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方法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纵礼

萧县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 安徽宿州 235200

摘要

犊牛养殖是畜牧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到犊牛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以及后续的生产性能。本文旨在探讨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的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规模养殖场的犊牛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论文内容涵盖犊牛饲养的关键要点、饲养模式、营养管理、疾病防控以及环境控制等方面,旨在为畜牧养殖者提供科学指导,提高犊牛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


关键词

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饲养管理;营养需求

正文


引言

犊牛作为畜牧业生产中的基础群体,其饲养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畜牧业整体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犊牛养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确保犊牛的健康生长、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降低饲养成本等。因此,研究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关于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的现状

在当前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中,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养殖管理的日益规范,犊牛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都有了显著提升。首先,从养殖环境来看,规模养殖场通常具备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如标准化的牛舍、自动化的饲喂系统、智能化的环境监控系统等,这些设施为犊牛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健康的生长环境,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了养殖效率。其次,在饲养管理方面,规模养殖场注重科学喂养和精细管理,它们会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营养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喂计划,同时,还会加强疾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处理,确保犊牛的健康生长。此外,规模养殖场还注重品种改良和遗传选育工作,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病力强等优良特性的犊牛,这些优良品种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益,还推动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在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饲料成本的不断上涨、养殖环境的污染问题、疾病防控的难度加大等,针对这些问题,规模养殖场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念,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养殖管理的水平和效率1。总的来说,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的现状是积极向上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的日益规范,犊牛的养殖效益和品质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也需要关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以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犊牛饲养的关键要点

2.1 初生期管理

犊牛初生期是其生命中最为脆弱的阶段,此时犊牛的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抗病力较弱,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初生期管理尤为重要。首先,要确保犊牛出生后能够迅速吃上初乳,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和生长因子,对犊牛的免疫力提升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要及时清理犊牛身上的黏液,防止其受凉感冒,此外,还要对脐带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2.2 哺乳期管理

哺乳期是犊牛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犊牛的体重和体尺增长迅速,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因此,在哺乳期管理中,要确保母牛有充足的泌乳量,以满足犊牛的营养需求,同时,要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情况,适时进行补饲,补充精料和青绿多汁饲料,以促进犊牛的瘤胃发育和消化吸收能力,此外,还要注意控制犊牛的饮水量,防止其暴饮导致消化不良。

2.3 断奶期管理

断奶是犊牛饲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犊牛适应独立生活的重要阶段,断奶期管理不当,容易导致犊牛出现应激反应和生长受阻等问题。因此,在断奶期管理中,要逐渐减少犊牛的牛奶喂量,增加精料和粗料的比例,同时要注意观察犊牛的生长状况和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饲养方案,此外,还要保持牛舍的干燥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

3犊牛饲养模式的选择与优化

3.1饲养模式的选择

犊牛饲养模式主要分为单栏饲养和合群饲养两种:单栏饲养,其优点是防止犊牛间疾病传播,减少腹泻、脐带炎等疾病的发生;便于疾病的发现与治疗,能够及时隔离患病犊牛,防止疫情扩散;有利于控制饲喂量和饲喂时间,确保每只犊牛都能得到充足的营养。

缺点是犊牛岛造价较高,且道路硬化投入较大,冬季饮水、喂奶易受到气温影响,奶温难以保证,断奶后转群时,犊牛群体适应性较差,可能出现体重下降、疾病增多等问题。合群饲养优点是资源优化配置,所需土地面积小,可建成牛舍防风防寒,同时保证通风;饲喂温度可控,有利于犊牛健康成长;犊牛群体适应性强,断奶转群应激小;管理难度小,工作量相对较低;使用全自动饲喂系统后,饲养更容易达到标准化。,但是缺点是,对牛舍清理和环境卫生要求较高,否则全自动饲喂的优势难以发挥,需要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支持。

3.2饲养模式的优化

3.2.1初乳管理

犊牛出生后应立即饲喂初乳,因为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对犊牛的免疫和疾病预防至关重要,确保初乳的质量,对初乳进行巴氏消毒等处理,以去除有害细菌并保留免疫球蛋白的活性2

3.2.2饲喂方式

选择仿生学犊牛喂奶桶等合适的饲喂工具,模拟母牛哺乳的方式,减少犊牛的应激反应,控制牛奶的饲喂量和温度,避免过量或温度不足导致的腹泻等问题。

3.2.3饲料搭配

在犊牛的生长过程中,逐渐添加颗粒料等固体食物,促进瘤胃的发育和消化功能的完善,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确保犊牛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3.2.4环境控制

保持牛舍的清洁卫生和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为犊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定期消毒牛舍和饲喂工具,防止疾病传播。

3.2.5疾病防控

加强犊牛的疾病防控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处理,注意观察犊牛的生长状况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

3.2.6自动化与智能化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入自动化饲喂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提高饲养管理的效率和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和管理优化等手段,实现对犊牛生长过程的精准控制和科学管理。综上所述,犊牛饲养模式的选择与优化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灵活调整,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技术创新手段的应用,可以确保犊牛的健康成长和养殖效益的提高。

4犊牛营养管理

4.1 初乳的利用

初乳是犊牛出生后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之一。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营养成分,对犊牛的免疫力提升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犊牛饲养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乳资源,确保犊牛在出生后尽快吃上初乳。同时,要注意初乳的质量和储存条件,避免污染和变质。

4.2 饲料的选择与配制

饲料是犊牛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选择饲料时,要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犊牛在哺乳期需要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来支持其快速生长;而在断奶后则需要逐渐过渡到以粗饲料为主的饲养模式3。此外,还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避免使用发霉变质或含有有害物质的饲料。

4.3 饲喂制度的建立

合理的饲喂制度是保证犊牛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建立饲喂制度时,要根据犊牛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饲养模式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犊牛在哺乳期需要定时定量地饲喂牛奶和精料;而在断奶后则需要逐渐增加粗料的比例并减少牛奶的喂量,同时,还要注意控制每次的饲喂量和饲喂频率以避免犊牛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5犊牛疾病防控

5.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犊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激发犊牛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增强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疫苗种类和接种时间,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接种,以确保免疫效果的有效性。

5.2 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是预防犊牛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要保持牛舍的干燥卫生,定期清理粪便和污物并消毒,以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以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风险,此外还要定期对牛舍进行杀虫灭鼠等卫生处理工作,以防止害虫和鼠类的侵害。

5.3 疾病监测与治疗

疾病监测与治疗是保障犊牛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定期对犊牛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以防止病情恶化或传播给其他犊牛,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并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有效性,并避免药物残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6规模犊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6.1饲养管理问题

饲料种类单一、营养不均衡,难以满足犊牛快速生长的需求。饲喂方式不当(如过度饲喂或不足),导致犊牛消化不良、生长缓慢,饮水不足或水质不洁,影响犊牛的健康和生长。

6.2疾病防控问题

疾病种类增多,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犊牛之间的接触增加,疾病传播风险增大,犊牛在运输、转群等过程中容易发生应激反应,影响生长和健康。

6.3环境控制问题

温度与湿度问题,牛舍内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影响犊牛的舒适度和健康。空气质量问题,牛舍内空气质量差,有害气体和微生物浓度高,对犊牛健康造成威胁。

6.4其他问题

人员管理与培训,养殖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管理。设备设施问题,部分规模养殖场设备设施落后或不完善,影响养殖效率和犊牛健康。

7犊牛养殖环境控制方法

7.1温度与湿度控制

适宜温度:犊牛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尤其是新生犊牛。一般而言,新生犊牛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525℃,也有说法认为应保持在2426℃。在冬季,应确保牛舍保温性能良好,必要时可使用加热器或保温设备来维持适宜温度。夏季则要注意通风降温,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对犊牛造成不利影响。湿度控制:牛舍内的湿度应控制在30%以下,以避免湿度过大导致犊牛发生呼吸道疾病或皮肤病,保持牛舍干燥通风是控制湿度的有效方法。

7.2通风与空气质量

通风换气:牛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以确保空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积聚,在冬季通风时,要注意避免贼风直接吹向犊牛,以防感冒,通风口可以适当遮盖,既保证温度又保证空气新鲜4。空气质量监测:定期监测牛舍内的空气质量,包括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7.3卫生与消毒

日常清洁:经常打扫牛舍,及时清理粪便和废弃物,保持牛舍清洁干燥,换垫草也是保持牛舍卫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定期消毒:定期对牛舍、器具、围栏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消毒药的类型要定期交换使用,以防止细菌、病毒对消毒药产生耐药性。

7.4光照与运动

光照管理:光照对犊牛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在舍饲条件下,应确保牛舍内有足够的光照时间,以促进犊牛的健康成长。在晴天时,可以让犊牛在运动场内自由运动和接受日光照射。光照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也有一定影响。因此要保持牛舍内光照充足并合理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以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5。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人工补光措施以满足犊牛对光照的需求

运动管理:运动对犊牛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在舍饲期,每天至少要进行2小时以上的驱赶运动,随着犊牛日龄的增长,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如进行放牧等。

7.5其他注意事项

减少应激:犊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应尽量减少转群、运输等应激因素的发生,在转群或运输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提前适应新环境、减少饲料更换等。

观察与记录:经常观察犊牛的生长状况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同时做好养殖记录工作,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养殖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饲养模式、加强营养管理、做好疾病防控和环境控制等措施可以确保犊牛健康生长,并提高生产性能。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畜牧业的发展,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方法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犊牛养殖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养殖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鲁昭华.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方法创新[J].畜牧兽医科学,2022(13):29-30.

2]刘艳芳.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J].新农民,2023(12):24-25.

3]张立.浅析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方法[J].畜牧兽医科学,2020(17):86-87.

4]马小梅.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方法的推广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3):46.

5]黄小莲.规模养殖场犊牛养殖方法的推广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21,3(5):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