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摘要
关键词
高中地理;研究能力;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正文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主要科目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学习地理不仅能够了解到地理现象,还能够学习到各地不同的文化,掌握更多的现代地理自然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已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地理知识教学的有效性,并将研究能力的培养方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成长,从而充分满足新课程标准改革中对于高中地理教学所提出的全新要求。
一、高中地理教学现状与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必要性
高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地理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地理学科具有复杂的现实问题和多样的研究方法[1]。一方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学生研究能力的形成。首先,当前地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大多数时间是用来接受知识的,缺乏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导致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较为肤浅,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其次,地理教学中缺乏实践环节。地理学科注重实践和观察,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环节往往缺失。学生缺乏实地调研和实验观察的机会,无法亲自体验地理现象和问题,限制了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培养。最后,地理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和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和合作的机会,无法积极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去,进而限制了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发展。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措施
2.1基于小组合作提升研究能力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成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学生对教材重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而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研究能力方面,这种教学思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研究课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提高研究的效果和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例如,在学习“世界洋流图”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洋流的兴趣,如“你知道为什么东京和旧金山的气候差别很大吗?”,并在提出问题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特定的洋流模式,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讨论洋流的形成机制、传播路径、影响因素和对气候的影响等[2]。与此同时,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并回答其他小组的提问,在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讨论不同洋流模式之间的异同,以及洋流对不同地区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研究能力。
2.2基于情境创设提供生活教学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其教材的基础知识都能够在生活中得以体现,同时生活中的现象也能够合理地展示地理教材中的原理知识,这也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来使其深入探究地理现象和知识。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将课堂知识与真实情境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构建真实的环境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为学生提供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还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城市作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该城市的发展历程、人口变化、环境问题等,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研究探索欲望。与此同时,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与感受,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内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地理学习中。
2.3基于实践活动结合理论实践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难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这一现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尤为明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地理现象的观察、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活动,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例如,在学习“气候变化”相关课程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让学生自主搜索和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中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和总结。与此同时,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项目,选择一个具体的气候变化因素,如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砍伐等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等方式获取数据和信息[4]。最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能力,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4基于信息技术创设轻松氛围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呈现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地理知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使用PPT、地理软件、地理模拟等工具,以多样化的方式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拓宽学生的研究范围。互联网上有丰富的地理资料和学术资源,学生可以通过检索和筛选,获取到最新的地理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地理网站、学术数据库等工具,进行地理资料的查找和分析;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社交媒体等工具,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分享有关地理研究的信息和观点。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设计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和创新,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地理主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教师应为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制定研究目标、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并撰写研究报告,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真正实现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嘉菁.指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J].学园,2024,17(01):50-52.
[2]刘刚.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3,(34):137-141.
[3]俞譞璇.高中地理教学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有效培养的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23,19(06):72-74.
[4]潘晨艳.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研究能力[J].教育界,2023,(11):5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