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课,创设情境——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的有关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微课;情境教学;古诗文教学
正文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微课成为了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工具,结合情境教学,微课不仅能够丰富教学手段,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本文旨在探讨微课与情境教学结合的优势,分析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期望为小学高段的语文教育提供实际的改进方案。
一、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微课与情境教学结合的优势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小学高段的语文古诗文教学面临着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和文学素养的双重挑战,微课与情境教学的结合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微课通过精炼的内容与灵活的教学形式能够深入浅出地展现古诗文的语言美和深层意义,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包含丰富视听材料的微课内容,如通过动画、视频剪辑等形式展现诗文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作者情感,这种直观的视听呈现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文的内涵[1]。与此同时,情境教学的运用则进一步增强了微课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与诗文内容相关的具体情境,如模拟古代文人的生活场景或重现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观,学生可以在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群体讨论等互动形式加深对诗文语言和意境的理解,这种情境化的学习不仅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情感与认知的全面发展。这使得古诗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记忆和背诵,而是变成了一种享受美、感悟美的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微课与情境教学的结合能够极大丰富小学高段古诗文的教学手段,更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和主动性强的学习平台[2]。
二、面临的挑战
(一)技术应用的难题
在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微课与情境教学的结合虽然带来了多方面的教育优势,但在技术应用方面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其中高质量微课的制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包括视频录制、剪辑、动画制作等多个技术环节,这些环节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古诗文教学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然而当前的教师专业发展往往偏重于传统教学方法的训练,对于新兴的教育技术培训则显得不足,导致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高效使用这些技术工具,影响了微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在硬件设施和技术支持服务方面的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近年来数字化教育设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许多小学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在高质量录制设备、编辑软件以及稳定的网络环境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短板,这种设施的欠缺极大限制了微课教学的普及和深入,因为无论教师多么希望应用新技术于教学,缺乏必要的硬件支持和技术维护都将使这一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变得困难重重。因此,技术应用的难题不仅体现在教师个人技能的提升上,更与学校教学资源的整体配置紧密相关,这需要教育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全面升级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3]。
(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在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构成了一大挑战,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逐步向更加现代化和技术化的方向转变,然而当前的教师培训体系往往还未能完全适应这种变革,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有效融合和应用如微课这类新兴的教学工具,许多教师尽管具备扎实的语文教学背景,但在如何有效利用数字工具来提升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方面仍显不足。另一方面,古诗文教学不仅需要传授文言文的基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感悟诗文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审美情感,这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还需要掌握如何将这些文化元素与学生的日常经验联系起来并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现有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创新和实践这些理论的指导,使得教师在将古诗文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时遇到了诸多困难。
三、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利用微课创设情境的策略
(一)故事化的情境创设
在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利用微课创设故事化的情境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学理解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构建与诗文主题紧密相关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索和学习,以此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古诗文的意境与情感[4]。以《伯牙鼓琴》这一古文为例,该文讲述了伯牙和子期通过音乐达到心灵相通的故事,是非常适合用来创设故事化情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伯牙鼓琴》为背景的微课视频,通过动画或真人演绎的方式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情境生动地展现出来,在微课中可以引入古琴的历史文化背景,并配以古风音乐和优美的画面来展示伯牙弹奏不同曲目时的场景。与此同时,还可以加入伯牙与子期心灵感应的描绘,如子期能够准确理解伯牙琴音所表达的意境,进而深化学生对于音乐与情感传达的理解,这种故事化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美的享受,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艺术造诣,进一步提升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伯牙和子期来模拟琴音传递情感的场景,在活动中一部分学生负责用乐器模拟伯牙的琴音,另一部分学生则根据琴音表达出的情感进行即兴表演,这样的互动体验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伯牙鼓琴》文本的理解,还能学习如何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表达和传递复杂的情感。
(二)历史背景模拟
在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创设历史背景模拟的策略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对古诗文背景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历史背景模拟不仅仅是复述历史事实,更是通过创设沉浸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文化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诗文的深层意义。以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为例,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深深植根于北宋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堂微课,通过动画或视频重现北宋的历史背景和苏轼的生平,在微课中可以包含对苏轼政治生涯的介绍,特别是他因政治变故被贬的背景。与此同时,结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内容,微课可以展示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的生活状态,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仍能保持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在自然景观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历程,通过详细的历史场景再现和诗人情感的深入解读,学生能够在视觉和听觉上获得更全面的历史体验,以此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自“步入”苏轼的生活,例如:可以组织一个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苏轼在望湖楼的一天,包括他观察湖景、饮酒作诗的过程,教师则可以提供古代服饰、文房四宝等道具,辅以背景音乐和相关的视觉素材,创造一个类似于北宋的环境,学生在这样的模拟活动中能够学习到诗歌的内容和艺术形式,更能在情感上与苏轼产生共鸣,理解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表达。
(三)互动性学习活动
在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利用微课创设互动性学习活动是一种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其能够通过引入互动元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和实践,更深入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以《书戴嵩画牛》为例,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戴嵩绘画牛的故事,传达了作者对戴嵩精湛技艺的赞美以及对牛的形态和神态捕捉的精确观察,这为创设互动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书戴嵩画牛》为主题的微课,课程中包含对文本的详细讲解,还应加入多媒体元素如戴嵩画牛的艺术作品展示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在这基础上可以组织一个“虚拟画室”互动活动,让学生尝试以戴嵩的视角重新创作牛的画作,学生们可以通过使用数字绘画软件或传统的绘画工具在课堂上直接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这种互动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批评性思维。在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扮演戴嵩和观众两种角色,扮演戴嵩的学生需要描述他们在画牛时的思考过程,包括观察牛的哪些特点、如何捕捉这些特点以及在艺术创作中遇到的挑战,而扮演观众的学生则需要根据戴嵩的描述提出问题或给予反馈,比如他们认为戴嵩的作品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尤为生动,或者提议如何可以更好地表达牛的某些特质,这种互动性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得《书戴嵩画牛》这一课堂学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5]。
结束语:通过上述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微课在小学高段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创设互动性学习活动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其不仅能够使学习内容生动化,还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尤其是通过故事化的情境创设、历史背景模拟以及互动性学习活动,微课教学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感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实施这些教学策略时需要充分利用技术工具,创造性地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总之,微课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为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展示了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沈紫阳.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人时刊(校长),2023,(11):108-109.
[2] 李子贤.微中见大,让微课成就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第二课堂(D),2022,(11):42.
[3] 崔琼琼.“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2,(08):52-56.
[4] 羊璐.在人文关怀中优化在多元互动中引领——人文教育关怀下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模式的策略性构建[J].教育界,2021,(49):82-84.
[5] 陈杨侠.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10):36-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