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角下太原市口袋公园建设的思考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马菁

太原市园林绿化建设服务中心 山西 太原 030021

摘要

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改建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城市更新采用织补式、碎片化的更新方式,具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优势,将成为未来城市建设地主要方向。当城市建设由增量逐渐向存量转变,公园绿地变得非常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口袋公园地建设将成为城市城市更新的绝佳载体。它能够有效改善旧城区的城市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和社区活力。分析太原市口袋公园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口袋公园建设意见。


关键词

城市更新,城市空间,口袋公园

正文


引言

2021年8 月,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意味着过去大拆大建式的城市改建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城市建设由增量逐渐向存量转变,新建的公园绿地等变得非常有限。但这些城市空间不仅承载着提供生态服务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碳汇生产等重要城市更新行动自然资本角色,还扮演着应对极端气候的缓冲地带[1],更是现代城市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在新型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更新行动和人民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太原市如何打造满足人民需求的口袋公园,创造更加安全、绿色、多元的高品质城市空间,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研究背景

1.1频发的城市问题引发“城市病”

近年来,新冠疫情的爆发、自建房屋倒塌事件以及城市内涝等突发事件频发,这些问题既是公共卫生与安全的挑战,也凸显了严重的城市问题。环境污染、就业压力、生育成本、缺乏有效社交等因素的影响,生活在大城市的居民和所在城市同时换上了“城市病”。这些事件促使人们开始深入总结与反思城市在脆弱性、健康和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2城市更新

过去传统大拆大建式城市更新,既容易出现资源消耗、环境破坏、交通不便等问题,又会为将来城市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2]。而城市更新采用织补式、碎片化的更新方式,具有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优点,同样能起到完善空间功能、满足市民需要的作用。

城市更新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58年荷兰召开的第一次城市更新研讨会,会上将城市更新定义为“改善生活环境的城市建设活动”。标志着城市更新作为一种城市建设理念开始被国际社会所关注。

国内关于城市更新的研究源自于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的 “有机更新”理论“城市更新”的提法首次出现于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2020年10月,“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3城市更新与口袋公园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要建设高品质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需求[3]。在存量空间提质增效与倡导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以往不为人所注意的部分城市空间进入视野,这些空间或是从未纳入日常使用,或是使用效率很低[4],口袋公园就是从这类空间中孕育而生的

城市更新理论为建设口袋公园提供了理论指导,而口袋公园则是城市更新理论的载体和实现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城市更新的范围广泛,不仅局限于口袋公园。本研究仅探索了在城市更新视角下口袋公园的建设[5]

目前,城市中众多老旧区因建成使用时间较长,普遍面临用地紧张、公共空间匮乏及社区活力不足等难题,难以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使用需求。太原市也面临同样问题。通过将城市更新理念与口袋公园相结合,并将其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可以有效整合社区中的零散空地,增加活动空间,完善使用功能,进而提升社区活力。

2口袋公园发展概述

2.1口袋公园概念的探索

“口袋公园”是英文“Pocket Park”的直译,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城市中规模很小的绿色开放空间。这些空间常呈斑块状散布在城市中,为附近居民日常使用[6]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63年5月,纽约公园协会首次提出了“服务于纽约市的新公园”的提议,用来应对纽约市公园分布不均,特别是城市中心区域绿色休憩环境匮乏的问题。

1967年5月23日,世界上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口袋公园——佩雷公园(Paley Park)在美国纽约53号大街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进行了重建。佩雷公园占地面积仅390㎡,但使用频率高,非常受欢迎。据1980年代的调查数据显示,其每年的接待量达到了惊人的128人次/平方米,相比之下,纽约中央公园的年接待量仅为4人次/平方米。

2.2口袋公园在国内的实践历程

从本质上看,口袋公园可被视为一种城市微绿地,而城市微绿地的规划建设在国内已有多年发展历史2011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首次提出“微绿地”的概念,他认为就近、分散、合理设计布局的小型公园绿地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城市居民娱乐空间和避灾场所[7]

2017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通过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等多种方式,积极拓展城市的绿色空间”的战略方针。2018年,《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的发布,提出了“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公园”,强调了居住区附近公园的重要性2019年《城市绿地规划规范(GB/T51346—2019)》中又提出了“游园”的规划理念,尽管这些理念在表述上存在差异,但它们共同体现了口袋公园的核心思想,即创造小型、分散、便于接近的绿色空间。

“口袋公园”这一术语在国内的正式使用始于2019年,住建部编制完成了《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系列手册——口袋公园》,为口袋公园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标志着口袋公园理念在国内得到了正式的认可和推广。

2022年7月,住建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积极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方便群众就近游园,建设一批群众满意的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更多方便可达、管理规范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 [8]

2023年初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则再次强调,要新增和提升城市绿地。2024年6月,住建部发布了《口袋公园建设指南(试行)》,为科学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维护管理水平提供了指导。

3城市更新视角下太原市口袋公园建设的思考

3.1太原市口袋公园建设现状

2022年,山西省住建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旨在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优化完善绿地布局,提升城市园林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以此为契机,太原市园林局高度重视口袋公园建设,将其作为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重要举措

3.1.1建设规模

2020年太原市轨道2号线正式运营,沿线站点出入口和风亭,在满足功能运行的前提下,结合周边环境设计了不同风格口袋公园。2号线全场23.65公里,22个站点,明显增加了太原市口袋公园建设的数量。

根据2022年底的统计,当年太原市完成口袋公园53个,在建24个,前期准备30个,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口袋公园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有效填补了城市绿化空白点,增加了城市绿量。特别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而形成的口袋公园,让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3.1.2建设理念与特色

太原市在口袋公园建设中,秉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理念,注重将口袋公园打造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同时,太原市还注重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中,成为展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 

四月的春日,桃园三巷和桃园路交叉口的口袋公园,高大的海棠正在盛放。漫步在木质平台上,微风吹落带来了海棠花瓣雨,着实让人心旷神怡。街上的老人坐在长椅上聊着家常,专程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放学后的小孩子们捡起地上的花瓣抛向空中,爱不释手。小小的口袋公园成了春日里热闹的城市空间。

府城文道街区的公共开放空间,是太原历史文化集中体现的线性口袋公园。整体的街区的更新,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大树,并进行了保护。合理利用空间,构建出商业、社区、邻里等关系,让老街带着传统走向新生。

轨道2号线缉虎营站C出口,紧邻古圆通寺,之前是“太原市府城历史文化街区(民居)、文物修缮(复)保护项目“之一。宏伟的古圆通寺与周边的地铁站等现代建筑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原有的院落空间开放为口袋公园,古雅中带着韵律。白天是地铁出口地集散广场,傍晚成为周围居民日常活动空间。成为轨道2号线口袋公园地典范。

 

 

 

 

 

 

 

3.1.3功能性与实用性

太原市口袋公园在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了市民的实际需求,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的结合。尤其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形成的口袋公园不仅提供绿化景观,还配备座椅、步道、健身器材等设施,满足市民休憩、散步、健身等多种需求。

2020年3月,太原市迎泽区老军营小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重点实施了拆违拆乱、基础设施改造、雨污分流、道路硬化绿化、院落美化亮化、游园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增设建筑节能改造等工作。改造后近“不惑之年”的小区焕然一新,成为“千年府城、首善迎泽”的一张亮丽名片。

3.2太原市口袋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规划建设有待提高

口袋公园的建设滞后于整体城市规划导致在选址和布局上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价值。同时,太原市目前尚无可参照执行的管理办法,导致口袋公园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影响其整体建设质量和效果。

3.2.2功能定位不够准确

口袋公园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满足居民的活动需求,但由于前期调研不足,可能导致其功能定位不够准确,无法充分满足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年龄结构、兴趣爱好等因素,导致其功能设置与居民需求存在差距。

3.2.3后续管理不到位

一些口袋公园可能沿袭了传统的“突击式”工作方法,只注重口袋公园的建设过程而忽视后续管理维护的重要性。部分口袋公园在建成后,或因产权或因资金问题,存在管理缺位的情况,如道路损坏无人整修、设施损坏无人维修、苗木养护不到位情况

3.3未来太原市口袋公园建设的建议

3.3.1加强前期规划与调研

在口袋公园建设前,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偏好。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确保口袋公园的建设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并符合居民的使用习惯。鼓励设计师在留住记忆的同时加大创新,避免口袋公园设计的雷同化,注重打造具有特色的口袋公园。同时,尽早指定相关地规范及标准,提高建设质量。

3.3.2强化后续管理与维护

建立完善的后续管理机制,明确管理责任主体和经费来源。相关部门安排专职人员对口袋公园进行定期巡查和维护,确保公园内设施完好、环境整洁确保口袋公园长期发挥效益。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演出、文艺展示、社区活动等公共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到口袋公园的共建共享中来,提高口袋公园的使用率和市民的满意度。

3.3.3增强公公众参与与共建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口袋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升居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可以组织社区活动,如植树、清洁等,增强居民对口袋公园的认同感和爱护意识。可以开展任命“公益园长”地活动,提升居民荣誉感和自治力。一定程度上降低政府维护难度。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口袋公园,可以有效地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也为社会资本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和运营机会。公园建成后,社会资本方可以继续发挥其运营管理的专业优势,通过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休闲活动,丰富口袋公园的功能和内涵确保绿化景观和设施能够长期保持完好状态。

结语

2024年6月,财政部网站公示了2024年城市更新行动评审结果,太原市成功入选首批15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城市更新示范城市名单,成为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同时太原市将获得中央财政的定额补助,这将为太原市的城市更新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持,助力太原市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口袋公园作为城市更新的优质载体,将在太原市城市更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太原市民提供更生态、更低碳、更高质量的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幸福感。

 

[1]李晓江.关于城市长期健康发展的思考 [J]. 建筑实践,2020(7): 6-15.

[2]李蓉蓉,赖鸿洋,钟莹,等.微更新视角下茂名市口袋公园适老性设计调查与建议[J].现代园艺,2022,45(12):167-169.

[3]王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营造高品质空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营造高品质空间 [J]. 中国名城,2023,37(1):3-9.

[4]陈敏,周渐佳.“激活桥下空间”的上海实践——以 2018— 2019 行走上海的桥下空间微更新试点为例 [J]. 上海城市规划,2023(4):57-61.

[5]宋若尘.当代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宋若尘,张向宁.口袋公园在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8(11):139-141.

[7]仇保兴.重建城市微循环——一个即将发生的大趋势 [J]. 城市发展研究,2011(5):1-13.

[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推动“口袋公园”建设的通知 [R].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