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花椒山地大营养钵建园生产技术
摘要
关键词
大红袍;花椒;轻简化;雨季带叶栽植;旱作覆膜
正文
1试验园概况
试验园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郭川镇黄大村,属中温带半湿润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凉适中,冬不寒冷夏不严热。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量550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雨热同期,无霜期160天—180天。有利于多种落叶阔叶树种的繁衍更迭,是发展花椒产业的最佳适宜区 ,2019年建园,面积200亩。栽植地海拔1450~1556m,土壤为黄绵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9.66mg/kg。以‘大红袍’花椒品种为主,株行距3.0×4.0m,667m2栽植55株。
2大营养钵花椒栽培技术
2.1新建椒园
大营养钵苗木的栽植基本不受季节的影响,但从越冬效果和次年生长量来看,中秋前后和晚春(清明前后)栽植效果最为理想,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
合理选用营养钵,营养钵可选用黑色的聚乙烯膜钵。钵底有4个、钵侧有3个,直径为0.5-1厘米的小孔,以利水分流通。营养钵大小根据苗龄大小选择。1年生苗用横径×纵径为18×18厘米,2年生苗21×21厘米,3年生苗26×26厘米。钵体横、纵径规格因树种和苗木大小及栽植密度需要也可适当调整。
科学配制营养土,营养土尽量就近取材,土壤∶细砂∶有机肥以5∶1∶1的比例,每立方另加磷肥2-3千克,防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高氯辛硫磷0.1-0.2千克,搅拌均匀即可。若就地取用最好直接取用心;客土以稻田土、黄绵素土为主;肥料用腐熟的羊粪、鸡粪、猪粪、人粪尿肥或有机肥任一种均可。适当加入锯末、草炭或炉渣。
科学合理苗畦,整地作畦,配套设施,营养钵育苗地要求土地平整,灌排水方便。
精细栽植管理:栽植:营养钵装土时要求装满压实,并垂直、整齐的摆放于育苗畦内。钵面表土要压实,平整。栽植灌水下渗后,用谷壳或发酵的锯木屑撒1-2厘米厚盖到营养钵表面,既可保湿又防板结。为温、湿度相对稳定,要求钵体入苗畦的2/3-3/4,取土方便也可全部深埋,至钵体上部和畦边持平。
灌水:营养钵苗对地下水利用困难,要特别注意及时浇水。灌水有漫灌、渗灌及喷灌3种。漫灌操作简单,但费时且用水量大。渗灌及喷灌需要附加一定的设施条件,但工效高、灌水均匀。
除草:营养钵苗生长在特定的钵体里,不能使用农具锄草,所以对生长的杂草只能人工拔除。
3.栽植密度
坡地、旱地株行距2.5×3.5~4.0m。
3.1.定植
2019年3月下旬定植。栽植前除去营养钵,修剪根系,将已修剪苗木置于定植穴中央,根系自然舒展,苗木横竖成行,栽后每株树浇水15~20kg,使覆土与营养钵紧密结合,树盘覆1.2m黑色地膜或地布。
3.2间作
栽植1~3年,花椒园行间间作套种豆类、马铃薯等低秆作物。
3.3土水肥管理
3.3.1生草覆草
3.3.1.1作用
花椒根系浅,夏季干旱易发生严重落椒,采用行间生草,或种植油菜、豆类作物及覆草模式,可起到蓄水保墒,减少地下水分蒸发。
3.3.1.2生草种类
人工生草有早熟禾、白三叶等。自然生草有鸡窝草等浅根性草,但拔除灰菜、刺儿菜等深根性草。
3.3.1.3刈割
草旺季刈割3~5次,割后保留草高5~10cm,刈割草覆盖地面或树盘。通过园内选择2个试验地进行对比测量得知,生草覆盖花椒园,年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20%以上,新枝生长量可达到75.6㎝以上,产量增加10%以上。
3.3.2施肥
3.3.2.1基肥
秋季9月中旬~10月上旬期,幼树株施充分腐熟农家肥10~15kg+微生物菌剂5~10kg+尿素5~10kg+磷肥1.0~1.5kg;6~7年生树株施充分腐熟农家肥25~35kg+微生物菌剂20~35kg+尿素3.5~5.0kg+磷酸二氢钾3.0~5.0kg+硫酸钾0.5~2.0kg。
3.3.2.2追肥
(1)土壤追肥
土壤追肥2次。第1次花椒花蕾期4月末~5月初,株施尿素5~10kg+磷酸二氢钾1.0~1.5kg;第2次6月底~7月底果实膨大与花椒成熟前30d,株施尿素3.5~5.0kg+磷酸二氢钾3.0~5.0kg+硫酸钾0.5~2.0kg。
花椒树属浅根系,主要分布于60cm深度以上,根系最密处25~30cm。花蕾期、成熟前施氮磷钾复合肥(18:18:18)35~60kg,并浇水30~50kg。
(2)根外追肥
主要为开春4月中旬、6月下旬、7月下旬~8月初、9月下旬4个关键时期,即4月中旬是芽萌动期与展叶期,以喷施0.3~0.5%尿素+杀虫剂+杀菌剂,间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6月下旬叶片膨大、开花坐果期,喷0.2%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间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7月初花椒着色期,10d内喷0.3~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少量杀菌剂与杀螨剂;9月下旬清园喷0.5%尿素+杀虫剂+杀菌剂,间隔7~10d喷1次,连喷2次。
3.4整形修剪
幼树要及时进行除萌、抹芽,培养主枝和骨干枝组,促发枝梢,达到树冠大,通风透光良好,骨干枝结构合理,枝量多,层次分明,株间无严重交叉,形成既丰满又紧凑的立体结果树冠,修剪后及时在剪口涂抹伤口愈合剂。
整形修剪是夺取花椒优质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依据树体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结合当地栽培特点,调节控制和促进生长与结实,衰老与更新间的矛盾转化,从而达到高产、稳产优质,保持树体健壮和延长经济收益期的目的。
整形修剪时间:一般分冬季和夏季修剪两种,冬季修剪在落叶到发芽的整个休眠期,有剌激局部生长的作用,夏季修剪在花椒生长季节,包括春、夏和秋三季,可抑制新梢徒长,去掉过密枝,重叠枝,竞争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次年形成更多的结果枝。
修剪方法:疏枝、短截,摘心,拉枝等方法为主。
幼树的整形修剪:当幼树长至离地面60cm高以上时,及时定干,定干按树要整的形而定,一种为开心型,可在地面10cm处定干,留4—5个芽。为开心形的4—5个主枝。结合拉枝,摘心角度为60°,一种为多主干丛状形。在树干40—45cm处选留3—5个芽为主枝,以后逐年完成树形。
冬季是花椒修剪的最佳时节。主要以短截、疏剪、缩剪、甩放为主。结合冬季修剪,配套“刮”(刮除粗皮、复壮树势)、“涂”(树干涂白、杀菌护干)、“喷”(喷雾农药、铲除病菌和虫卵)、“清”(清除园内杂物、消灭越冬病菌和虫卵)、“施”(换土施肥、剪除病根)、“防”(投放药物、预防中华鼢鼠危害)“浇”(冬季浇水、保暖越冬)等措施,为翌年优质高产打基础。
短截剪除旺盛营养枝、徒长枝、衰老枝和无用侧枝。疏剪从枝条茎部剪除背上枝、对生枝、病枯枝、衰弱枝、交叉枝、重叠枝、外围枝。缩剪主要是人为改变枝条生长方向,增大植株间采光性,提高通风透光效果和旱作轻简化生产效率,减少病菌害危害。甩放促进新梢生长,增强抗病性,但甩放只能用于多年生枝条修剪,避免影响1年生枝条生长;对结果量小的植株,多次甩放,直至达到稳产丰产。
3.4.4树形特征
大红袍树形主要有多枝丛状形、自然开心形。
3.4.4.1多枝丛状形特征。该树形无中心主干,树高30~50cm,从树基部向不同方向伸出3个分布均匀的一级主枝,每个一级主枝长50cm,前端着生2个长势相近的二级主枝,二级主枝着生1~2个侧枝,各主枝、侧枝配备交错排列的大、中、小型枝组,构成丛状形,通风透光良好,主枝尖削度大,骨干枝牢固,负载量大,寿命长,适合立地条件较好地块。
3.4.4.2自然开心形特。该树形有明显主干,主干高30~40cm,主干均衡着生3个水平夹角120°主枝,且每个主枝着生2~3个侧枝。长势较强、通风透光好、成形快、结果早。适合丘陵山区及水肥条件差地块。
3.5花果管理
3.5.1肥水管理
谢花至果实长至3~4mm时,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外,在树冠外围1.2~1.4m处施磷、钾水溶肥13~40kg,达到补水补肥。
3.5.2花期管理
在花椒3月下旬萌芽,4月中旬现蕾,5月上旬盛开,5月中旬凋谢等4个关键时期采取保花保果。盛花期对叶面喷10mg/kg赤霉素1次,喷0.3~0.5%硼砂,间隔7~10喷1次,连喷2~3次;盛花期、中花期分别对叶面喷0.2~0.3%磷酸二氢钾+0.5%尿素;落花后对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或0.7%尿素,提高花椒坐果率。
3.6适时采收
3.6.1采收
7~9月晴天上午进行人工采收,忌带叶折枝。
3.6.2晾晒
除作种用花椒不宜暴晒,晴朗天气晒1~2d,并捡除杂质。
3.6.3贮藏
将已晒干花椒(种子不分开)装于缸内封好,长期保存。
3.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统防统治(无害化防控)及重大病虫害检疫监测与防控,自然灾害预测预报等。病虫害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植保方针,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降到可控范围之内。
3.7.1主要虫害防治
喷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黄凤蝶,喷敌百虫500~600倍液防治金花虫。喷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500倍液,或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15%高氯·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悬浮剂5000倍液防治蚜虫。
每株挂悬挂黄蓝粘虫板7~10片,减少虫口密度,防治潜蝇成虫、粉虱、蚜虫、叶蝉、蓟马等小型昆虫,蓝色板诱杀叶蝉效果佳。或配太阳能杀虫灯、主干与主枝扎绑诱虫带。
3.7.2主要病害防治
花椒锈病初发生期,喷波尔多液或0.1~0.2%波美石灰硫磺合剂。花椒锈病发生时,喷30%苯醚甲环唑800~1000倍液,控制夏孢子堆产生。发病盛期喷1:2:200倍波尔多液,或0.1~0.2波美石硫合剂,或40%氟硅唑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倍液防治。
花椒流胶在早春萌芽前,刮除花椒流胶病斑,再涂抹5度石硫合剂。在落叶后及时进行清园并给树干涂白。
3.8主要鼠害
中华鼢鼠是近年来危害花椒树生长的主要鼠害。在示范园内,除在鼠窝投放鼠雷、溴敌隆等灭杀性药物及配合铲击法、水灌法、弓箭法、踩铗捕打法等人工捕杀外,通过多年生产实践摸索总结出增施碳酸氢铵30~50kg+13~40%氮磷钾水溶肥+1~3%磷化锌或50%甲拌磷500~800倍液+沿树冠外围四角深挖15~20cm,投放20~30粒樟脑丸再埋土,防治中华鼢鼠效果佳。
3.9寒潮预防
花椒萌芽早,花、芽同时萌发。陇东南地区每年4月倒春寒,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出预防倒春寒技术。
3.9.1烟雾发热隔层阻止防冻
根据椒园地形地貌与风向,按等高线在下风口与上风口,每667m2开挖宽1.2m、深0.8m、长1.8m长方形坑3个(可用2~3年),根据春季风向,在一侧开挖烟道进风口,另一侧开挖烟道出风口,将材草放于坑并加适量废机油,烟雾浓、时间长、效果好。
3.9.2药肥配合增强抗体
3月初花芽萌动前,全园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45%石硫合剂100~150倍液涂枝干;花芽萌动后,间隔7~10d喷1次果树花芽防冻剂,或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连喷2~3次。
4.效益与示范带动效果
甘肃陇东南大红袍花椒果实呈深红至紫红色,相对于其他花椒品种,其颜色更深沉鲜艳。果实形状多为椭圆状,较为饱满。麻感相对较强;在刺激味蕾时,其麻感更加明显,具冲击力。大红袍花椒具有浓郁的香气,附带柑橘清香。风味独特,既有麻、又有芳香味,冬季耐寒能力强,成为市场上较为稀有和珍贵的花椒品种之一。在黄小军家庭农场示范带动下,已在黄大、郭山、郭川、刘尧4村及100多户种植3000多亩,流转土地22户500亩,平均每户地租收入800元,提供固定就业岗位10个,临时就业岗位30~50人;在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指导下建成了集培训、食宿、烘干、贮藏为一体的扶贫车间,劳务经济收入平均达1.3万元以上,实现了就地务工和就近输转。以40元/kg为计算,示范园2022年亩产干花椒171.3kg,收益达到0.6852万元;2023年亩产干花椒185.5kg,收益0.742万元。当地群众开心说1亩花椒相当于6~7亩地膜玉米的收入,且管理省工、省时、耐贮藏。
作者简介:乔俊平,男,1982年,农艺师,天水市清水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主要从事林果栽培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