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正文
高中物理是实践性、实验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物理知识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的很重要环节,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程改革中,更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完善信息处理和信息手机的能力。
一、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缺乏重视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应试教育仍占主体,成绩是检验教育成果的唯一手段,教师在进行知识传递时,也更注重成绩和考试,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尤其是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操作内容占比很少,学生更很少参与到实验教学的中。因为一些实验所需要的准备环节复杂,课程时间长,一些教师在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简化教学流程直接删除了实验内容,相关实验数据和实操往往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但目前而言,教师还不能正确认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改革积极性,缺乏合理的可操作的试验教学体系。
(二)对高中物理实验室建设缺乏投入
要想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首先学校就要具备完善的物理实验室,但很多高中在综合考虑下,并没有开设实验室,就算有,其中的设备也都老旧,实验器材不足,不能满足新课改下全新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必要的试验中,往往通过自媒体或其他简单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教学模式单一
在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但一些高中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经验,在物理教学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在实验课堂上,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介绍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学生按照书本上现成的试验数据“照猫画虎”,学生在面临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时,只能通过单一的教学方式,甚至有的试验课程,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干脆不做实验,学生无法通过实践动手完成学习,这也让物理教学质量和效果始终不够明显。
二、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要积极的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通过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会物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例如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
(二)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实验是物理探究的重要途径,在进行实验时,首先要营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拥有丰富的试验器材,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实验,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做实验,在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做实验的基础上,教师也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实验过程中来[1]。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器材的选择过程中,同时还要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操作。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安排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三)重视演示实验的教学
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的过程,并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因为演示实验可以直观的展现实验过程,所以学生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从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例如,教师在进行“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演示实验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并对学生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总结和概括。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2]。
(四)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来进行探究。在进行实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探究方向。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完成实验。比如在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实验:将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在两个灯泡之间加一根导线,这样就可以使两个小灯泡都通电了。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电压*电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公式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当学生成功得出实验结果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这种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去做实验[3]。在课后去找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五)结合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效果
在一些实验中,观察目标或实验现象十分微小或部分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投影、电脑动画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看到实验现象,也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思考,也节省了观察时间,举例说明:在演示天平托盘的使用时,由于的天平的分度盘比较小,砝码的刻度也很小,很多学生并不能看的仔细,此时教师的可利用投影的方式,将刻度放大,方便学生能够清楚的观察到。
(六)加强物理实验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新课改要求我们物理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所以我们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来。比如在学习力学内容时,可以用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例如:骑自行车时,人的体重作用在车把上,由于重力作用会使自行车向后滑,而人的重心一般都在身体下方,所以我们骑自行车时应该使用“坐位体前屈”的公式。又如:自行车上有个小轮,在骑行时小轮会受到自身重力、小轮和地面间摩擦力、小轮和地面间摩擦力等三种力的作用,只有将这些力作用到车架上才能使车动起来。通过这样联系生活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物理知识[4]。
(七)实验与科技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于物理实验都没有兴趣,觉得很无聊,主要是因为实验设备不够先进,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我会在上课时将一些现代科技设备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如,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发现。还可以使用3D技术来做实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做“探究静电磁场”实验时,我就可以利用电脑多媒体来展示一些关于静电磁场的知识和现象。让学生去观察静电磁场是怎么形成的、静电磁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静电磁场又是如何产生的作用于我们身上的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实验与科技结合起来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5]。
(八)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合作能力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实验之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机会,给学生充分发挥的时间,此时,教师可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实现,在进行分组时,教师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为目标,在开始实验前,制定实验内容,明确实验原理、步骤,强调实验注意事项,设定小组长,在小组成员配合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6]。举例说明:在探究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材质、接触面大小、物体的运动的速度之间的关系,在各小组完成试验后,将实验数据进行整合交流和讨论,从而总结出实验结论。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有小组出现不一样的试验结果后,教师不用立马出面纠正,应该让学生继续讨论和验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结束语
物理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实验过程中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也要不断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不断改革和创新,努力探索一条适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张冬冬.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J].安徽教育科研,2023,(36):28-29+91.
[2] 赵慧,费金有.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J].智力,2023,(36):1-4.
[3] 王建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4):69-71.
[4] 王俏,孙亚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面临的挑战及优化策略[J].智力,2023,(33):91-94.
[5] 王广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育教学问题表现及解决对策[J].高考,2023,(31):36-38.
[6] 沈云.学科核心素养融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3,(20):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