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龚云芬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214500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高中化学教育工作的发展也有了更多的需求。教师需要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核心素养的需求,有效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丰富大单元教学的活动布置,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一步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大单元;实践研究

正文


引言

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重要基础,教师应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背景及其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工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零散的单元知识进行整合,营造良好的大单元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化学知识学习当中。最后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大单元学习情况展开教学评价,完善学生对大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核心素养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学习大单元内容,他们不仅能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养;2.促进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实践。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深度学习;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时会给学生设计一些实践探究的任务,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掌握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综合素养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深度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当前高中化学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的开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首先教学理念落后:部分教师仍然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按照单元内容讲解知识。这种观念限制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其次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虽然大单元教学强调内容的系统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仍然习惯于按章节进行教学,导致教学内容零散,缺乏整体性,学生对于大单元知识理解不够透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无法充分发挥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作用;另外学生参与度不高:对于化学知识来说难度较大,同时由于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单一,部分学生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强,导致众多学生对大单元教学设计内容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最后评价方式单一:以往教师在评价时主要依赖于考试成绩,忽视了对学生过程性学习和综合素质的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影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构建单元学习观念

高中化学教学之中无论是哪一单元的相关章节中都存在着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由于这些单元以及章节之中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便需要教师深入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1]所以教师在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时,就需要按照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思想,确定合适的大单元教学目标,依据化学学科素养和内容,对单元课进行适当的安排,引导学生在单元知识学习之中展开探究,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导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时,应综合考虑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综合应用以及创新拓展等多个方面,来设定符合的大单元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时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物质变化的性质,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未来的学习中。比如说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以下大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2.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化学反应的机制;4.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5.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热情。然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目标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探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为化学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工具,展示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所以教师在设定完大单元教学目标后,就要应用信息技术搜集与单元有关的资料带领学生进行学习,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关注和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下更好的掌握化学知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

例如,学生在学习“物质及其变化”内容时,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展示化学知识。如使用图表展示元素周期表,用音频讲解化学反应的声音变化等,促使学生能够在观看时对化学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同时制作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的互动式动画。例如,通过动画展示分子的结构、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微观机制。再或者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分子模型搭建几种典型物质的微观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它们的宏观性质,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唤起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能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关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其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设计单元教学问题,促进核心素养落实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在教学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同的教学模式能够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科学选择教学模式成为了确保核心素养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3]对于大单元教学来说,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设计,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单元中的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更能够锻炼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的结果,合理优化单元内容,设计符合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如: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掌握相关计算方法;3.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然后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展示几种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引导学生结合“化学反应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讨论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能量变化,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焓变实验装置,解释焓变的概念。并询问学生“如何定量描述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对单元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展开大单元教学活动    

在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协作能力,让学生整体理解和把握整个单元的知识点。[4]所以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时就需要对班级中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将他们划分为相应的学习小组,给小组学生布置大单元学习任务和问题,引导小组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在团队协作时更好的掌握大单元知识,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对学生化学学习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必修第一册第三章“铁 金属材料”单元知识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个单元主题,根据单元主题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和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所设计的学习任务,比如说教师可以以“铁及金属材料”为主题设定大单元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进行异质分组,每个小组内部分工明确,设置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角色,角色定期轮换。接着教师就可以让小组学生来探究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首先组织小组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接着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探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教师就可以针对小组学生大单元学习情况展开评价,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铁及金属材料相关知识的掌握,全面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五)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5]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资源,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实验活动,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化学实验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扩展能力,将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要育人功能充分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选择性必修一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知识时,就可以给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任务,让学生来了解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水溶液中的表现。首先将班级学生进行小组划分,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等。让小组学生向硫酸铜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接着向氯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然后在向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钠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最后记录实验现象,分析离子反应方程式,促使学生在大单元实验探究时不仅能够掌握水溶液中离子反应与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还能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六)展开大单元教学评价,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在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设计反思与评价环节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改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所以教师便需要结合学生大单元学习的过程和成果设计符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在大单元中的表现、状态、兴趣和效果等方面精准的反应出来,提供及时、具体、建设性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促进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的健康发展。

例如,学生在实验探究完成后,教师就需要针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评估学生实验操作是否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是否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是否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根据实验报告的内容详实、结论总结等方面进行评分,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数据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改进意见,从而对大单元化学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大单元化学教学的质量。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互评,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提升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核核心素质是新课标变革背景下出现的一个全新理念,是学生在学习中所具备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对化学核心素养目标和大单元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探索有效化的教育模式带领学生进行学习,明确大单元教学的目标,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化学理论与实验学习中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志峰.新高考视域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考,2022,(36):18-20.

[2]张跃.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2,(27):134-136.

[3]武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大单元教学设计探讨[J].安徽教育科研,2022,(21):48-50.

[4]李飞虎.高中大单元活动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化学学科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27):90-91.

[5]黄恭福,邹海龙.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化学单元教学的价值取向[J].化学教与学,2021,(09):12-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