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途径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训练;渗透
正文
前言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阶段。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阅读的延伸,将写作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和学习效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间的联系
(一)阅读能够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拓宽知识面,培养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写作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创造性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阅读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是学生接触各种文本的途径,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不同主题和风格的文章,从中学习并吸收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积累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1]。文学作品中的美妙语言和精彩描写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写作能够促进阅读水平的提升
写作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创造性运用,而阅读则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写作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通过写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读的文章,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一方面,写作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通过写作学生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提高阅读的效果[2]。另一方面,写作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读的文章。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需要对所读的文章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和主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且需要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所读文章进行对比和联系,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理解的深度,提高对文章的评估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深入地分析和理解文章,从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三)二者融合有利于语文阅读教育的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育和写作训练是两个相互关联且互为促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写作训练则旨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者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语言信息和知识,培养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对所读文章进行思考和总结,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与写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将会得到全面提升。除此以外,阅读教育和写作训练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不同的创新思维,充分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并在接下来的写作训练过程中,利用自身的创新思维与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 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二、写作训练渗透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阅读,巧妙构思
阅读和写作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往往对写作感到畏惧和害怕。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享受写作的乐趣、提高写作能力,是每位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挑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实现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融合的第一步,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等,引导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交流写作成果,营造积极的写作氛围,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3]。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节课时,教师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可以简要介绍《落花生》故事的背景,在故事背景中应提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等,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通过观察故事封面或前言,鼓励学生预测《落花生》故事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故事的期待和猜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阅读《落花生》故事,并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理解和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细节、情节以及人物的感受和行为等,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或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除此以外,引导学生采用寓情于物的手法,借助生活中的事物来抒发情感,并结合生活中的事物来开展写作练习,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深度和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思维。
(二)加强引导,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促进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融合的重要策略。首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不仅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其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新闻报道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全新的发散思维。最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创意写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和创造,通过写作活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在学习《20年后的家乡》写作课程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写作课程的主题,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主题的情节和氛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未来家乡的变化、新的科技和环境、人们的生活方式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对未来家乡的想象和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或进行思维导图的练习,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准备写作。在课程的最后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课堂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写一篇关于《20年后的家乡》的作文,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阅,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创设情境,以读促写
利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实现以读促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通过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真实感和情感共鸣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写作。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创造具有真实性和情感共鸣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学习内容,情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场景、一个虚拟的情景,或者是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表达,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实现读写迁移,并通过以读促写来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训练[4]。例如,在学习《父爱之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一个温暖而充满爱的场景,通过描述渔船上的海浪声、鱼儿的欢快跳跃和父亲的坚定目光,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深厚,并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同时提出问题:“你觉得父亲是如何表现出对儿子的爱的?”“你能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儿子吗?你会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学生分享自身观点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共同编写一个段落或者故事的结局,然后将学生的想法整合到教师的写作中,通过这样的合作编写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写作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和创设的情境进行写作实践,在写作训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5]。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将写作训练渗透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写作素材、开展多元化的写作活动等方式的应用,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消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渗透写作训练的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丹雅.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研究——以四年级上册《珍珠鸟》中的写作迁移训练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3):87.
[2]陈燕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实效性探究[J].知识文库,2022,(09):79-81.
[3]周维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写作训练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0,(09):6.
[4]陶彦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实效性探究[J].读写算,2020,(18):110.
[5]方贤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思考与实践[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2):227+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