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教学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正文
急诊急救专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注于处理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的紧急情况。在这个专科中,医护人员需要迅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挽救生命。急诊急救专科的任务是处理各种急诊病例,如心脏骤停、严重创伤、中风以及各种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急诊急救专科还包括急诊护理和急救技术,医护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置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综合能力,我校在教学中开展了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模式,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对比详情见下文叙述:
1一般资料与教学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筛选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我校急诊急救专科护士70名。将入选的70名护士开展分组教学研究,分组方式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类型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中各有护士35名。观察组护士中包括9名男和26名女,年龄范围在19至24岁之间,年龄平均值为(21.50±1.50)岁;对照组护士有10名男性和25名女性,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为(21.00±1.40)岁。两组护士的一般资料对比后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教学,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首先,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结果,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要求。其次,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包括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此外,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学活动提供支持的各种设施和材料,如教室、实验室、教材、多媒体等。传统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传授和演示,学生通过听讲和观摩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观察组采取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模式,1)组建培训管理小组:该小组将由专业护士教育者、临床教学专家、临床急诊科医师和护理管理者组成。小组成员将负责制定和协调教学计划、培训内容及评估方法。他们将通过研究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病例分析,开发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此外,小组还将负责确定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模拟器和培训设施。在组建培训管理小组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成员的专业背景和经验,保证小组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小组成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此外,小组还应与其他部门和机构合作,如医院管理层、继续教育部门和学术机构,以确保培训管理小组的工作与整体医疗教育体系相协调。2)问题探究:通过问题探究,学生将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这一部分,教师将提出一系列与急诊急救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将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深入了解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问题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3)情景再现,课堂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将真实的急诊急救场景引入课堂,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真实的护理情境。通过模拟真实的急救环境和场景,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在情景再现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入课堂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急诊急救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通过互动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情景再现和课堂互动的结合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4)结合理论与实践: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践经验,选择合适的临床案例作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能力。其次,教师应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通过分析和解决真实临床问题,提升他们的临床思维和操作能力。最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5)教师点评及总结:教师在课堂上通过针对实际问题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的点评和总结是该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师应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准确的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在点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此外,教师在总结环节中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概括,提出学习建议和改进建议。通过适当的点评和总结,教师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更深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临床实践水平。
1.3观察指标
由带教老师将两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意识、风险识别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对急诊急救护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考核评分,以上各项指标的单项总分值为10分,获取分值越高则表示学习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和分析数据用SPSS25.0软件。计量数据用(±s)进行描述,,并行t检验;当存在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教学后,两组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护士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学习意识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提升,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理论知识掌握度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最终护士对护理教学满意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占据优势,(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两组评分结果对比(n,±s、分)
组别 | 例数 | 学习积极性 | 自主学习意识 | 风险识别能力 | 应急处理能力 | 团队合作能力 |
观察组 | 35 | 9.50±0.50 | 9.35±0.68 | 9.32±0.67 | 9.26±0.54 | 9.20±0.60 |
对照组 | 35 | 8.20±0.30 | 8.56±0.46 | 8.46±0.45 | 8.48±0.42 | 8.70±0.40 |
t值 | 13.1897 | 5.6928 | 6.3038 | 6.7453 | 4.1020 | |
P值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1 |
表2两组评分指标对比(n,±s、分)
组别 | 例数 | 理论知识掌握度 | 临床实践能力 | 教学满意度 |
观察组 | 35 | 9.18±0.44 | 9.60±0.40 | 9.37±0.61 |
对照组 | 35 | 8.37±0.38 | 8.50±0.30 | 8.52±0.43 |
t值 | 8.2425 | 13.0153 | 6.7379 | |
P值 | 0.0000 | 0.0000 | 0.0000 |
3讨论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在急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患者最先接触到的医护人员,负责首要的护理工作。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急诊急救知识和技能,以迅速准确地评估、处理和救治患者的急危重症情况。同时,护士的教学质量对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提高护士的急诊急救水平和综合应对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急救现场的工作需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护士的技能水平和救治效果,同时也对提高整个急诊急救团队的协同效能有着重要影响[1-3]。但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医生的主导地位,忽略了护士在急诊急救工作中的重要角色,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培训的重要性。并且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和模拟训练的机会,导致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应对自如。此外,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教学方法过于固定,未能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案例分析,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5]。为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我校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教学中开展了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模式,且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临床教学模式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入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首先,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通过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该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6-7]。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同时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积极交流和共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8-10]。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优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意识,提高学习效果和知识的保持性。
参考文献:
[1] 张娟,臧舒婷,张素敏,等.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急诊低年资护士临床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价值[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3,20(6):934-937.
[2] 李春燕,黄萍,何静静,等.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运行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2023,38(6):80-83.
[3] 吴文娟,张娜,朱燕燕,等. 增强现实技术结合翻转课堂式教学法在护士临床心肺复苏教学中的应用[J]. 广西医学,2022,44(19):2325-2328.
[4] 董丽丽,者王蕊.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模式的构建及教学效果分析[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A02):1961-1962.
[5] 叶文秀,金静芬,封秀琴,等.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状况的纵向分析[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2,3(5):426-431.
[6] 夏智军,罗明民,姜艳,等. 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4):39-41.
[7] 赵佳艺,戴丽华. 急诊科护士实践操作能力的人工智能急救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22):4081-4085.
[8] 张珍燕,陈建芳,王回飞. 改良互动学习模式对急诊科新入职护士急救能力培训质量的影响[J].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7):844-845.
[9] 顾洁. 标准化病人联合微视频在急诊急救网络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4):182,189.
[10] 朱珠.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班学员分阶段临床带教方法的实践与效果[J]. 中外医药研究,2023,2(4):143-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