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提升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摘要
关键词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水平优化
正文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煤矿的生产效率和员工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煤矿产业的持续发展,对机电运输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当前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人员素质不高、设备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突出等。为了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有必要探讨和总结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智能化的意义
(一)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属于煤矿生产期间一项关键内容,其是否可以安全运行,将会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效率以及员工生命安全。提升机电运输管理水平,可以保障设备运转的安全、可靠,降低安全事故风险。例如,通过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可以让员工更加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规范操作流程,从而降低人为事故的出现与发生。另外,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措施,例如定期检查、设备维护、故障排查等,也可以保障机电设备运转的安全、可靠、稳定[1]。
(二)提高煤矿经济效益
对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水平进行优化与提升,也将会更好的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的成本,从而在源头上提升煤矿经济效益水平。通过优化机电设备配置以及运行方式,可以更好的提升设备利用率,减少故障停机的时间与影响,进一步确保矿井的顺利运行。另外,通过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也能够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换的频率,更好的控制维修消耗的成本。对于运输系统进行优化,则是可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物料损耗,保障所有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三)促进煤矿技术进步
通过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水平的提升与改进,也将会帮助煤矿技术获得进步与发展,更进一步改进矿井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首先,通过加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引进更加先进的机电设备与技术,将会推动煤矿生产技术的发展与落实。其次,及时对落后的设备进行淘汰,更新更高性能、更高安全性的机电设备,也将会提升矿井生产能力。对于一些机电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也将会实现远程监控、自动控制等要求,有效提高矿井自动化工作水平。最后,从安全的角度上来说,通过提升机电运输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也可以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2]。
(四)促进煤矿产业可持续发展
煤矿机电运输智能化建设属于推动煤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式与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煤矿产业正在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智能化建设可以有效改善矿井生产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提高绿色环保水平。同时,智能化技术也将会有助于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智能化建设也将会提升煤矿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为煤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二、煤矿机电运输特点
(一)高度集成与自动化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集成与自动化水平较高,在整个运输期间,涉及到多种机械设备与电气设备的协同运转,例如输送机、提升机、绞车、信号系统等。这些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完成集成,达成了运输期间的自动化控制。例如,煤矿使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输送机、提升机等设备的远程控制,极大提高运输效率与安全性。另外,煤矿机电运输系统也可以实现对运输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为煤矿生产管理提供关键依据与重要数据[3]。
(二)复杂的地质条件与环境要求
对于煤矿来说,机电运输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比较大,煤矿井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运输线路相对来说比较长,同时存在许多的弯曲与倾斜路段。这种复杂的地质环境导致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设计与安装必须要考虑到多项影响因素,例如适应地下空间的紧凑性设计、耐磨性设计、防尘防水需求等。除此之外,煤矿井下环境非常恶劣,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有害气体较多,这些都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必须要拥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可靠性。
(三)严格的安全标准与法规要求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是煤矿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由于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风险,如矿井坍塌、火灾、爆炸等,因此,对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性能有严格的要求。我国煤矿安全法规对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检验、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煤矿安全规程》对煤矿机电运输设备的使用、检查、维修等环节提出了详细要求。同时,煤矿企业也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此外,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还需要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我国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智能化技术支撑
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目前缺乏智能化技术支撑,由于煤矿井下环境较为复杂,作业空间狭小,因此传统的机电运输设备往往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缺乏智能化技术支撑,无法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预警,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和发生。传统的机电运输设备往往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整体运行效率较低,很容易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智能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另外,传统的机电运输设备能源利用率较低,耗电量相对来说比较大,缺乏智能化技术支撑,很难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与能源节约。另外,缺乏智能化技术支撑,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较为有限,很难为生产管理提供准确、实时的数据支持,这将会影响企业的决策结果。传统的机电运输设备缺乏智能化技术支撑,设备维修与维护的工作量比较大,并且很难实现预见性维护,很容易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影响实际生产。
(二)环境层面的问题
首先,煤矿井下环境复杂,空间狭小,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受到较大的限制,煤矿井下的空间条件对于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造成了较大挑战。由于煤矿井下空间狭小,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往往需要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这无疑导致工作难度增加,也对工作人员安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煤矿井下存在多种危险气体,例如甲烷、一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了威胁。这些气体不仅有毒,同时达到一定浓度之后很容易引发爆炸,属于极大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煤矿井下的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也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性能,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散热受到影响,出现热故障。湿度过高则会导致一些齿轮啮合受到影响,还有可能会导致一些并未施加防锈涂层的位置生锈。
(三)安全层面的问题
对于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来说,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但是目前来看,依旧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首先,由于机电设备数量较多、种类复杂,安全管理难度也因此随之增加。其次,一些煤矿企业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设备的维护管理不到位。再次,由于煤矿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一些机电设备在运行期间可能存在过载、超速等不规范的操作与行为,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除此之外,由于煤矿生产期间还会产生瓦斯、煤尘等易燃易爆物质,一旦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等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四)法规和标准层面的问题
法规和标准属于规范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的一项关键体系与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来看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可能不够完善,一些标准在实际工作期间严重滞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另外,还有一些煤矿企业对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力度不足,实际监督管控期间不到位。再加上我国煤矿企业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各个地区的煤矿生产需求完全不同,法规与标准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否则很难保障可行性以及有效性。但是目前来看,缺乏针对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的法规优化与管理。最后,法规与标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也需要加强,目前很多工作人员不了解对应的法规要求以及标准制度。
四、提升煤矿机电运输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人员培训与技术提升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属于一项专业性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涉及到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故障排除等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员工拥有扎实的业务素养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关注员工培训工作,通过系统的培训计划,让员工全面掌握机电设备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操作方法、维护保养知识。为了保障培训效果,企业可以使用多种培训方式,例如理论授课、实操演示、模拟演练等,让员工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期间不断的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以某中型煤矿企业为例,该企业在煤矿运转期间,由于出现了安全操作不合格导致的安全事故,因此该煤矿痛定思痛,针对煤矿进行了优化与改进。通过合理的操作知识培训以及操作方案养成,从业人员的安全操作合格率从80%提升到了95%。
(二)完善管理制度与规范操作
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制度属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以及任务,制定出详细的岗位职责说明书,确保员工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以及责任范围。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将各项工作流程化、标准化,确保各项工作可以实现顺利开展,提升工作质量。企业还需要制定出完善的操作规程,对于机电设备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的规定,从而更好的约束员工操作行为,降低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例如,某煤矿企业从以往的诸多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安全事故主要为跑车、追尾、撞车、碰人等事故,占总事故的94%。其中行车伤人事故中80%以上为运输车辆与行走在巷道当中的行人碰撞,由于巷道狭窄,行人无法及时的躲避运输车辆。因此,必须要做好合理的操作规范,例如划定行人行走通道、车辆通行范围等,严谨超载、超速等问题。
(三)打造智能化技术管理体系
首先,需要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环境参数,例如温度、湿度、气体等含量的自动检测。通过使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监测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实现远程控制与自动化调节。其次,还可以使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预测分析,预测潜在的故障和维护需求,通过及时的预防与维护,可以减少故障停机的时间,延长设备的整体使用寿命。另外,还可以开发智能调度系统,根据生产需求和设备状态进行任务的重新分配与优化,系统可以根据动态需求调整工作计划,适应变化的生产环境。
例如,某煤矿企业引入先进的瓦斯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分布式传感器实时监测矿井内的瓦斯浓度,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瓦斯浓度进行预测和预警。当瓦斯浓度超过安全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
(四)强化安全意识与现场管控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必须要将安全放在首位,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与安全思维。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安全活动,例如安全演练、事故案例分析等,可以让员工更加深入的了解安全事故带来的危害与影响,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当中时刻保持警惕,始终坚守安全规程与基本要求。为了更好的保障矿井安全生产,企业还需要加强现场管控,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对于安全隐患做到零容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绝不姑息。
例如,某煤矿企业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应急预案,其中涵盖各类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该煤矿企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主要的目的在于提升员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与水平。除此之外,该企业还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意义在于提升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与应急响应能力,因此,在实际救援期间,该企业获得了实际的反馈与成效,同类型事故的处理速度提升了50%。
结束语:在未来工作期间,必须要始终强调安全属于煤矿机电运输管理的核心内容。作为煤矿企业,需要做好安全教育,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确保员工在面对潜在安全风险期间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以及应对。通过开展安全演练、事故案例分析等活动,帮助员工深入了解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与影响,掌握事故的应急处理方式与改进策略。同时,还需要加强现场管控,严格执行各类安全措施,对于一些安全隐患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王利峰.我国煤矿重要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措施研究[J].煤炭工程, 2022, 54(4):5.
[2] 葛夏夏,赵伟,张永.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简述[J].中华建设, 2022(17).
[3] 杜少敏,李峰.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的几点思考[J].陕西煤炭, 2023, 42(3):213-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