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信息素养;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中各个领域均实现了全面的改革与创新。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对于高素质、高能力型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当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价值,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并创新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知识,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拓展学生计算机思维,从而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然而,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教师应当不断研究,找到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确保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
一、信息素养概述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素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七可以理解为人们在信息时代中获取、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初中生而言,形成并发展信息素养,有利于其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信息素养包含多个方面,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评价能力、信息安全意识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有效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获取和利用多元化的信息
信息技术是一门联通社会与网络的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取和利用信息。现如今,信息呈爆炸式增长模式,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接收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资源。而如何有效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分析、筛选、整理和应用,与学生信息素养息息相关。从这一方面来说,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可以提高他们信息获取能力和筛选能力。在实践中,学生便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多种多样的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评估,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到个人所需的知识和学习资源。
(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们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在当前社会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如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习。另外,学生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探索和创造,这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促进学生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进步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这也意味着社会各领域对于具备信息素养的人才的需求。初中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可以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即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各种挑战,也能显得游刃有余。从这一方面来说,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会成为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提供多样学习渠道,助力学生获取信息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师应当为学生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借助这些渠道获取所需的信息,并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从而运用所获取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发展学生信息获取能力。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不同的信息获取途径,如电子书、网络搜索、图书资源、视频资源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和筛选来获取信息,并对相关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设计主题研究项目,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获取相关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学习与人工智能有关的知识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实力均衡且人数相等的若干小组,让各小组用不同的方式以及不同的途径获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以此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基本原理;有一些学生会利用互联网搜索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以此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获取途径,学生们将能够接触到不同来源的信息,智能拓展学生认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最后,教师便可让学生们就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整理、分析和归纳,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向其他小组呈现研究成果。设计这一主题研究项目活动,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有效的信息,还能提高学生信息加工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二)设计多种实践活动,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信息数据处理能力,还需了解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基于这一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为学生们设计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用所学知识完成实践活动任务,解决在实践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此强化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比如在学习完与办公软件有关的知识点之后,教师便可为学生们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素养。如组织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份个人主题课件,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运用所设计的主题课件为学生们上课。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活动主题,如“生活中的环境保护”“20年后的城市发展”等,让学生运用Powerpoint等软件,结合图片、文字、动画等元素,设计出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课件制作的基本操作技能,还需要从活动主题的角度进行思考,如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保护环境”“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等,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想象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促进作用。通过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其全方位了解信息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活动中。在课件设计完毕后,教师便可鼓励学生上台展示所制作的课件,通过课件,传达学生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想法。再由其他学生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就学生的学习表现、课件质量、创新度、选题角度等方面进行打分,得分最高者可获得教师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能全面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自信心,让学生沉浸于课堂学习活动中,确保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三)创新教学方式,发展学生信息素养
为进一步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有所成,不断发展学生信息素养,教师应当从教学方式上入手,积极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学习到多种多样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结合学科知识,完成探究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又能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如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初中地理课程相结合,为学生们设计“数字化地理调查”的研究活动,主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结合地理学科知识,就学校周边环境、交通情况等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探究活动主题选择所要调查的内容,如调查学校周边的交通状况。首先,学生们会利用地图软件标注交通状况及相关设施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学生可借助Excel编制一份数字化地理调查表格,在表格中插入图片、文字等内容,将学校周边的交通情况详细呈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他们将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知识,并通过实地勘察、数据收集、制作表格、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将所探究的内容具体地展现出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还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教师需全方位了解信息素养在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活动,并为学生们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获取渠道,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为其适应未来数字化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瑞卿.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 2023(3):3.
[2] 孙克坚.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3(10):84-85.
[3] 李朝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生电脑, 2021, 000(002):P.1-1.
[4] 时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 2021(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