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幼儿的“可视化”干预策略分析
摘要
关键词
特殊幼儿;“可视化”干预;个性化教育;学习效果
正文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与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到特殊儿童这一群体。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普通儿童在相同年龄段的能力应处于相对一致的发展水平。如果儿童的发展水平未达到或超越这一标准,他们则被认定为“特殊儿童”。针对这些儿童,我们需要实施特殊教育与干预,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向正常水平靠拢,提高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适应能力。采用“可视化”干预策略,能更直观地展现特殊儿童的能力水平,有助于教育人员迅速明确干预目标、方向,精准把握干预关键点,从而提高干预效果,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一、学前教育中对特殊幼儿的“可视化”干预要点
(一)理清干预对象
特殊幼儿是指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障碍的幼儿,如自闭症、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因此,在针对特殊幼儿进行干预时,教育人员应当要深入了解干预对象,并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辅助工具,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提高生活和学习能力【1】。同时,教育人员还需要关注特殊幼儿的行为特点,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提升特殊幼儿的干预水平,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二)抽象概念具体化
对于特殊幼儿来说,理解抽象概念较为困难。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教育人员就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展示出来,使其能够被特殊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例如,在教授数字概念时,教育人员就可以通过具体的物品,如苹果、球等,让幼儿数量化地感知数字的大小,帮助幼儿建立起数字与数量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三)选择合适的可视工具
由于特殊幼儿在认知、感知、学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教育人员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如图形、图像、动画等,满足特殊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2】。例如,对于视觉障碍的特殊幼儿,教育人员就可以选择具有丰富色彩和图像的可视化工具,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期教育中对特殊幼儿的“可视化”干预策略
(一)现场观摩
现场观摩是一种非常直观且生动的教育方式,对于特殊幼儿来说,这种干预策略是非常有效的。这是因为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特殊幼儿可以更加快速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在实施针对特殊幼儿的“可视化”干预活动时,教育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现场观摩的重要性,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这种干预方法【3】。比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育人员可以组织特殊幼儿进行现场观摩,例如,让他们观察几何图形的实际应用,如建筑设计、家具摆放等。这样一来特殊幼儿可以在实际环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此外,教育人员还可以组织特殊幼儿观摩工厂生产、了解货币使用等场景,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货币使用场景中,教育人员就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现场观摩,让特殊幼儿了解货币的种类、价值和使用方法,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
(二)步骤重现
对于特殊幼儿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可能比同龄儿童要慢一些,而常规的教育手段基于普通儿童的认知发展设计的,他们可能无法理解复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教育方法。而步骤重现的“可视化”策略,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实物或图像进行重现,或者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系列简单的步骤,帮助幼儿逐步理解和掌握【4】。例如,在教幼儿如何穿衣时,教育人员就可以通过展示每一步骤的图片,或者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穿衣的步骤。此外,特殊幼儿还需要通过反复的观察和练习来掌握相关的知识或技能。这是因为他们的认知过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重复的信息来加工和理解。因此,教育人员还需要非常有耐心的进行重复教学,确保幼儿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或技能。
(三)情景复盘
情景复盘是指教育人员与特殊幼儿共同回顾某个活动或事件的过程,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和反思,从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幼儿提升自我认知,还能促进他们与他人之间的良好互动。例如,在游戏教学活动中,教育人员就可以与特殊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游戏过程。首先,教育人员可以引导幼儿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行为以及与其他幼儿的互动情况。接着,教育人员可以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而在讨论过程中,教育人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以下问题:(1)游戏中我做得好的地方有哪些?(2)游戏中我遇到的问题是什么?(3)我应该如何改进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不足,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进。在情景复盘的过程中,教育人员还得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耐心和鼓励,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2)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3)针对幼儿的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提升;(4)注重幼儿之间的互动,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此一来,则可以帮助特殊幼儿更好地理解一些复杂的社交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四)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可以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通过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因而在对特殊幼儿进行“可视化”干预时,教育人员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和方法,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特殊幼儿的进步进行全面评估。首先,观察记录是评估特殊幼儿进步的重要手段。教育人员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行为、情绪、学习状态等,从而了解他们在不同方面的进步情况。其次,家长反馈也是评估特殊幼儿进步的一种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教育人员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生活习惯、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以便更全面地评估他们的进步。此外,同龄孩子评价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评估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让教育人员组织同龄孩子对特殊幼儿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同龄人中的相处情况,包括他们的社交技巧、沟通能力等,从而评估他们在社交方面的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中对特殊幼儿的“可视化”干预具有重要的必要性。通过这种干预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特殊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相关教育人员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通过有效的干预手段,帮助特殊幼儿更好的适应学习与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周怡濛.看见·学会:发育迟缓幼儿的"可视化"干预策略[J].早期教育, 2021(52):41-44.
[2]雷江华,李伦.学前特殊儿童综合干预策略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 2009(3):7.
[3]徐娇.家长参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策略[J].好家长, 2020(36):16-17.
[4]丰嘉一.融合教育视角下特殊幼儿的语言干预方法研究[J].新智慧, 2023(25):85-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