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方法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宏

安徽省阜南县第五初级中学

摘要

初中数学较为枯燥而且逻辑性强,因此,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基于此,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其中才能够保证教学率。新课导入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确保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这种方法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进行模仿、加大创新,推动整个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此外,新课导入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艺术教学方式,灵活具有创造性,同时也具有个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深化新课导入的方法的探究,全面推广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推动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类比

正文


前言:初中数学抽象,学生兴趣普遍不高。学生感兴趣,教学才能获得成功,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新课导入,通过导入精彩的内容提升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一种内在动力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因此,运用新课导入的方法,要求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对于知识产生欲望,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教学效率。

1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原则

开展新课导入的方法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新课导入的方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学生的知识结构等也会影响导入的效果。新课导入法属于一种创新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原则做好课堂导入。

1.1合理配置时间

初中课堂数学每一节的时间多是45分钟,因此能够用于新课导入的时间不多,必须要控制好新课导入的时间,在几分钟内完成导入。如果新课导入时间过长就会造成头重脚轻,重点不明确,教学进度会受到影响。教师引出话题后希望学的产生学习欲望,但是实际效果很差。因此,要求教师结合情况,合理把握时间,在讨论交流过程中一旦出现跑题要及时的带回,在活跃氛围同时加强引导。

1.2激发学生兴趣

只有学生产生兴趣,才能够在课堂中全身心的参与其中。特别是如果课堂能够导入有趣的知识,就能引导学生产生欲望,迫切希望熟悉知识。这也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比如,在教学伟达定理时,可以通过名人故事进行课前导入。法国与西班牙战争期间,西班牙通过密码发送情报,而法国一直束手无策。一位科学家通过数学知识对这些密码进行了破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位数学家就是伟达。我们所学习的定理就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通过这种故事导入,学生一下子对本节课知识充满了期待。通过这种激发学生兴趣,能够较好地完成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坚持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做好课堂导入,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赋予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获得良好的体验,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新课导入的过程中要做好服务,依托于一定数量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教师要做好规划,确保目标有效落实。要赋予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扎实学习知识。要对数学问题有效解决,完成归纳,对规律实现发现和认知,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不断增强,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在初中数学课堂上进行新课导入的方法

2.1悬念导入法

设置悬念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渴望和追求,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地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安排学生对于一些问题解答,学生分析后可能无法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时候教师要做好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构建新的模型,从别的角度进行解决问题,有效解答,尝试解答,完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沪科版七年级数学1.1 正数和负数时,可以完成这样的导入,引导学生完成减法口算6-3=、5.37-2.5=、36-9=,安排不同基础的学生来回答。前两道题相信全班都会解答,没有什么反应。对于第三道题,学生们都会好奇6-9到底会得到什么答案。可能会认为被减数小于减数,这道题是错误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好启发学生,循循善诱,这道题可以减,得出的是负数3,适机引出了负数的概念,接着就可以介绍相关的负数的性质、概念,进而有效地教学。悬疑法,这是一种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心理所开展的一种导入法。在课堂上一开始教学就提出疑问,设置悬念,那么学生就能够产生兴趣,迫切希望获得解疑。引导学生在疑问中主动思考,完成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学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方根时,可以完成这样的导入,正方形的面积是2平方米,那么如何求正方形的长度。学生会进行解方程,但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解答。因为在自然数的范围内,根本找不到答案,没有一个数的平方等于2。为了解答正方形的边长,可以引入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平方根,进而引出课题,引导学生体会到原先的知识已经无法对问题解决,必须要借助于新知识,那么学生们会时刻保持集中力,认真学习新知识。

2.2类比导入法

归纳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能够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更多的数学内容,同时也能获得较好的思维能力。类比就是对两个数学现象的相似性完成已知的属性迁移到另一个知识上的过程。这种思维是推理,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有效地证明数学的结论。在数学新课导入中都可以有效的运用归纳和类比法,对于新的知识学生通过认真反思,探索实践逻辑,有助于其推理素养有效提升通过比较不同的现象来引入课程,有的知识学生们已经比较熟悉,可以让学生通过新学的知识与一致的知识进行对比,完成引入。二者联系紧密,这种方法在课程导入中应用广泛。分数分式在很多方面相似,比如基本性质、运算增加。在教学分析时可以安排学生将二者进行类别,那么学生们对于分式的掌握也能够更加顺利。再比如,在讲解不等式时也可以类比法,帮助学生抓住二者的相同点,能够分清不同点。通过这种类比导入法有效的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可用于类比的内容完成导入,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大胆猜测,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获得乐趣。

2.3练习错例导入法

初中生在完成习题过程中很容易出错,对于这些错题,他们认识深刻,因此在课堂当中可以通过导入练习的错题,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将学生容易犯的一些题进行导入,在课堂上进行评价分析,应安排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完成导入。这些题目能够引导学生时刻保持高度的集中力,不断反思,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运转和推理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好错题,也可以学生日常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导入。比如,在教学教学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平方根时,设计一个错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如果学生无法找出原因,可以进行导入,学了今天的知识学习我们就可以对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会出错了。相信学生会积极投入到知识学习中,通过练习错例导入,学生会对概念记忆深刻,而且实现追溯,养成习惯,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2.4抽象概括导入法

抽象、概括性极强是初中数学的典型特征,因此可以将很多数学具有相似性的数学对象集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帮助学生对数学本质特征进行抽象。运用这种新课导入法之前,教师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比如在教学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时,可以这样进行导入设计。在ppt上出现两个不同的问题,安排学生通过下列方程进行解答。如果学生无法解答,教师可以点拨学生能否借助于熟悉的方式来解,如果学生尝试后仍然无法解答,就可以在屏幕上展现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对二者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从而推导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5温故知新导入法

在教学新课程时,有效导入一些复习课程,完成复习。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梯形中位线定理时,先安排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复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本节课开展提醒,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安排学生进行对比联系,有效地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完成教学。再比如,在教学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全等判定,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完成类比思想,体会到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加深理解。通过这种温故知新导入法的引导学生实现旧知识的迁移,从而有效掌握新知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方法的分析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研究,对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课堂质量要求更高,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数学综合水平提升助力。新课导入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推动初中数学高效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感知乐趣的同时认真学习。

[1] 孙源.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导入新课的研究[J]. 文学少年, 2021(35):0155-0155.   

[2] 韩春梅.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的研究与探讨[J]. 读与写:上旬, 2021(5):2.   

[3] 王碧. 分析初中数学新课导入中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J].  202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