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与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价值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王立胜 郝琦 郑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646000

摘要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踝置换术(UKA)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KOA,其中满足UKA指征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8例,符合TKA手术指征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8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KOA患者采取UKA治疗效果优于TKA,值得应用。


关键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发症;单踝置换术;围术期指标;全膝关节置换术

正文


    临床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属于骨科高发病,中老年人群多见,以功能受限、疼痛等为常见表现,如果情况严重会有肢体变形、残疾,所以,临床及患者需高度重视[1]。近些年,TKAUKA属于治疗KOA的常见方式,但是两者谁更有优势始终存在争议。所以,本研究将KOA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7月至20219月收治的KOA,满足UKA指征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56.66±7.34)岁;符合TKA手术指征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86±6.63)岁,两组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观察组:UKA先对患者周围软组织行松懈,将髌骨对侧打开。然后用手术刀将半月板切除,于前交叉韧带和部分髌下脂肪垫,并对髌股关节、对侧室间隔以及前交叉韧带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病变情况,并将关节内组织进行清创处理,用咬骨钳将内侧胫股间隙边缘增生的骨组织进行清除,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软组织松懈处理。髓外法行胫骨截骨,主要目的是为了截骨后间隙可以恰当的置入胫骨全聚乙烯垫片厚度。股骨截骨后,需要根据测量所得

的股骨假体型号进行对应的截骨模块。并完成股骨的试模的安装,试模测量屈伸间隙稳定且平衡后再将假体放置进去。等安装好膝关节单髁假体后,进行屈膝缝合处理,于术中进行止血操作

    对照组:TKA股骨和胫骨均用骨髓外定位的方式,无需做组织松懈工作,将患者内侧的骨赘完全切除,并测量股骨适用假体大小,然后依次切除股骨的前髁、后髁、前斜角、后斜角。利用试模进行调试,从而让软组织得以平衡,髌骨不需要做任何置换。可以采用等量的截骨后,并适当的将软组织进行松懈,达到恢复力线,从而有效的预防髌骨不稳的情况出现。术后进行止血。医生在操作假体的时候,需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操作,假体的每个组件都要进行骨水泥的固定操作。

1.3 观察指标

    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膝关节功能-HSS;疼痛-VAS)[2]、并发症(皮肤坏死、假体松动等)。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3.0分析数据, 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组间比较(P<0.05)。见表1。

                     1 围术期指标(`x±s)

指标

观察组(n=38)

对照组(n=38)

t

P

住院时间(d)

7.45±1.22

13.56±2.11

17.626

<0.05

术中出血量(ml)

113.77±12.95

320.47±49.55

28.531

<0.05

术后引流量(ml)

202.62±35.46

279.35±32.16

11.331

<0.05

手术时间(min)

70.24±7.25

85.68±6.41

11.264

<0.05

2.2 量表评分

术前,组间比较(P>0.05);术后,组间比较(P<0.05)。见表2。

                2 量表评分[(`x±s),分]

量表

时间

观察组(n=38)

对照组(n=38)

t

P

日常生活能力

术前

43.58±5.33

44.16±5.45

0.536

>0.05

术后

84.27±9.15

73.68±9.16

4.860

<0.05

膝关节功能

术前

59.47±12.58

59.95±12.77

0.188

>0.05

术后

87.16±11.44

82.23±11.78

2.180

<0.05

疼痛

术前

6.77±1.55

6.68±1.48

0.294

>0.05

术后

2.23±0.86

3.50±0.42

5.318

<0.05

2.3 并发症

组间对比(P<0.05)。见表3。

                 3 并发症(n,%)

指标

观察组(n=38)

对照组(n=38)

X2

P

下肢深静脉血栓

1(2.63)

5(13.16)



深部感染

3(7.89)

2(5.26)



皮肤坏死

2(5.26)

3(7.89)



假体松动

1(2.63)

4(10.53)



畸形愈合

2(5.26)

5(13.16)



合计

23.68(9/38)

50.00(19/38)

4.595

<0.05

3 讨论

KOA为退行性病变,在病情发作下会影响全膝关节,极易可能降低其关节功能,影响正常生活,需尽快治疗。现阶段手术为治疗KOA的主流,主要手术为TKAUKA,但哪种方式更理想并无统一结论。

    本研究结果说明UKA效果更理想。是因为该种手术单纯对病区操作,减少手术面积,降低手术创伤。而且相对与TKA来讲需要截除更少的骨组织,保留前后的交叉韧带,尽可能维持正常的膝关节生物力学,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对于正常间室,UKA并不会对其产生损伤,将其功能、结构得到有效保留,利于患者积极锻炼,促进功能改善,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风险,促使患者的康复时间进一步减少,同时减轻患者经济压力[3]

    总之,KOAUKATKA治疗,前者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改善关节功能,加快康复,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唐军亮.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3):0050-0052.

[2]于先涛,任成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系统医学,2023,8(15):135-138.

[3]徐晶.人工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研究[J].大医生,2023,8(18):25-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