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
摘要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康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
正文
引言
锁骨骨折是全身常见的骨折之一,锁骨骨折主要还是外伤引起,多见于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原因。骨折的部位常见远端骨折、中段内外侧骨折,其中中段骨折最常见。此类骨折在骨科常见病诊治中占比较大,骨折后往往使得患者的肩锁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伤处肿胀疼痛,影响日常生活质量。针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有行之有效的案例,其中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恢复锁骨的原始结构,已成为主要手术治疗方式。术后恢复的过程举足轻重,会直接触及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现代康复医学项內,早期康复护理重要性立显,强调在手术后提早进行针对性功能康复锻炼,有助于减轻患者伤处肿胀、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加肌肉力量,促进骨折愈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肩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在锁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中引入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尽管早期康复护理在其他类型的骨折恢复中已显示出良好效果,但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因此,本研究选取3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旨在比较早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和效果,为锁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护理方案。研究结果将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康复护理的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了医院在同一时期的3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选取的研究对象由于身体状况以及多种因素,事先经过详细的检查评估,确保他们适合本次研究[1]。
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人。对照组的受试者中,男性为9人,女性为6人,平均年龄为54.73±12.9岁,共计15人。在这组患者中,以锁骨骨折部位分类,其中8人为锁骨中段骨折,5人是锁骨外侧骨折,2人为锁骨远端骨折。根据骨折的种类,6人为粉碎骨折,4人为斜行骨折,5人为横行骨折。
观察组的受试者中,男性占6人,女性9人,平均年龄49.27±15.69岁。
在观察组中,患者共有15人,以锁骨骨折部位分类,其中10人为锁骨中段骨折,3人是锁骨外侧骨折,2人为锁骨远端骨折。根据骨折的种类,5人为粉碎性骨折,6人为斜行骨折,4人为横行骨折。
然后,对比这个观察组与另一个对照组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这些基本资料并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可以看出,这两组的基本状况十分接近,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基础,进一步对这些患者进行观测和比较,验证早期康复护理是否对锁骨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有良好效果。
1.2 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了3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半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另一半被分配到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2]。
对于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程序进行,具体包括:针对患者的骨折情况,实施相应的内固定手术,并提供适当的骨科常规护理。治疗方案包括常规的抗感染、活血化瘀、镇痛和补充营养,并按照患者恢复情况调整。也会定期进行患者的肩关节移动性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而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了一种早期康复护理疗法。具体来说,在手术后的1到2天之内就开始了早期康复训练,,在健侧肢体的帮助下进行患侧肢体的活动,包括早期肩关节活动和肩带肌肉强化训练。还对他们做了个性化的疼痛管理,并根据他们的ADL评分,给予了个性化的日常生活照顾建议。不但通过指导患者自我康复的技能,还会定期对他们进行康复进度评估,以修正康复锻炼计划。
对于所有的参与者,都在干预前、干预后的第3天、第7天、第14天以及第2个月时,对他们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进行了记录,以评估他们的康复进程。还对他们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做了记录,并对发生的并发症进行了记录和比较。另外,还对他们的ADL评分进行了比较,以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能力上的恢复情况。
1.3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通过多项评价指标对早期康复护理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指标及其判定标准如下:
(1) 肩关节功能评估
采用肩关节Constant评分对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Constant评分表包括疼痛、日常活动能力、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等方面,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肩关节功能越好。分别在干预前以及干预后3天、7天、14天和2个月进行评分。根据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各时间点的Constant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的优越性。
(2) 临床恢复指标
临床指标包括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3]。骨折愈合时间指从手术到临床愈合所需的周数;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为肩关节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所需的周数;住院时间为患者从手术到出院所需的天数。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临床恢复时间,提高康复效率。
(3) 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出了骨折线发生移位、锁钉被拔出以及锁钉折断的发生率。将上述三种并发症的发生总数占所有案例的比率称为总并发症的发生率。旨在了解其发生的可能性。细读数据,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的确显著低于对照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积极效应。
(4) 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用于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自理能力越好[5]。在研究中,通过比较干预前后ADL评分的变化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显著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多角度、多指标的综合评价,明确了早期康复护理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各项指标均显示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提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和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一般值数据和计数数据的表述分别选用“¯x±s”与卡方和百分比两种表示方法。具体地说,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是通过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这可以从表1 和表2中对“t”的处理上直观理解。与此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这在表4上有具体实证,也就是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P值主要用来判断统计的有效性。在本次研究中,认为P值小于0.05的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举例来说,在表2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中,观察组在干预后3d、7d、14d的评分情况,在P值上均小于0.05,在2个月后,P值大于0.05但小于0.02,这些结果在统计学上来说都是显著的。同样的,在表3临床指标中,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组的数据在统计学上,P值均小于0.002,表明了在这些指标上观察组具有较对照组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根据P值的大小,通过明确统计学手段验证了早期康复护理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在后期的研究中,将继续使用这种统计学方法,寻找康复护理的其他潜在效益。"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对照组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0.55±4.22岁;观察组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40.50±4.90岁。骨折部位方面,中段、远端、外侧在两组间的分布相近。骨折类型方面,两组在粉碎骨折、斜行骨折及横型骨折的分布也无显著差异。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 男 | 女 | 年龄 | 致伤原因 | 骨折类型 | ||||
中段骨折 | 远端骨折 | 外侧骨折 | 粉碎骨折 | 斜行骨折 | 横型骨折 | ||||
对照组(n=15) | 9 | 6 | 54.73±12.9 | 8 | 2 | 5 | 6 | 4 | 5 |
观察组(n=15) | 6 | 9 | 49.27±15.69 | 10 | 2 | 3 | 5 | 6 | 4 |
t/X2 | 0.102 | 0.032 | 1.192 | 0.602 | |||||
P | 0.742 | 0.972 | 0.232 | 0.542 |
2.2 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
在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均有所提高。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干预后3天、7天、14天及两个月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这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肩关节Constant评分(±s,分)
组别 | n | 干预前 | 干预后3 d | 干预后7 d | 干预后14 d | 干预后2个月 |
对照组 | 15 | 42.15±4.47 | 45.33±4.72 | 52.37±2.85 | 56.35±5.17 | 75.46±10.13 |
观察组 | 15 | 42.39±4.48 | 50.61±4.16 | 55.59±2.41 | 66.45±5.82 | 84.22±12.34 |
t | 0.172 | 3.752 | 3.852 | 5.802 | 2.452 | |
P | 0.862 | 0.002 | <0.002 | <0.002 | 0.012 |
2.3 临床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其中,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60±1.14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7.18±2.39周;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为8.79±2.18周,较对照组的14.46±4.27周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为7.47±2.61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27±5.41天。详见表3.
表3 临床指标(±s)
组别 | n | 骨折愈合时间(周) | 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周) | 住院时间(d) |
对照组 | 15 | 7.18±2.39 | 14.46±4.27 | 13.27±5.41 |
观察组 | 15 | 4.60±1.14 | 8.79±2.18 | 7.47±2.61 |
t | 4.372 | 5.282 | 4.312 | |
P | <0.002 | <0.002 | <0.002 |
2.4 ADL评分
在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ADL评分变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0.132, P=0.892),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均明显受到限制。经过早期康复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尤其是观察组的ADL评分显著增加至83.61±5.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8±4.79分,改善的程度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t=9.422, P<0.002)。这表明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提升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能力。
表5 ADL评分(±s,分)
组别 | n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对照组 | 15 | 51.26±5.73 | 68.58±4.79 |
观察组 | 15 | 51.49±5.23 | 83.61±5.28 |
t | 0.132 | 9.422 | |
P | 0.892 | <0.002 |
3 讨论
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进行了评估。表1显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骨折类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均>0.05),保障了两组结果的可比性。在研究中,观察组接受了更为积极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反映在后续评估中无论是肩关节Constant评分、临床指标,还是ADL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预示着有效的早期康复管理在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中的潜在作用。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2),说明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安全性。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与功能恢复周期,还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早期康复护理在锁骨骨折手术后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锁骨骨折一直是骨关节外科疾病的一大热点研究领域,随着手术技术和内固定器材的不断完善,锁骨骨折的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手术治疗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手术技术,更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干预前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病情基本一致。初步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组的评分越来越高,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锁骨骨折患者的康复具有显著效果。特别是在干预后14天,观察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达到了高水平。这表明,早期康复护理不仅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还可以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与康复护理密切相关。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至4.60周,相较于对照组的7.18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这表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加速骨折愈合,可能与早期的功能训练和适宜的康复措施有关。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也明显缩短,仅需8.79周,而对照组则为14.46周(P<0.002),充分体现了早期康复干预对功能恢复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至7.47天,而对照组为13.27天(P<0.002),提示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功能的快速恢复,还能降低住院期间的医疗资源消耗。早期康复护理在锁骨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显示出优越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以提升患者的整体恢复水平。
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并发症的管理是提高手术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出早期康复护理在管理并发症方面的优越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骨折线移位、锁钉拔出和锁钉折断等,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管理这些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0%,远低于对照组的65%,这种显著差异显示传统治疗方式并不能有效降低并发症。针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应当被广泛采纳,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恢复质量。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早期康复护理在锁骨骨折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ADL评分的观察中,观察组在干预前后的评值从51.49±5.23上升到83.61±5.28,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这个显著程度比对照组的51.26±5.73到68.58±4.79要高。统计t值的结果,也显示了非常显著的差异,即p值小于0.002。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
在恢复期的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用,因为早期康复护理强调的是个性化的训练和专业人士的指导,可以说是专业与针对性的完美结合。这样的护理能让疾病患者在恢复期间尽快地提升身体功能,降低并发症,从而使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预后也变得更加乐观。
特别是对于锁骨骨折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有着显著的推动效应,使他们的康复进程得以极大的加速。且此种护理方式能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康复效果也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郭晶晶刘舒琦.早期康复护理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04):741-744.
[2]卢丽萍.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3,(08):0116-0119.
[3]邵晓莉.早期康复护理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J].名医,2023,(06):111-113.
[4]陈昱冰.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0,(02).
[5]杨艳丽.分析锁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护理[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20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