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在《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运用效果评估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章薇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江西 新余 338000

摘要

目的 :在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中应用互动式教学模式,观察相应的教学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护理专业学生90名参与实验研究,纳入研究的时间为2023年8月-2024年2月,并对其进行了对照分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45名学生。两个小组都参加了同一课程的护理研究,对照组学生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实验组则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结果 :通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比较发现,在平均学习积极性和人际关系建立方面,实验组学生的平均得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分别为97.78%高于对照组84.4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理论与技能考核水平的比较下,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互动式教学模式运用于社区护理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学习成绩的提升,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水平的提升,并且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社区护理学》课程;互动式教学;应用效果

正文

课堂是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关键的学科,但由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在实践教学期间,教师更注重接受性,削弱了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制约了学生创新意识、自主意识、创造空间的产生与发展。这样一来,则与高校办学宗旨背道而驰。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扩充学生的知识存量,更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性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新时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开展《社区护理学》的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思维和临床思维能力。为验证该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纳入了90名护理专业学生展开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20238-20242月之间参与学习的90名护理专业学生展开了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了两个小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人。实验组中,学生均为女性,年龄最小者19岁,年龄最大者23岁,平均(22.32±2.34)岁。对照组的45名女学生中,其年龄范围介于20-24岁,均值(24.12±2.15)岁,。两组间的一般数据比较,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的学生,采用了传统教学方式,在教学中重点讲解《社区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即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听讲、记录,不过分强调教师和同学们的互动。

对实验组则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制订了下列课程内容。

1)病例探讨

在课堂上,老教师要首先与学生进行交流,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编写完善的病案。同时,在病案的编写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一些能够启发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把问题事先安排好。将学生以9人为一组分为五个小组。通过QQ、微信等多种途径发送给学生,小组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收集相关的信息,提前预习。在课中开展热烈的研讨,每位同学都提出自己的意见,选出了一位同学来阐述小组的意见,然后由小组中的其他同学来对所说的意见加以补充。在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后,该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看法进行了讨论,举例证实自己的观点,并对其它小组的看法提出疑问,并给出了相应的疑问。在此期间,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与论点、论据,并组织和记录他们的意见,为学生提供思路。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把自己的见解与临床思维相结合,并主动地让他们在课上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同学们还要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吸取“他组”意见中的优势,改进和强化自己的思想,在课堂结束前,由教师对论点进行整合,并做好归纳、点评工作。

2) 课堂即时讨论

《社区护理学》课采用“问题—课上讨论—总结归纳”的授课方式。首先,教师要简单地讲述病例的情况,简要描述一下病例的临床特点,然后提问,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其次,教师要对《社区护理学》课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设计,并对同学们提出问题,归纳出同学们所关注的要点,让同学们踊跃发言,进行深度探讨,培养他们对个案思考能力;对于班级内存在的各种意见,教师也要善于归纳,确定研讨要点,用语言指导使同学们进一步深入探讨问题;最后,在讨论完毕后,老师要总结前面的内容,也就是归纳各种观点,并实施点评。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让他们积极地参加到课堂上来,从而创造出一种生动的、活跃的教学气氛。

3)模拟教学

在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来模拟案例,指导学生分别充当患者和社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使他们能够在这个虚拟的场景中进行思维和提问,用自己的主观眼光去看待问题和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具备处理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技巧,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地处理。模拟教学既能使《社区护理学》课的气氛得到活跃,又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际的体验、积累经验,提高交流能力。

1.3 观察指标

1)在实验完成后,对两个小组的学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测评,以验证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有效性。分别评估学生的理论水平以及护理技能考核水平。每个考核项目的总分都是100分,分数越高则代表学生的成绩更佳,60分为及格。

2)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采用学校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人际关系建立的能力进行评价,每个项目满分为100,分数与学生的综合能力正相关。

3)对教学满意程度的评估:该评估以《满意度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学生展开教学满意度的调查评估,具体包括:①对教学的安排;②对教学方法的感受;③授课方式;④对教师的态度等。评分标准是 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不满意),A+B人数/组内总人数*100%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 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以 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定,以n,(%)表示。经统计学处理, P<0.05为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综合成绩的结果评价

在教学结束后,实验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及实践能力测验分数都显著较对照组高, 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1护理专业学生教学后理论和实践成绩对比研究[,分]

组别

n

理论成绩

技能水平成绩

实验组

45

97.44±3.02

95.34±1.08

对照组

45

85.36±2.44

82.34±1.16

t


20.8718

55.0224

p


0.001

0.001

2.2 学生综合能力评价

在学习积极性和人际关系建立方面,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结束后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具体资料详见表2

2两小组综合能力的评价结果分析[,分]

组别

n

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

学习主动性

实验组

45

97.86±1.05

96.13±1.06

对照组

45

86.23±1.06

82.37±1.02

t


52.2894

62.7474

p


0.001

0.001

2.3  教学满意度

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教学满意度的比较分析[n,(%),例]

组别

n

A

B

C

总满意度

实验组

45

31

13

1

44

97.78

对照组

45

26

12

7

38

84.44

X2





4.9390

p





0.0263

3 讨论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涉及多种有关公共卫生学和护理理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广泛,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在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教科书来指导学生进行各项理论和护理技术的学习[1-2]

然而,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中,尽管教师将许多有关护理学方面的内容教授给了学生,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却不强,而且缺乏自主意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缺少沟通和互动,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双边联系,课堂上的学习成效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本研究试图将互动式教学模式运用到社区护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去。通过对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的综合成绩评分、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成绩和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显著的优势,可帮助学生提高人际关系建立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其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3-4]。同时,实验组学生对于教学的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研究表明,在开展社区护理学的实际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在互动教学中,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尊重和体现。在进行各项教育活动时,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个性、积极性的培养,给他们更多的自主性、参与性[5]。这样,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就变得轻松、愉悦、自然。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为和谐,在一个很好的氛围中,学生能够随时和老师进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和协助下,自主地、发散地思考,并能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主动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热情、效率和效果[6]。另外,在互动教学中,在进行各项与社区护理学有关的知识与技巧的学习中,学生间、师生间都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沟通与活动,更有利于发散思维,通过创设情景等多种方式,带入课堂中,从而提升学习体验感和满意度[7]

综上所述,将互动式教学模式运用于社区护理学的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在实践中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满意度都有显著意义,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晴,郭文慧,田玉梅.基于同感评估技术的创客教育在《社区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军事护理,2023,40(07):103-106.

[2] 陈兰,李彩娣.地方本科院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社区护理学》课程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11):13-16.

[3] 李佩.客观结构化培训模式在本科生《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22.

[4] 蔡诗琪,叶玉玲,晏晓颖.移动学习在《社区护理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0,18(04):405-408.

[5] 何姗,孔令娜,朱文芬等.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03):323-325+329.

[6] 何琳,王岚.基于科教融合模式的《社区护理学》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医学教育管理,2019,5(02):186-189.

[7] 刘雪.基于云班课的叙事教育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3):183+1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