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方法
摘要
关键词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特点;施工技术
正文
一、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特点
1.工程量大
高层建筑最低要10 层,最高可达40 层,因此它的施工面积最少也会达到一万平方米,而它的整体高度最少也要30 米,这就决定了高层建筑的工程量会非常的大。如此大的工程量,自然就说明了它的工期也会很长,而且由于天气时令的不同,其施工进度也会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冬天,天寒地冻,各项工作都会受阻,因此会大大的延误工程进度,这样就会拖长工期,所以一般的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最少也要一年以上。
2.高空作业
高层建筑的高度决定了其需要高空作业,而部分高层建筑的高度接近100 米,所以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高空作业的量。而在高空作业时,人员的输送问题、材料的运输问题、以及设备的应用问题等等都需要考虑,而且在工程施工阶段,还要考虑到高层建筑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说通讯、水电供给等的问题,而且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还要在高层建筑中安设电梯,这些问题都要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这也就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其技术水平的要求自然也会加大。
3.施工难度大
高层建筑由于工程量大,难度系数大,所以在施工人员、材料的选择上和技术设备的应用上也会加大要求,而且如此大的工程量,其施工现场的管理也要加强。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一定要严格制定施工策略,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每个施工步骤都要严格把关,使建筑在施工阶段避免出现问题。
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常用类型
1.筒体结构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最常用的形式就是筒体结构。筒体结构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如果将筒体结构作为高层建筑中的主要承重物体,在施工时需要进行现浇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施工又需要模板的辅助作用,筒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一般使用三种模板:分别是大模板、滑动模板和组合模板。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需要使用的模板种类。同时,高层建筑的筒体结构又包括外筒和内筒两种形式,外筒与内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主要用楼板连接,其中,楼板应保持十米左右的跨度,并且楼板的施工方式也是现浇施工,不能使用预制楼板的施工方法。
2.现浇框架结构
现浇框架结构是目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主要形式,它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施工方便,模板形式简单,适应性强等。将现浇框架结构应用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也能提高高层建筑的连贯性。但是,现浇框架结构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人力消耗大、对混凝土质量的要求高等。目前,现浇框架结构主要有三种施工形式:滑模施工、组合施工和整装拆散施工。
3.现浇剪力墙结构
在高层主体结构的施工形式中,现浇剪力墙结构主要有两种施工方法,第一种是滑动模块施工,第二种是大漠版施工。这两种施工方式在目前的现浇剪力墙施工中的应用都趋于成熟。如果高层建筑施工规模大,整体的质量要求较高,则适合采用大漠板的施工方式。它的主要优势是能提高施工速度、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施工方法简单等。滑动模板的施工方式在现浇剪力墙结构中有所应用,同时在现浇框架施工中的应用也较为普遍,具有拆装方式灵活、施工进度快、施工效果理想等优势。
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工艺分析
1.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前提保证,需要测量好主体结构标高线、轴线以及相关垂直度。首先需要在楼层设置4个以上的预留孔,来对标高线进行准确定位,其后根据其余楼层标高进行复核。其次,结构施工设计要求,确保主体结构良好的垂直度,并进行准确的定位,以及设置好边角柱,其后进行复核,使用激光经纬仪进行引测。
2.大模板施工工艺
大模板施工构成主要由支撑系统、面板系统以及操作平台等组成。支撑系统为支撑架以及地脚螺栓,用于水平荷载的传递,避免模板出现轻抚的情况,其次可用于操作平台的支座;而面板系统主要由面板、竖肋以及横肋构成,且必须保证能够多次重复使用、表面要求平整、刚度大。其特点明显,主要以现浇钢混墙体为主要工序、以大型工业化模板来作为施工手段、以建筑开间、层高等标准化为施工基础,从而进行有节奏的施工。其次大模板与组合钢模板不同,大模板单块模板面积很大,一块模板用于一面现浇筑墙。其施工技术在剪力墙结构施工中运用最为广泛。大模板在具体施工操作中,施工程序按照施工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三种:内外墙全现浇工程施工程序:在做好各环节准备工作的同时,挂外架子→安装内横、纵墙大模板→角模→外侧大模板→墙体浇筑以及其他工序。内浇外板工程施工程序:在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安装大模板→外墙板→固定模板伤口→预检→内墙浇筑。内浇外砌工程施工程序:在准备工作完善的基础上,外墙砌筑→安装大模板→预检→内墙浇筑及其他工序。
3.滑模施工工艺
滑模施工在框架结构上使用较多,其装置主要包括:模板系统、操作平台、液压系统等部位组成。其中模板系统主要由模板、提升架等组成;操作平台主要有内外吊脚手架以及辅助平台等;液压系统主要包含液压千斤顶、控制台、支撑杆等部分。滑模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其组装是后期施工质量以及进度的保证,要求比较高,需要保证场地平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滑模组装。其次在钢筋绑扎时,应结合模板及混凝土浇筑情况,保证与其提升速度向配合,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需根据施工对象和施工部位来确定钢筋长度;在钢筋竖向绑扎过程中,需设置钢筋定位架,确保位置准确;其次每次混凝土浇筑后,需在表面设置一道已绑扎的横向钢筋。滑模施工技术在具体施工中的程序:根据滑模特点,首先需要进行滑模设备组装→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模板滑升→墙面施工及模板的拆除工作。
4.楼板结构施工工艺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楼板结构也是其中的重要部位。在楼板结构施工中,主要是台模的运用,其适合于高层建筑较大开间和进深的现浇混凝土施工。台模作为现浇混凝土大型工具式模板主要由平台板、支架、调节支腿等组成。台模可分为悬架式台模、桁架式台模以及立柱式台模。悬架式台模属于一种新型施工设备,主要用于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高层框架,相对传统施工模板提高了约60%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其次不受建筑层高不同的影响,按照开间和进深设计即可。桁架式台模在大开间、大进深以及板墙结构施工运用最为广泛,蛀牙以桁架作为竖向承重构件,将台模的面板以及龙架置于两榀或多榀平行弦桁架上。立柱式台模是一种最基本、使用也比较广发的类型,其具有一次组装,整体移动、整体吊升的特点。且不受顶板结构尺寸与面积限制、立柱式台模承受的荷载,可直接通过立柱向楼面进行传递。在具体施工中,操作简单、施工便捷,且浇筑的混凝土感官效果非常好。
结语
建筑主体结构直接与高层建筑质量密切相关,一旦建筑主体结构出现问题,会造成高层建筑稳定性收到严重影响,所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重视主体结构的施工效益,应主动规范施工技术的应用,环节主体结构的施工压力,完善主体结构的施工环境,为高层建筑提供稳定、可靠的结构。
参考文献
[1]祁志远.探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测量[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5):674.
[2]陈文河,李蒸杰.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法浅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94-194.
[3]全涌,涂楠坤,严志威等.外附网架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风荷载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5,(17):12-1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