让幼儿们感受到爸爸的勇敢。在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幼儿们尝试着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爸爸。在这一环节中,每一位幼儿都十分积极,大家在畅所欲言中共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绘本教学活动的质量。

(三)遵循人本理念,转变角色定位

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教师应当遵循人本理念,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无论是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实施,还是教学评价,都应当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全方位激发每一位幼儿的学习潜能,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如此,方能有效发挥情境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提高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综合发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由传统的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观察者和交流者。发挥不同角色的教学功能,关注幼儿在学习时的整体情况,了解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比如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学习基础的绘画知识、掌握基本绘画技能,能够根据教师所设计的教学主题展开绘画,分享绘画作品,以此培养幼儿想象、创造能力、沟通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实践中,就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们创设视频情境,如播放与花朵有关的动画视频,让幼儿们看到绚丽多彩的鲜花,刺激幼儿视觉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在情境之中,教师则要进行三角色的转变。作为引导者,教师需要激发幼儿的思考和互动,促进他们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比如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说出所喜欢的花朵以及原因,思考如何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些花朵表现出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示范,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使幼儿更好参与到情境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能力。而作为观察者,教师则要在情境教学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学习表现,并在沟通互动中给予肯定和指导。比如幼儿在画花朵时,对于色彩的选择和线条的运用较为单一,教师便可观察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并主动询问幼儿选择这些颜色的原因,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鼓励幼儿进行创新,帮助他们发展绘画技能和创造力。作为交流者,教师则要与幼儿积极沟通,鼓励幼儿表达个人想法和感受。比如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与幼儿交流,询问他们作品的创作灵感和意义,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在绘画时的参与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又能使幼儿在欣赏他人的作品中形成尊重他人的优秀品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活动,还能激发幼儿参与兴趣,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将情境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丰富教学活动,引导幼儿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还要转变自身教学角色,在观察、引导与沟通中,激发幼儿学习潜能,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陈长燕.情境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文学少年, 2021, 000(033):P.1-1.

[2] 次仁加措.探析情境教学模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J].休闲, 2020, 000(036):P.1-1.

[3] 黄姝姝.论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华夏教师, 2018(26):2.

[4] 丁晓.情境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成长, 2022(11):166-1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