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教学;幼小衔接;小学;综合素养;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下,更加注重学习者综合素养的发展。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这一阶段的教学质量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幼儿教育中,幼小衔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广大幼儿教师应当切实做好幼小衔接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感受小学生活,使其慢慢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此缓解幼儿内心的顾虑,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意识,使之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动力。对于教师来说,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到当前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实践策略,以此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学习成就。
一、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实施意义
幼儿教学中的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的教育过渡。良好的幼小衔接对于幼儿学习发展和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幼儿教学中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幼小衔接工作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每一位幼儿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决定着其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在幼小衔接教学中,教师会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幼儿更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和学习规范,使幼儿不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对于幼儿而言,有利于培养其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截然不同,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学习方式。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幼儿相互合作和交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顺利过渡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幼小衔接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平滑的过渡过程,能全面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认知,帮助幼儿更快地了解小学生活,使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更为顺利。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会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及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如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手段,逐步引导幼儿适应小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此减少在过渡期的困惑和压力,帮助幼儿更快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不足之处
(一)专业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在幼小衔接教学中,幼儿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更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引导者,需要不断了解幼儿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体验,结合幼小衔接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幼儿自主参与,使幼儿全方位了解小学生活,以此培养幼儿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说,对教师专业化教学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就目前来讲,有部分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化教学能力,对幼小衔接理解不充分,所开展的幼小衔接学习活动往往行于表面,不清楚如何有效地实施幼小衔接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在实施幼小衔接过程中可能缺乏一些教学资源的支持,难以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会逐步降低幼小衔接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和方式不衔接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有效衔接”。要保证幼儿能够顺利地从幼儿园步入到小学生活,要逐步减少幼儿对于小学生活的担忧,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小学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从当前的衔接情况来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断层,影响着衔接的质量。幼儿园教学注重幼儿的探索,以游戏贯穿教学全过程,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而小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注重系统性的知识传授,以及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这种差异导致部分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要求,最终影响着幼儿的学习效果以及幼小衔接的连贯性。
三、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在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实施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幼儿未来是否能够顺利步入小学生活,也决定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教师作为整个衔接工作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在提高幼小衔接质量方面,要从教师入手,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基础,让幼儿教师全方位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幼小衔接的实施质量。
具体而言,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教师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幼儿园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幼小衔接培训工作,在整个工作中,主要让教师学习幼小衔接理念、实践原则和实施方法等多方面内容,从而全面提高教师对于幼小衔接的理解度,丰富教师教学经验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定期邀请专家进行集中培训,通过专家的讲述,帮助教师形成清晰认知,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教师来说,可定期参与教学研讨会议,由教师们共同分享教学成果,总结教学经验,结合阶段性的教学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行之有效的优化对策,以此形成完善的幼小衔接教学体系。同时,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主动学习与幼小衔接有关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另外,幼儿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幼小衔接教师导师制度,通过“师徒制”的方式,让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辅导和指导。
(二)提供教育资源,促进幼小衔接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有利于丰富幼小衔接内容,能够让幼儿们参与到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以便幼儿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以及学习方法,使其更快适应小学生活。从这一方面来讲,幼儿园应当为教师们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以此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
一方面,应当确保幼儿园的各项教学设备和教材配备齐全,要结合幼小衔接的教学要求、工作内容,以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完善教学设备设施,以此满足幼儿们学习的需要。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可以为教师们提供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专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在学习平台中,教师可以共享幼小衔接教学资源,如平时上课的视频资源、教学案例分析资源等,以此丰富教师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资源库中,可以定期推送幼小衔接新概念、幼小衔接新范式等教学资源,鼓励教师相互学习、自主探索。另一方面,幼儿园应当合理安排幼小衔接课程,避免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面临着过多重复或缺失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适应性。比如从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学习规则、心理建设等多方面思考,以此完善幼儿园幼小衔接教学课程和体系,引导幼儿从多角度、深入体验小学学习与生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们逐步了解小学学习的方式、小学学习内容、小学学习环境等方面,以此缓解幼儿学习压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尊重个体差异,制定成长计划
每一位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有着极强的差异性,体现在学习习惯、学习基础、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幼小衔接是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小学生活的时期,对于教师而言,应当尊重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结合每一位幼儿的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成长计划,让幼儿们在个人认知和能力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认知,发展优秀品质,促进幼儿个性化成长,让幼儿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具体而言,教师应当在幼儿即将进入小学之前,为幼儿们做一次全面的评估工作,如问卷料查、周期性观察、家校沟通等方式,以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的情况,获得准确的信息。在此之后,结合评估的结果,为每个幼儿制定个性化过渡计划。过渡计划的内容应包含学习内容、社交技能、学习环境、情绪管理等方面。学习内容指围绕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确定适合其发展的学习内容;社交技能是指结合幼儿的发展需求为其安排相关的学习活动,让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学习环境是指为幼儿们创设小学学习环境,例如黑板、课桌、操场等,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并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规则和班级管理制度。而情绪管理主要是指结合幼儿在幼小衔接阶段可能会产生的情绪因素以及情绪反应,为其提供良好的情绪管理技巧和策略,以此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其适应小学生活。在制定好个性化学习成长计划后,教师还应当邀请家长共同参与。以此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在教师与家长相互沟通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过渡计划的目标和内容,并鼓励家长在家庭中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和支持,以此实现幼小衔接教学的统一性,让幼儿即使在家中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这一方面来说,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或者亲子活动,主题应当围绕幼小衔接设计,以此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进程。另外,在幼小衔接学习成长计划的实施中,教师还应当进行跟踪评估,了解每一位幼儿在过渡阶段的发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学习计划以及教学策略,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关乎着幼儿未来的学习与成长。在实践中,教师应当主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幼儿园要为教师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资源和培训工作。此外,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学习成长计划,与家长们相互沟通,构建完整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同关注幼儿发展进程,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参考文献:
[1] 刘平.幼儿教学中幼小衔接的策略[J].亚太教育, 2023(13):13-15.
[2] 李芬芬.幼儿园教学中幼小衔接策略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 2022(23):4.
[3] 邓美灵.幼小衔接工作在幼儿教育中的进行策略之我见[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11):1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