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加坡园林艺术的现代化思维培养路径与教学评价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新加坡园林艺术;现代化;思维培养;教学评价
正文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当今中国正面临国际竞争的关键环节,亟待新兴的科学技术和思维方式去解决。在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等现代化思维能力已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放眼国际,新加坡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理念,在世界园林领域独树一帜,为高校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现代化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启示。深入挖掘新加坡园林艺术在现代化思维培养方面的潜力,并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推动现代化思维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新加坡园林艺术中的现代化思维元素
新加坡园林艺术融合了现代科技、生态理念、人文关怀以及多元文化,展现出了丰富而深刻的现代化思维。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思维、科技创新思维、空间高效利用思维、多元文化融合思维、以人为本思维、艺术审美思维、国际前瞻性思维。
2.1生态可持续发展思维
新加坡园林建设中,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新加坡园林注重保护和利用自然生态系统,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注重立体绿化应用,充分利用建筑墙面、屋顶等进行垂直绿化,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和生态功能,如滨海湾花园大量的垂直景观。设置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系统,用于园林灌溉等,以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在园林设计中注重引入多种本地和外来植物物种,构建多样化生态系统,为不同生物提供栖息地。
2.2科技创新思维
新加坡园林不断引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打破现有的限制和常规,通过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和变革,打造出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园林景观。新加坡园林艺术在灌溉、培育以及照明技术方面都体现了科技与创新,例如:用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灌溉、施肥等养护作业,提高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培育适合城市特殊环境的植物品种。在园林夜景中采用节能且多彩的照明设备和设计,营造独特氛围同时减少能耗。
2.3空间高效利用思维
新加坡园林艺术在有限土地上实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合理打造垂直空间,形成多层次立体空间布局。将道路绿化带、公园通道等与交通系统紧密结合,既满足交通功能又提供生态景观功能。在一些大型公园等场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停车场、服务设施等,地面最大化满足绿色景观。
2.4多元文化融合思维
新加坡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园林艺术融合了中西方、马来等多种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2]。并在不同文化的节日期间,通过园林装饰、植物配置等方式展现相应文化特色。园林空间满足不同族裔人群对于休闲、社交、文化活动等多样需求。
2.5以人为本思维
新加坡园林艺术遵循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园林内设计连贯、舒适的步行道,大量布置座椅、亭台楼阁等休憩空间,且注重其舒适性和景观视野。通过植物色彩搭配、营造令人愉悦、放松的环境氛围。设置一些全年龄段可参与的景观元素,增强人与环境的互动。
2.6艺术审美思维
新加坡园林艺术注重景观的空间组织,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在植物配置、建筑装饰等方面注重色彩的协调和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感染力。建筑设计与周边园林景观和谐统一,园林艺术中放置具有现代艺术感的雕塑和景观小品点缀空间,相互映衬提升艺术美感。
2.7国际前瞻性思维
新加坡园林艺术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提前布局和调整植物群落,在垂直绿化、生态城构建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被国际上广泛借鉴[3]。注重国际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
3. 基于新加坡园林艺术的现代化思维培养路径
3.1情感立体思维培养
情感立体思维培养围绕新加坡园林艺术现代化思维元素中的多元文化融合思维和以人为本思维。通过话题发散,以角色、专业、文化和环境四个要素打造情感立体思维教学设计,将情感量化为以人生品味为核心的立体思维教育,是感性思维培养阶段。包括:发现情感原型、寻找情感切口、凝练情感观点和抒发情感体验。例如:新加坡的鱼尾狮公园,鱼尾狮这一形象融合了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自豪感,成为了人们对这个国家热爱和认同的情感原型[4]。新加坡的中式园林,成为了触动情感的切口,引发中国工匠智慧带来的情感力量和思考。新加坡的社区公园设计无障碍通道,体现了关怀和温暖的情感体验。
3.2学术逻辑思维培养
学术逻辑思维培养围绕新加坡园林艺术现代化思维元素中的空间高效利用思维和艺术审美思维,紧扣教育现代化,专业认知客观世界,将设计任务变化为以独立思考为核心的逻辑思维教育,是理性思维培养阶段。包括:观察分析、抽象概括、推理判断和演绎归纳。例如:对新加坡的园林景观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包括建筑结构、绿化分布、功能分区等方面。抽象概括出空间高效利用的关键原则,进行推理判断,得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方案设计的演绎归纳,可以得出艺术审美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3.3迭代创新思维培养
迭代创新思维培养围绕新加坡园林艺术现代化思维元素中的科技创新思维,通过平台交流、团队构建,构建跨学科现代化思维教育模型,将考核蜕化为以学科赋能为核心的创新思维教育,是原创思维培养阶段[5]。例如:新加坡的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不断迭代,从最初简单的收集到后来的精准过滤和智能化分配,使得水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和可持续。再者,新加坡的园林工作者利用组织培养和基因编辑等先进技术培育珍稀植物和适应本地环境的新品种。开发数字化园林管理平台,整合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等功能系统。
3.4环境战略思维培养
环境战略思维培养围绕新加坡园林艺术现代化思维元素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思维和国际前瞻性思维,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导向,拓展全球视野,关注全局发展格局,将管理转化以环境激发为核心的战略思维教育,是高阶思维培养阶段。包括:物理环境、信息环境、圈层环境和行为环境激发下的战略思维。例如: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向公众普及园林艺术中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知识和国际前沿理念。利用社交媒体和线上活动,形成良好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氛围。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和交流,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公众在园林中的环保行为习惯。在国际前瞻性思维的影响下,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创新性的环保研究和实践。
4. 基于新加坡园林艺术的现代化思维培养教学评价
4.1改进结果评价
在基于新加坡园林艺术的现代化思维培养中,采取改进结果评价,超越传统的单一知识考核。不再仅仅依靠理论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而全面地考量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评价指标包括现代化思维元素提炼、创新设计手法、生态可持续策略、思维启发呢等。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辩论,针对特定的新加坡园林案例,讨论其中的现代化思维应用是否合理,以及可能的改进方向,以此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论证能力。
4.2强化过程评价
强化过程评价重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努力程度。评价指标包括: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提问主动性、专业的敏锐度、实践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对于小组作业,评估每个学生在团队中的贡献,包括是否能有效协调团队成员、合理分配任务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和思维发展的动态。
4.3探索增值评价
探索增值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和进步。在课程开始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兴趣水平进行评估。在课程进行中,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小测试或项目评估,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的测试和项目成果对比,衡量学生在现代化思维培养方面的增值情况。对比学生前后的表现,量化他们在创新思维、系统思维等方面的提升幅度。同时,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记录他们在学习新加坡园林艺术过程中的思考、困惑和突破,作为增值评价的重要依据。
4.4健全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应涵盖多个维度和多个主体。在基于新加坡园林艺术的现代化思维培养中,综合评价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以及行业专家评价。邀请新加坡园林艺术领域的专家进行专业点评,从行业视角给予学生反馈。在评价维度上,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果,还要考量他们在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如对园林艺术的热爱程度、审美情趣的提升,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展现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通过健全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学生在新加坡园林艺术现代化思维培养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5. 结论
综上所述,新加坡园林艺术中的现代化思维元素主要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思维、科技创新思维、空间高效利用思维、多元文化融合思维、以人为本思维、艺术审美思维、国际前瞻性思维等。为现代化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丰富而有效的素材和启示。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化思维培养可以通过情感立体思维培养、学术逻辑思维培养、迭代创新思维培养和环境战略思维培养四种途径来进行实现。在教学评价方面,构建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和健全综合评价。通过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现代化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现代化思维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丁雨田.新加坡:启动建设生态智慧新城[J].城市开发,2021,(08):66-68
[2]渠岳.李光耀时期新加坡多元民族主义政策研究[D].长沙:湘潭大学,2021:44
[3]康惟,郭晨.借鉴新加坡园林绿化经验推进舟山“海上花园城市”建设的对策研究[J].国土绿化,2021,(07):56-58.
[4]韩瑞光.风情万种的新加坡园林景观[J].中国园林,2008,(01):81-86
[5]叶惠珠,李昌艺,南月慧,等.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现代园艺,2023,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