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路面工程中的预防性养护技术探讨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王锋

(府谷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 陕西 榆林 719499)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路面工程逐渐增加,显著提升了府谷县交通运输水平,促进了“四好农村路”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提高公路路面工程使用寿命和工程质量,应加强对公路路面工程中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了解预防性应用特点和优势,针对府谷县实际情况,科学运用稀浆封层、碎石封层、路面再生、微表处理、薄层罩面等技术,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取得良好的路域环境整治成果。


关键词

公路路面工程;预防性养护技术;路面磨损

正文


引言:公路交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促进地区间交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带来的压力,公路路面病害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了道路使用性能,增加了公路路面工程维护成本,甚至威胁到行车安全。基于此,应采取事前预防的方式,加强对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探索适合府谷县的养护方案,为提高府谷县道路交通水平做出贡献。

1 公路路面工程中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特点

1.1 施工速度快

    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的特点,可以有效减少公路路面工程维护对交通造成的影响,大幅度缩短工期,确保道路能够被迅速恢复使用,降低对公众出行的影响。预防性养护作业通常采用专业机械设备,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标准化流程,可以实现快速施工的目标。在材料选择方面,倾向于使用快干型材料,使用其在短时间内固化,提升施工效率。同时,预防性养护技术可以在不完全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实施,注重于早期干预,作业范围相对较少,所需时间较短。并可以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一步提升施工效率,为保障公路畅通无阻,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2 对环境友好

    与传统公路路面工程养护技术不同,预防性养护技术强调防患于未然,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预防性养护技术提前介入维护,可以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减少因路面破损严重而导致的大规模翻修,从而降低资源消耗。且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实施过程中通常采用低能耗、低污染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如冷再生技术,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降低有害物质排放,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此外,预防性养护技术致力于减少噪音污染,可以根据周边居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对公路路面工程周围居民的生活干扰,在提升公路路面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促进公路路面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3 针对性较强

    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为不同路况提供精准解决方案,对特定路面病害类型进行精确诊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佳养护措施,如针对裂缝、磨损、泛油等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包括路面灌缝、修补坑槽、更换护栏、实行高危边坡治理等,以达到最佳修复效果。同时,预防性养护技术充分考虑了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可以量身定制养护方案,确保养护措施符合实际需求。并通过对公路路面工程的长期性能评估,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的风险,从而提高道路工程养护工作针对性。

2 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重要性

2.1 延长公路路面使用寿命

    预防性养护技术在公路路面工程中的应用,是延长公路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可以在路面出现明显病害前对其进行有效处理,阻止病害发展,避免更严重的路面损坏。通过前瞻性的维护策略,减少在未来对公路路面的大规模修复需求。预防性养护不仅包括对现有路面结构的保护,还涉及提升路面材料性能,以及优化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性养护方案,不仅可以保持路面良好使用状态,更能够增强其交通荷载能力,落实府谷县“四纵四横一环城”的交通发展规划,确保公路路面工程可以被长期投入使用。

2.2 降低公路路面维护成本

    府谷县交通运输工作坚持建、管、养、运并重的原则,强调农村道路开发,如沿黄公路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对沿途村民而言是一条“致富路”。县交通局以“修成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为目标,在2009年神府高速公路、准朔铁路开工建设,府木路、大庙路等县乡公路建成投用,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目标,县内公路路面相对较长。如果采取传统的公路路面养护方法,则公路路面维护成本较高,而通过对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定期对县城公路路面进行检测,采取适宜的预防性维护措施,将乡村公路路面危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后期修复成本与修复时间,降低重大维修的需求频率。从而降低道路修复造成的财政负担,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利用。

2.3 提高行车舒适与安全性

在府谷县农村公路养护中心的工作实践中,预防性养护技术对于提升公路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府谷县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海拔跨度从780米到1426.5米,使公路面临复杂的自然环境挑战,包括温差变化大、降雨分布不均等。相关因素可能对公路路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行车体验。通过实施预防性养护措施,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前进行有效干预,保持良好的路面状态。如在易受侵蚀区域加强防护措施,显著减少水蚀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定期检查并及时修补微小裂缝,防止雨水渗透导致的内部结构损坏,保障路面稳定性。从而提高道路质量,改善行车体验,保障驾乘人员的舒适度与安全性。

3 公路路面工程中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3.1 稀浆封层技术

稀浆封层通过在路面上铺设一层薄薄的沥青和石料混合物,可以有效防止水分渗透、改善路面抗滑性能,并减少路面磨损。由于府谷县的地势特点,县内河流较多,长一公里以上的沟道多达1245条,50至1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河流有6条。因此,水分是导致路面破坏的主要因素。加之府谷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差变化较大,水分冻结膨胀会对路面造成严重损害。应用稀浆封层,则可以形成致密保护层,有效阻止水分渗透到路面基层中,降低因水害引起的路面病害发生率。在施工前,需要清理路面杂物、尘土及油污,必要时可以使用高压水枪冲洗,保证路面干净无杂质,使稀浆与路面更好的黏结。应根据府谷县实际气候条件和路面情况,合理选择乳化沥青类型、细集料粒径、填料种类等,确保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黏附力、耐久性和防水性。随后,在现场使用专用的稀浆封层搅拌机将各种原材料按照预先设计的比例进行均匀搅拌,形成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稀浆混合料。应用稀浆封层摊铺机将混合料均匀摊铺在路面上,摊铺过程中要控制好厚度,一般为1—3mm,确保覆盖整个施工区域。摊铺后应立即用轻型压路机进行初步碾压,帮助稀浆更好的与原路面结合,形成紧密表面层。待稀浆完全固化后,即可开放交通,实现对公路路面工程的有效养护。

3.2 碎石封层技术

碎石封层是常用的公路路面工程预防性养护技术,可以在沥青路面喷洒一层沥青材料,随后立即铺设一层大小适中的碎石颗粒,通过碾压方式使其与粘结剂紧密结合形成一层坚固的保护层。该过程可以填补路面微小的裂缝,在路面上形成一层新的磨耗层,显著增强路面耐磨性,适用于交通量较大,需要较高抗滑性能的路段,可以在府谷县的乡村公路路面工程养护中应用。为了提高养护效果,首先应根据路面具体情况选择不同规格的碎石和粘结剂,如在交通量大、重载车辆较多的路段,可以选择硬度高、耐磨性能好的碎石,使用高品质沥青作为粘结剂,以确保封层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在施工开始前,需要对原有路面进行清洁处理。通过高压水枪彻底清除路面上的尘土、油污等杂物,确保施工面平整干净,为碎石封层提供良好的基层条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粘结剂用量和分布均匀度,可以利用集料撒布车将粘结剂均匀喷洒于路面上,然后迅速铺撒碎石并压实。需要用轮胎压路机碾压3-4遍,碾压速度应控制在3km/h以内,每次碾压轮迹重叠约300mm。同时应注意施工天气的选择,避免在雨天或温度过低时施工,施工温度应高于10°C。从而保证粘结剂能有效固化,与碎石牢固结合,有效增强公路路面平整度,构建良好的县乡道路交通环境。

3.3 路面再生技术

基于府谷县公路路面工程较多的特点,在维护过程中可以采取路面再生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减少公路路面工程维护所需资源。在应用路面再生技术时,首先需要对府谷县内各条公路进行全面路况调查,包括路面破损程度、交通流量、过往维修记录等信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哪些路段急需进行路面再生处理,特别是承载重载交通或频繁遭受极端天气影响的路段。随后,基于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路面再生计划,包括优先级排序、施工时间表、预算估算等内容。并根据路面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技术,其中,热再生技术适用于路面损坏程度较轻的路段。通过加热软化旧沥青路面,再添加适量的新沥青混合料重新铺装,可以快速恢复路面性能;冷再生技术适合路面损坏较为严重的情况,应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将旧路面材料破碎并重新拌和,适时加入水泥等稳定剂,以提高新混合料强度。该技术成本相对较低,施工简便快速,但由于不经过加热过程,可能会影响新旧材料之间的黏结效果,需要谨慎选择;就地热再生技术适用于交通繁忙路段,如府谷县内的主要干线,可以在不中断交通的情况下完成施工,最大限度减少对车辆通行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操作,保证再生材料质量。施工完成后,需要对路面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确保达到预定的技术标准,促进府谷县交通网络结构的不断优化。

3.4 薄层罩面技术

薄层罩面技术是一种超薄沥青混凝土磨耗层技术,主要通过在原有路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新材料,如改性沥青、聚合物等改善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薄层罩面技术适用于轻微至中度损坏、结构强度尚可但表面功能不佳的道路,可以有效避免公路路面病害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提升路面平整度。在应用薄层罩面技术时,需要对府谷县内公路进行全面调查,可以通过现场勘察与无人机航拍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将路段划分为轻度、中度与中度损坏三个等级,制定针对性的公路路面工程预防性养护技术。考虑到府谷县地处秦、晋、蒙交界处,气候干燥,温差较大,应选择耐候性强、适应性强的材料,如改性沥青混合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确保材料应用符合当地客观条件。随后,为了增强薄层罩面与基面间的黏结强度,在铺设前需均匀喷洒一层粘层油。并利用小型摊铺机进行均匀摊铺,立即进行轻型压路机碾压,确保厚度均匀且无明显接缝。当完成施工后,需要对薄层罩面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外观检测、物理力学性能测试等。同时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其使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局部磨损、开裂等,以保持良好的路面状态。

结束语:综上所述,预防性养护技术是提高公路路面工程质量的关键,是对公路路面工程养护方式的革新,能够通过预防性养护技术,提前发现公路路面存在的微小问题,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在进行公路路面养护工作时,需要以府谷县地形地貌和交通现状为基础,针对性选用预防性养护技术,改善公路工程养护效果,防止出现病害问题,切实提升公路路面工程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 毛尔江.浅谈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J].工程建设(维泽科技),2022,5(9):75-77.

[2] 杜海燕,张兵.公路施工中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及实施要点解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2(3):4.

[3] 刘向阳.公路路面工程中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J].中华建设,2022(14):134-136.

[4] 左鹏.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综述与探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2022(3):3.

[5] 王枫.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艺在公路养护作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22(8):19.

[6]许天能;李清杰;李亚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应用研究[J]. 城市建筑空间,2022(S2).458-4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