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读写融合”方法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策略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融合;教学
正文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等多重任务。其中,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育的两大核心环节,其深度融合教学策略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结合读写融合的价值,围绕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旨在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现状
在阅读理解方面,小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解层次浅、缺乏批判性思维的问题。他们往往只是按照文字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难以深入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此外,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这种局限性不仅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效果,也制约了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写作表达方面,小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首先,他们在写作内容上往往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表达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理解和感受[1]。其次,在语言表达上,他们往往存在用词不当、句子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文章读起来不够流畅和生动。此外,在逻辑思维方面,他们往往难以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达出来,文章结构混乱、条理不清。
二、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作用与价值
在进行小学语文实践教学工作时,将阅读和写作板块融为一体是非常必要的,从整体上来讲,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的现实作用与价值如下:
(一)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融合策略的实施,使学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阅读材料,而是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更丰富的文本资源。这样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他们的阅读视野得到了显著的拓宽。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还能够从中提取出更多的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例如,在融合策略下,教师经常会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科普知识等,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这样的阅读材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深入。同时,融合策略还注重对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讲解文本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使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和分析阅读材料。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丰富写作内容,提升表达与创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融合策略的实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和更加广阔的舞台。在融合策略下,学生不再只是简单地模仿教材上的例文,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经验去创作。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组织一些写作活动,如读后感、续写故事等,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转化为文字。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的表达更加流畅、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融合策略还注重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2]。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而是更加注重他们的写作过程和写作方法。教师会针对学生的写作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使他们的写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语文学习的整体效果
融合策略的实施不仅促进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策略下,学生需要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思考,需要更加全面地去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这样的环境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例如,在融合策略下,教师经常会组织一些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主题阅读、项目研究等,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与写作两大环节密不可分。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写作则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阅读所得。因此,将阅读与写作有效融合,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以读促写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素材、提升写作技巧,同时在写作实践中深化阅读理解,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深入探索的课题。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读写结合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以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1.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元素
阅读材料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也是他们学习写作的宝贵资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元素,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学习与模仿,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为日后的写作实践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阅读一篇优秀的记叙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如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来塑造人物形象、展现故事情节。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如何运用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质量。
2.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写作任务
为了更好地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任务。这些任务可以围绕阅读材料展开,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转化为写作实践。比如,在阅读一篇议论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文中的某个观点或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撰写一篇短小的议论文。这样的任务既能够检验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又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阅读材料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一些具有创意性和趣味性的写作任务,如故事续写、情节改编等。这些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提升写作能力。
3.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阅读是积累素材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阅读材料中的精彩语句、典型案例、深刻思想等作为写作的素材进行积累。这些素材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来源,还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激发灵感。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素材,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摘抄、写读后感、制作素材卡片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素材库,以便在写作时能够迅速找到所需的素材。
(二)以写促读
以写促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写作活动来推动和深化学生的阅读活动。这一策略的核心在于,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阅读材料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首先,以写促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文章表面的理解上,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而通过写作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剖析阅读材料。例如,在阅读一篇叙事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故事续写,这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还需要他们深入剖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的写作实践能够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阅读材料,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以写促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材料运用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积累素材,并尝试将这些素材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一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材料搜集和整理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加熟练地掌握材料的运用技巧。例如,在阅读一篇科普文章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相关的科普小论文或科普说明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运用阅读材料中的科学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完成一篇具有原创性的作品。这样的写作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加熟悉和掌握材料的运用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4]。
当然,要想有效地实施以写促读的策略,教师首先需要合理安排写作任务。写作任务的设置应该与阅读材料紧密相连,既要能够体现阅读材料的主题思想,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写作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层次的写作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其次,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提高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自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融合教学策略的实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与写作融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需要意识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于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兴趣和能力的重要性,并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庄洁.小学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教学研究策略[J].交流平台,2020(7):156-157.
[2] 米文华.读写相随 共蕴书香——浅谈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的探究[J].语文天地,2022(10):95-96.
[3] 王蓉蓉.读写相随 共蕴书香——浅谈小学语文读写融合策略的探究[J].天津教育,2021(8):149-150.
[4] 王鹏.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融合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2021(22):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