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钟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成为提升管理效能、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现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通过对绩效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周期等方面的改进,旨在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高校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 绩效考核 体系优化

正文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学校运行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工作效能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运行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绩效考核对于激发工作积极性、提升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考核方法单一、考核周期过长等,这些问题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制约了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整体进步。因此,优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现状分析

1.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科学

当前,部分高校在设置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时,过于注重量化指标,如文件处理数量、会议组织次数等,而忽视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难以量化的重要方面。这种“重数量、轻质量”的指标设置方式,容易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工作质量,影响学校整体运行效率。

2.考核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许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采用单一的考核方法,如年终一次性考核或简单的自我评价等。这种单一的考核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也无法体现不同岗位、不同职责之间的差异性。

3.考核周期过长,反馈不及时

目前,许多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周期以年为单位,考核周期过长导致反馈不及时,行政管理人员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也无法根据反馈及时调整工作状态,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策略

1.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1遵循SMART原则,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SMART原则是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重要指导原则,它要求指标具体明确、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强和时限明确。在具体操作中,高校应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特点,制定符合SMART原则的考核指标。例如,对于办公室行政管理人员,可以设置文件处理速度、会议组织效率等具体明确的指标;对于教学管理人员,可以设置教学质量监控效果、教学资源配置合理性等相关性强的指标。

2注重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的平衡在过去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中,往往过于注重数量指标,如文件处理数量、会议组织次数等,而忽视了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难以量化的重要方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时,应注重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的平衡。质量指标可以反映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如工作效率、准确性、满意度等;数量指标则可以反映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完成情况,如文件处理数量、会议组织次数等。通过合理设置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可以全面评价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避免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工作质量的问题。

3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个性化考核指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涉及的岗位众多,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应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设置个性化的考核指标。例如,对于行政秘书岗位,可以设置文件处理速度、保密工作等指标;对于教学秘书岗位,可以设置教学安排合理性、教学质量监控等指标;对于后勤管理岗位,可以设置资源配置效率、服务质量等指标。通过个性化考核指标的设置,可以更好地反映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定期评估和调整考核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变化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高校应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还应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和权重分配,确保考核指标体系始终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需求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的重要举措。通过遵循SMART原则、注重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的平衡、根据不同岗位设置个性化考核指标以及定期评估和调整考核指标体系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和学校的整体进步提供有力保障。

2.多元化考核方法,增强考核有效性

1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法

360度反馈评价法:通过上级、下级、同事、学生等多个角度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评价,获得全方位的反馈。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行政管理人员了解自己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制定改进计划。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根据行政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设置关键绩效指标,如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创新能力等。通过定期对这些指标进行考核,可以直观地了解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

平衡计分卡(BSC):将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目标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进行考核。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确保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一致性。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除了上述的考核方法外,高校还应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可以通过具体的数据和指标来衡量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如处理文件的数量、会议组织的次数等。而定性评价则可以通过文字描述、访谈等方式来评价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难以量化的方面。通过定性与定量评价的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

3建立反馈与改进机制多元化考核方法的实施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考核结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反馈与改进机制帮助行政管理人员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因此,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反馈与改进机制,确保考核结果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给行政管理人员,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并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是优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关键举措之一。通过这种方法的实施可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评价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提高考核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学校整体运行效率的提升和行政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

3.缩短考核周期,及时反馈

1缩短考核周期的重要性。首先,通过缩短考核周期,高校能够更频繁地评估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这有助于避免问题积累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提高工作的整体质量。其次,短周期的考核可以促使行政管理人员更加注重日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由于考核频率增加,行政管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工作状态,提高工作效率,以应对频繁的评估。最后,短周期的考核使行政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更加敏感,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这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推动行政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2实施策略与建议。一是明确考核标准在缩短考核周期的同时,高校应明确各阶段的考核标准,确保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这有助于行政管理人员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预期成果,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工作。二是及时反馈结果考核结束后,高校应及时向行政管理人员反馈考核结果,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这有助于行政管理人员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及时调整工作策略,提高工作质量。三是建立奖惩机制为了激励行政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工作,高校可以建立与短周期考核相对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表现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对于表现不佳的行政管理人员,可以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惩罚。

3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缩短考核周期可能会增加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高校可以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等方式减轻行政管理人员的负担。同时,频繁的考核可能会对评估质量产生影响。为了确保评估的准确性,高校可以加强对考核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评估能力。

综上所述,缩短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周期并及时反馈考核结果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促进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考核标准、及时反馈结果以及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高校可以优化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行政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的实施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导、监督和协调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工作。同时,要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个人的责任分工,确保优化工作有序推进。

2.强化培训宣传,提升认知水平

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需要广大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高校应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宣传工作,提升他们对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通过培训宣传,使行政管理人员了解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新的考核方法和指标体系,为优化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1]

3.完善配套制度,确保顺利实施

为了确保绩效考核体系优化的顺利实施,高校应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考核结果运用制度、奖惩制度等。通过完善配套制度,将考核结果与行政管理人员的晋升、薪酬、培训等方面紧密挂钩,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强对考核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2]

、结论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多元化考核方法、缩短考核周期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培训宣传、完善配套制度等实施保障措施也是确保优化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和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薛聪.论绩效管理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23,(24):10-11+17.

[2] 孙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问题及创新途径[J].投资与创业,2023,34(11):157-15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