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在“双减”政策下的创新模式研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彭丽霞

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第一中学 337000

摘要

“双减”政策的推行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策略,包括优化教学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个性化作业布置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创新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数学;创新模式

正文


一、引言

(一)“双减”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双减”政策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回归教育的本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效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特点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初中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双减”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一)作业设计要求

1减少作业总量:控制作业的时长和数量,避免学生因作业负担过重而影响身心健康。

2提高作业质量: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避免机械重复的作业,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创新作业形式:增加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堂教学要求

1 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减少课后的学习压力。

2增强教学趣味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游戏、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实施分层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评价要求

1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学习态度等,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3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鼓励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四)教师素质要求

1提升专业素养: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能力。

2 加强作业设计能力: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

3增强沟通能力: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以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方面

1. 传统讲授法主导

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2. 缺乏创新性教学手段

部分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数学软件等运用不足,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学习情况

1. 学习兴趣不高

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2. 学习方法不当

许多学生依赖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来学习数学,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 个体差异较大

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教学中往往难以做到因材施教。

(三)教学资源利用

1. 教材依赖度过高

教师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教材,对教材外的丰富数学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拓展。

2. 实验和实践活动开展不足

数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类活动往往因各种条件限制而开展较少。

(四)教学评价

1. 评价方式单一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 反馈不及时

对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评价反馈不够及时和详细,不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

四、初中数学教学在“双减”政策下的创新模式

(一)优化课堂教学

1.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借助多媒体、数学软件等工具,直观展示数学概念和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创新作业设计

1. 分层作业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将作业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三个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提高。

2. 实践作业

布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数学实践作业,如测量、统计、设计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个性化作业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如制作数学手抄报、数学小视频等,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开展多元化的课后服务

1. 学科辅导

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2. 兴趣拓展

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3.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实践活动,如参观科技馆、数学建模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1. 多元化评价指标

除了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2. 过程性评价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

3. 激励性评价

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模式的实践案例分析

 

(一)以“一次函数”教学为例

1. 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水电费的计算、行程问题等,引入一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通过实验绘制函数图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个性化作业布置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如基础题、拓展题和挑战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4. 科学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展示、作业批改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

1. 课堂教学

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如测量池塘两端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不同判定条件的应用。

2. 作业设计

基础作业: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提高作业:给出一些复杂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其中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拓展作业: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3. 课后服务

组织学生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实际测量活动,如测量校园内某些建筑物的角度和边长,判断其是否符合全等条件。

)以“几何图形”教学为例

1. 优化教学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2. 多样化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几何图形的建筑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3. 个性化作业布置

布置弹性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几何图形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4. 科学教学评价

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通过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六、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模式实施的挑战与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模式实施的挑战

1.教师观念与能力的制约

 

部分教师对创新模式的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存在抵触情绪。教师在运用创新模式时,缺乏相应的教学技能和经验,无法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2.学生个体差异与学习习惯

 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创新模式可能对部分学生造成适应困难。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在创新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表现不佳。

3.教学资源的短缺

 缺乏与创新模式相配套的教材、教具和教学软件等资源,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足,无法满足创新模式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4.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现行的评价体系仍然侧重于考试成绩,对学生在创新模式下的过程性表现和能力发展关注不够。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5.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不足

家长对创新模式不了解,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社会对教育创新的关注度不够,缺乏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合作的有效机制。

二)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模式实施的对策

1.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

 

 组织教师参加关于教学创新模式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提高教师对新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开展校内的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互相学习和借鉴。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实施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

3.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购置与创新模式相关的教材、教具和软件。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和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库。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参与度、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项目评价和考试评价相结合。

5.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

举办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创新模式的理念和优势,消除家长的疑虑。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新的平台。

七、结论

“双减”政策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契机。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多样化教学方法、个性化作业布置和科学教学评价等创新模式的实施,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贵龙.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5).

[2] 李永文.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2).251.

[3] 曹亚萍.发展创新思维,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创新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8).98-99.

[4] 姚文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路径-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57.

[5] 周明洁.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策略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9).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