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有效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赵建红

金乡县育才学校

摘要

生态危机越来越重,人们已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中国有着众多的人口,严峻的生态环境状况,现在面临的任务是使社会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因而,我国对生态文明创设极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以初中生活为基础,引导初中生思想的综合性课程。初中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责任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一定丰富的生态教育内容,如: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政策,我国保护环境的基本法律等。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老师,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初中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德,树立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渗透策略;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素养;教学策略

正文


一、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严峻,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未来的公民和社会建设的接班人,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深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并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因此,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深远意义的理论成果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通过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强化实践体验等途径,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为构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深入挖掘教材资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是连接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他们的角色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入课堂的过程中。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以便深入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相关资源,使之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得益彰。

教师应当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全面而细致的研究。教材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教育资源,如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资源节约的必要性、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这些内容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这些章节和段落,思考如何将其与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课堂。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引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些案例可以是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也可以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惨痛教训。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分析、讨论,甚至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他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从而增强对生态文明思想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展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人类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新闻、阅读环保书籍、参加环保活动等,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加深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在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让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又要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三是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通过情感共鸣和价值引领,激发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之情。

总之,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资源、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以及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等方面的工作,以全面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肩负着激发学生对生态文明思想兴趣与认同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打破传统讲授式教学的束缚,以更加生动、直观且互动性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理解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

互动式教学方式是教师创新教学的重要尝试之一。这种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碰撞思想,深化认识。在生态文明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环保、资源节约等主题相关的小组讨论题目,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小组讨论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还能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审视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角色扮演则是一种更为生动和具体的互动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实际案例,设计一系列角色和场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模拟实践来体验和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小能手”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居民、垃圾分类员、环保志愿者等角色,通过模拟垃圾分类的过程和场景,加深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和方法的认识。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让他们在参与中深刻领悟生态文明思想的精髓。

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教师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和展示图片资料,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还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渗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关键。通过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创新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和领悟生态文明思想。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还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舞台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行为养成的引路人。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教师需巧妙地将这一宏大理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让环保成为他们行动中的自然选择。

教师应敏锐地捕捉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契机,将其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校园,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无疑是实践生态文明理念的最佳舞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如植树造林、养护花草等,让学生在亲手种植与呵护中感受到生命的奇迹与自然的魅力,从而树立起尊重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垃圾分类作为当前社会普遍推广的环保行为,也应成为校园内的一项常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垃圾分类知识讲座、组织垃圾分类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技巧与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未来,教师应适时地引入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学习。政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法规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实施效果,从而认识到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与努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典型案例,如生态修复工程、绿色能源发展等,让学生在感受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同时,增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环保主题班会、开展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自然,亲身体验到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环保行为对于整个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生态文明理念;通过讲解相关法规和政策,让学生了解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和成果;通过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未来公民,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这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合格公民,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参考文献:

[1] 薛家平。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课堂教学的五个策略[J]。教育探索, 2010(6):2DOI:103969/jissn1004-8502201601060

[2] 叶建华。初中思想品德课呼唤生活化教学[J]。教学与管理, 2005(13):63-65DOI:103969/jissn1004-5872-C200505027

[3] 莫素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教育观察, 2017, 6(8):2DOI:103969/jissn2095-3712201704063

[4] 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 吴一凡。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王开秀。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07-29]DOI:CNKI:CDMD:21015512852

[7] 王月嫦。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35):2DOI:103969/jissn2096-4110201735031

[8] 毛飞刚。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

[9] 徐芳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J]。教育现代化, 2018, 5(11):354-355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811154

[10] 赵露。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6(8):1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6080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