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改革;问题;对策
正文
引言:
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学到语文基础知识和多样化技能,还能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地,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多样态能力和素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以上教学目标,对整个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以此推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但就目前来说,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实现新课程标准目标,难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如何有效地基于语文教学改革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内容之一。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
(一)突出学生主体性
基于新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这也意味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义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以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同时,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以此促进学生共同学习。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能力、文化素养、创新思维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确保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形成优秀的品质,树立正确的观念,以及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师应当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特点,发挥语文学科育人价值,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实施德育、以此培养学生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另外,要是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落实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也意味着教师应当做好对教材内容的全面分析,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设计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性学习任务群,以综合性、整体性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未转变
基于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也意味着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学重心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还应遵循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然而,仍然有部分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难以适应新课标对学生主体性、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要求。如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总是将学生学习成绩以及对知识的理解放在首位,在课堂中也未能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导致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教学方式未创新
教学方式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支持。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师需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探究式、情境式、互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但在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无法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融入课堂教学,在设计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时,也时常存在任务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评价未完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效、全面的教学评价活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在当前教学中,部分教师时常采取结果性评价模式,以学生语文成绩、字词积累、作业情况等作为评价内容,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的功利性学习,无法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有效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作为教育主体,解决教师教学观念未转变的问题至关重要,既是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所在。
基于这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强教师职业教学能力以及专业素养的培训工作,以此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培训的主要内容需涵盖“新课标精神的解读”“小学语文学科素养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等方面。而开展培训活动的形式可通过线上加线下双线结合的方式,如线下的研讨会、讲座等,线上的个人针对性学习、集体备课、教学分享等,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满足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逐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示范学校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主要通过选取一批优质的示范学校,在校内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示范效应。由其他学校通过参观交流、合作研讨的方式,借鉴示范学校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提升。不仅如此,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到其他学校进行学习观摩或者开展跨校合作方式,与示范学校深度交流,从而帮助教师学到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传播新课程标准下的优质教育理念,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促进教师自我提升,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新课程标准,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融入情境教学以及学习任务群,让学生沉浸情境之中,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背后的价值,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群的过程中,以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情境教学是指在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感知认知等方式进行学习。而建立学习任务群主要以学习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群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在课前引入环节,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一个虚拟的“童话世界”情境,比如“街头巷尾的风雪夜晚”,同时播放配乐增强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故事中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体验故事情节,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以及内心世界。设计这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分析和理解,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基于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将“童话”作为主题,任务一: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分析小女孩内心的渴望,探讨城市中冷漠的现实面貌,并说出个人理解。任务二:写一篇简短的读后感,表达个人情感和想法,结合故事内容,构思故事的延续和改编。任务三:自主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一篇喜欢的童话故事,并为其他同学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后的心得体会。设计这样环环相扣的学习任务群,可以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进行学习,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通过“童话”所表达的内涵,还能逐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通过情境教学以及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也能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完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下,教师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优化教学评价内容,丰富教学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以实现对学生综合性的评价,确保教学活动的优化与创新,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教师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应涵盖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例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思维的清晰性、作品鉴赏深度等。在评价内容方面,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相对应,既包括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要包括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如创新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而在评价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课堂观察、学生互评和自评等方式,以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发展。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时,教师可围绕《西游记》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思考,以此评价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将“孙悟空当上猴王”的故事情节演绎出来,评价学生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对课文的理解度、创新意识、表演能力。同时,也可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评价,让他们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以及找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查漏补缺,实现针对性学习。这种评价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能为教学改革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肩负起教育使命,不断创新、探索,围绕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教学活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丽娜.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3(20):130-133.
[2] 陈宝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试题与研究, 2023(3):170-172.
[3] 黄静.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3(7):198-200.
[4] 吴刚琴,刘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研究, 2023(22):132-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