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钟晓英

赣州市第六中学,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

本文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角度,深入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及其策略。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指出在注重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强调对文言文背后深厚文化背景的解读。文章提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以及强化课后巩固与拓展等教学策略,并辅以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这些策略在提升学生文言文水平、增强其文化认同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本研究不仅为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关键词

文化传承;高中教学;文言文教学;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精髓。在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然而,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往往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实现文化传承的目标。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文化背景的解读,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言文水平。同时,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教学策略,并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展示这些策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一、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现存问题

(一)语境理解不足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涉及词汇、句式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文言文所蕴含的语境与学生所身处的现实环境相去甚远。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又相距甚远。学生缺乏对古代历史、文化、社会的深入了解,导致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难以准确把握其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现代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直接性,更倾向于学习能够直接应用到生活中的内容,对于古代文本的理解和欣赏缺乏足够的耐心和兴趣。因此,当面对复杂的文言文语境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难以将文言文所表达的意思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更难以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历史意义。因此,学生可能缺乏对文言文的学习动力,从而导致对语境理解的深入挖掘和理解的不足。

 

(二)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普遍存在,主要以传统的讲解语法、词汇和句式为主,缺乏足够的多样性和互动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相对固化,缺乏创新意识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长期奉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课本和讲义,缺乏创新思维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认为文言文的特殊性要求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因此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或者拓展教学资源。此外,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有些教师过于注重文言文本身的特点,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兴趣点,过分强调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性。

 

(三)文化传承不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培养,而传统的文化传承逐渐被边缘化。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往往被简化为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传承。另外,由于高考制度对学生的要求,教师会过度关注考试内容,而忽略文言文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会导致学生将文言文视作一种应试工具,而非一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科。同时,教育体制的变革也会对文言文教学产生影响。一些学校可能将课程时间用于强化应试技巧,而减少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授和弘扬。此外,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会导致他们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讨文言文的文化内涵,从而将教学目标局限于考试成绩的提高。

 

二、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策略

(一)注重文化背景的解读

文言文作为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多元文化的载体。每一篇文言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后人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人文精神的窗口。因此,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人物性格与行为等,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言文的全面认知。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赤壁赋》为例,这篇文章是苏轼在贬谪黄州期间,游览赤壁时所作的一篇赋文。文章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时,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包括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通过这一历史背景的解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在文中流露出的豪情壮志和对历史的感慨。此外,教师还应介绍苏轼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和政治遭遇。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文才情横溢,但政治生涯却多舛。他因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赤壁赋》正是他在逆境中创作的一篇佳作,通过描绘赤壁的壮丽景色和回顾历史英雄,苏轼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豁达情怀,学生也能从文言文创作背景的了解中,增强对整篇文章的掌握。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将文言文中的抽象概念、复杂情节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游褒禅山记》为例,这篇文章详细记录了王安石游览褒禅山的经过和所见所感。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充分展现了文言文的独特魅力。然而,由于文章篇幅较长,内容较为深奥,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的课件,将《游褒禅山记》中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相结合,为学生呈现出一个立体而生动的褒禅山世界。例如,教师可以搜集褒禅山的风景图片,将其插入课件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山水的秀美与险峻;同时,还可以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的情感与意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游褒禅山记》相关的历史文献、艺术作品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拓展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能够在视听双重刺激下更加轻松地掌握《游褒禅山记》中的知识点,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够在课后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巩固,从而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是提升学生文言文水平的必由之路,更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作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去剖析文言文的魅力。首先,词汇和句式是文言文的基石,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关注这些基础元素。文言文的词汇往往具有特殊的含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文言文中常用的“之”、“乎”、“者”、“也”等虚词,以及特殊的句式结构,如倒装句、省略句等,都需要学生去认真学习和理解。通过对比现代汉语,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文言文的独特之处,从而更好地掌握其语言特点。

其次,结构和篇章布局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要素。文言文的文章往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篇章布局合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去分析文章的结构框架,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路。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文章,感受其音韵之美和节奏之韵,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的韵味和魅力。此外,文言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情怀。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思想内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通过分析文言文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文化现象,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深层含义,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四)强化课后巩固与拓展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强化课后巩固与拓展有助于学生通过拓展学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文言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所学进行复习和巩固。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翻译句子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文句式和词汇的理解;解释词语则能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言文的词义;分析段落则能够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这些作业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还能够促使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推荐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如历史传记、文学名篇、哲学著作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注重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和文化素养具有显著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强化课后巩固与拓展等教学策略的运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言文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未来,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理念,不断完善文言文教学体系,以更好地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目标。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开拓视野,探索新知。

 

参考文献:
[1]黄昕昕.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J].[2024-03-30].

[2] 郑艳,邓茜文.指向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学语文, 2023(1):32-34.

[3] 孟晓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承与理解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 2018(26):2.DOI:CNKI:SUN:HXJS.0.2018-26-034.

[4] 王国霞.解读文言经典 传承传统文化——高中文言文教学与文化传承[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4(8):3.DOI:CNKI:SUN:YWCZ.0.2014-08-06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