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护理心理学;门诊护理管理;应用价值;就诊体验;
正文
据专业报告统计,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高达87.2亿次,总诊疗人次和住院人数大幅度增长。庞大的患者群体、复杂的就诊类型,给门诊护理管理带来的诸多挑战。而门诊同时也是患者就诊的第一站,更是代表着医院医疗水平和医护形象的重要窗口,故重视门诊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1]。既往史的护理就诊多注重分诊管理和病种管理,对患者的心理关注较少,容易为护患纠纷埋下隐患,导致患者对就诊失去信心。护理心理学属于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心理学和护理学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研究护理情景下和患者个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以此实现护理的良好管理目标[2]。护理心理学从患者的心理入手,对其心理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观察,采取饱含有心理学技巧和方法的护理态度和护理行为,对患者实施更高水平的护理管理,以促进患者就诊的良好体验实现最佳护理。本文旨在研究在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心理学的影响效力,以期为门诊护理管理提供成功的管理经验。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分段随机的方法将2022年1月-2022年12月内就诊的268例门诊患者纳入试验研究,而后以入院时间的顺序分13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另134例观察组增加护理心理学管理。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65例:69例,年龄范围为18-65岁,平均年龄为45.16±8.63岁;观察患者男女比例为66例:68例,年龄范围为19-68岁,平均年龄为44.61±8.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语言表达能力正常,可实现良好的沟通;知情且自愿加入该项研究;有配合试验数据测取的条件;排除标准:转诊患者;既往史在本院内发生护患纠纷或者护患矛盾者;就诊前存在有严重的心理疾病,如焦虑、抑郁以及双相情感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即对患者在就诊期间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包括有检查流程、相关科室位置、检查注意要点等,对患者投诉以及反馈的事情给予积极的处理和解决。
观察组增加护理心理学管理:①了解和掌握就诊患者的心理:通过既往史护理经验、相关参考文献等梳理出常见的患者就诊心理,主要以恐惧担忧、排斥紧张、茫然不知所措、不安焦虑等为主要展现,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管理。②展现值得信赖的护理管理形象:护理人员注重自身仪表,定时或者不定时将护理服务前移,深入到门诊等候的患者中去,以微笑、友善的态度主动的询问患者的情况,引导其提出问题,且对问题进行积极的解答。③心理疏导: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心理心态进行疏导,如针对恐惧担忧者,耐心倾听其发病心理历程和感受,针对恐惧和担忧进行安抚,展示医院的诊疗水平和医师的技艺增加其就诊信心。而针对排斥紧张者,给予必要的人性化措施,如给予热水、询问其需求,给予其缓解情绪紧张的护理态度,可通过对患者的人格魅力、闪光点等进行适当的赞美和肯定,拉近医护和护患关系。针对茫然不知所措者,给予其正强化措施,帮助患者理清就诊思绪和想要获得的就诊结果,对于就诊流程、检查流程等详细的解说。鼓励患者可在就诊的同时,在各个和自身有关的疾病宣教的展示板下进行阅读和了解,以提高自身对疾病和就诊的认知。呼吸正念放松法应用:面对面对患者教学,呼吸正念放松,辅助患者平稳自身心理,要点为鼻吸口呼,意识随着呼吸缓慢调整,进而实现意识放松。对患者的各项主诉和需求,均给予充分及时的反馈。
1.3 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管理前后的患者就诊情绪,包含有HAMA焦虑、HAMD抑郁以及 FOP-Q疾病进展恐惧,HAMA焦虑,含有如焦虑心境、紧张、害怕等维度,4级评分规则、信度系数r为0.93,7分为分界值,7分以下无焦虑,7分以上分数越大,焦虑程度越深。HAMD抑郁含有抑郁心境、有罪感等维度,4级评分规则。8分为分界值,8分以上分数越大,抑郁程度越深。FOP-Q疾病进展恐惧,总分43-215分,分数越大,恐惧越深。
对比两组整体护理管理效果。含有Morisliy依从性、CGQ舒适性、MCMQ医学应对方式。Morisliy依从性,0-8分,低于5分依存性差,6-7分依从尚可、8分依存较好。CGQ舒适性含有心理舒适和躯体舒适,0-120分,分数和舒适性正比。MCMQ医学应对方式含有(14-27分)、回避(11-20分))屈服(8-15分),分数越高,越证实患者趋向于此种应对方式。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程度,采用NSNS护理工作满意度,0-95分,分数越大,护理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以Excel表格将研究数据收集后立即纳入SPSS26.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而例和率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护理管理前后的患者就诊情绪
未实施不同护理前,两组患者就诊情绪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不同护理后,观察组HAMA焦虑、HAMD抑郁以及 FOP-Q疾病进展恐惧等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护理管理前后的患者就诊情绪(,分)
组别 | 例数 | HAMA焦虑 | HAMD抑郁 | FOP-Q疾病进展恐惧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134 | 16.65±0.15 | 8.37±0.14 | 15.18±0.15 | 6.27±0.29 | 187.48±0.58 | 101.46±0.65 |
对照组 | 134 | 16.74±0.32 | 14.32±0.54 | 15.19±0.17 | 12.64±0.32 | 182.45±0.54 | 142.15±0.32 |
t | - | 1.032 | 7.361 | 0.047 | 15.037 | 1.365 | 8.623 |
P | - | 0.345 | 0.001 | 0.965 | 0.001 | 0.124 | 0.001 |
2.2 对比两组整体护理管理效果
未实施不同护理前,两组整体护理管理效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不同护理后,观察组Morisliy依从性、CGQ舒适性、MCMQ医学应对方式等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整体护理管理效果(,分)
组别 | 例数 | Morisliy依从性 | CGQ舒适性 | MCMQ医学应对方式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观察组 | 134 | 5.12±0.41 | 7.51±0.28 | 58.57±0.95 | 95.15±0.32 | 32.15±0.28 | 21.65±0.47 |
对照组 | 134 | 5.24±0.32 | 6.41±0.32 | 58.42±0.72 | 77.63±0.41 | 32.17±0.41 | 30.43±0.45 |
t | - | 0.785 | 7.265 | 0.965 | 11.018 | 0.574 | 8.263 |
P | - | 0.315 | 0.001 | 0.054 | 0.001 | 0.115 | 0.001 |
2.3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程度
观察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效果的评价[,分]
组别
| 例数 | 对患者关注 | 护理态度 | 护理及时性 | 情感尊重 |
观察组 | 150 | 22.48±0.34 | 22.41±0.28 | 23.19±0.47 | 22.18±0.41 |
对照组 | 150 | 19.74±0.27 | 19.47±0.27 | 19.17±0.75 | 17.54±0.47 |
t | - | 5.263 | 6.387 | 4.369 | 7.247 |
P | - | 0.001 | 0.001 | 0.011 | 0.001 |
3讨论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技巧和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旨在加大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心态的观察,掌握其心理规律和特点,以此实施最佳护理的有效方法[3]。曾有研究针对门诊就诊患者做出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半数的患者表示,在医疗场所就诊时,希望医护人员更关注自身的想法和情绪[4]。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面对疾病这项压力源时,患者期许从医护人员身上获得情感支持,同时而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人们也更加注重就诊的良好体验。本文将护理心理学管理应用于护理门诊就诊管理后发现,相较常规护理管理,应用了护理心理学的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疾病恐惧等就诊情绪均改善更多,推测其原因是护理心理学有意识的在患者的就诊过程中,对其心理应激进行观察和掌握,而后以安抚患者情绪、疏导其负面心理等纠正和调整了患者的心理活动,使其负面情绪改善。而叶佳[5]则在研究中补充到,将护理心理学应用到门诊护理管理内可全面的从患者的行为、心理、思维等出发,打破原有的只关注疾病本身,不关注患者心理的护理困境,让患者在医院和疾病这2项压力源中,获得了情感支持,稳定其不安和紧张以及焦虑的心理。而在观察指标2中,应用了护理心理学管理的观察组依从性更高、舒适性更高、医学应对方式更佳,推测其原因是护理心理学注重患者的心理关注,对其实施护理后,可正强化其情绪,传播健康意识,选择利于患者自身的健康行为实施依从,不但可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为以后医护指导下的依从性奠定良好条件。患者主诉被重视、心理舒适性提高,使得患者积极正性的应对疾病以及医院等带来的刺激。患者就诊体验良好,获得了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因此其护理满意度高,认可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有较好的影响效力,可改善患者就诊时的焦虑、恐惧等心理,利于其就诊依存性提高、机体舒适性高,能促使患者选择合理正确的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和就诊带来的刺激,患者认可护理管理服务,且有较好的就诊体验。
参考文献
[1]郑玉芬,马明慧,闫红雨.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3,50(5):1212-1215.
[2]石廷英.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评估研究[J]. 东方药膳,2021(18):287.
[3]杨秀兰.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评估[J]. 心理月刊,2021,16(11):175-176,184.
[4]张平璐.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门诊便秘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350-351.
[5]叶佳,方杭英. 护理心理学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运用价值评估[J]. 健康女性,2021(6):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