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室内设计课程实施探索
摘要
关键词
建筑;室内一体化;课程;探索
正文
引言
基于一体化教学的室内设计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将建筑与室内设计融合,通过把建筑工程实例引入到室内设计课程中,使学生从建筑的角度来理解室内设计,形成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
一、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特点
1.1设计的主体是人
自室内设计概念诞生的那一刻起,它就紧密地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也随之提升。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功能,更渴望在物质和文化上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因此,当设计师在规划建筑与室内空间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结构的布局和实用性,更要深入挖掘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将其融入设计之中,使之成为设计的核心内容。这样的设计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居住者的个性化需求,创造出既美观又舒适的居住环境[1]。
1.2空间是建筑的灵魂
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空间设计在建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一起构成了建筑的外部形体。因此,设计师要充分了解用户的使用需求,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空间规划与设计,使其满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良好的室内环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还能提高人们对空间的审美要求。
1.3环境是设计的表现形式
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是由环境设计而发展起来的,在两者的一体化设计中,环境是被放在了第一位。因此,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良好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给人们带来好的心情和好的生活。如果想要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就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色彩搭配以及陈设选择等,从而打造一个舒适、美观、富有创意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使客户满意,进而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1.4建筑与室内设计一体化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于建筑行业而言,要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就必须进行建筑及室内一体化设计,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目前,很多建筑物内都存在空间利用率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建筑设计和实际使用效果不相符,这也是当前我国建筑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应加强对建筑设计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重视,使其成为解决建筑设计问题的主要手段,从而实现建筑设计和实际使用的统一。
二、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
2.1体现了空间设计的整体性
室内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将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空间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是指两个不同的设计要素(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统一考虑、统一规划时所形成的一种整体感。一体化的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能够把室内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使得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融合、互相补充,从而使整个空间的视觉效果更加协调。例如,通过对楼梯间、卫生间等公共区域的合理布局和布置,既可以增加这些公共区域的使用面积又可以使室内环境更加美观,这就是一体化的空间设计方法[2]。
2.2体现了设计的整体性与功能性
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整体性,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当前市场上大量的设计师所关注的只有建筑本身,忽视了室内空间的营造,导致了“重形式、轻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设计师缺乏全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也与相关规范标准不健全有关。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两者的整体性,以确保其实用性。
2.3突出了空间的艺术感
营造出具有个性的空间氛围。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往往只关注建筑的功能和结构,而室内设计师却要考虑到其美观与舒适程度。建筑与室内设计都是以人为本,所以要求两者相互协调,做到相辅相成,通过一体化设计将室内装饰元素融入建筑设计之中,实现内外空间的完美结合。
2.4实现了设计的综合性与协调性
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是将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是在建设用地上根据人们的需求,建造满足功能要求的房屋建筑,而室内设计则主要是通过对室内空间、色彩、照明等元素的合理规划来实现美化室内环境的目的,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有效整合不仅能使二者的优点相互融合,而且还能避免其缺点,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从而形成一个综合型的整体设计方案,提高设计的整体性与协调性。
三、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室内设计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没有融合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没有融合,不能形成互动。因为很多的高校没有考虑到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关系,所以在进行室内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和建筑之间产生很好的互动作用。另外,一些高校的室内设计课程只注重室内空间的设计,对于建筑设计的知识没有涉及,从而使得这门课程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在当前的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两者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和互动,这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3]。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充分考虑建筑与室内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学生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往往无法与建筑设计形成良好的互动。这种脱节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发展,而且也限制了他们对整个项目综合协调能力的培养。此外,一些高校所提供的室内设计课程内容过于狭窄,仅聚焦于室内空间的布局和装饰,而忽视了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结构、材料选择、照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课程安排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将室内和建筑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
3.2对设计人员的要求不同
建筑设计中的结构工程师、设备工程师与普通室内设计师相比,他们都是专业人士,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但是在室内设计中,这方面的人才相对匮乏,很多学生甚至没有学过相关课程。所以,要培养出既懂建筑又懂室内的人才,就需要建筑专业老师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两个学科所应用的软件也不同,如BIM软件、AutoCAD等。因此,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新的挑战。
3.3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在室内设计实践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根据课程内容、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应结合项目任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校对于室内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地应用。例如,一些院校的室内设计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与制作,这就造成了学生们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是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3.4教材建设滞后
目前,由于教材滞后,导致教学与实际脱节。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多数是从室内空间设计发展到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其内容往往存在着很强的时代局限性,在具体操作方法和设计理念上也不尽合理。因此,需要我们编写适合当前教育需求、体现学科特色、顺应社会发展的新教材[3]。此外,很多院校都没有专门的室内设计专业教材,而是采用其他相近专业的教材进行编写。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也影响了该课程的顺利实施。
四、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室内设计课程实施的策略
4.1调整课程目标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室内设计专业主要注重空间结构与功能的设计,但是在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中,除了要完成基本的室内功能外,还要实现室内外环境一体化,突出整体的审美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以往的设计理念中脱离出来,转变到对室内和建筑两个学科共同学习的认识上来,同时还需要把两者之间的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到建筑的特征,然后再介绍室内设计的要求和方法,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室内设计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4.2改革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将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理念融入到室内设计课程中去,应以《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原理》、《装饰材料学》、《室内装饰构造》、《室内建筑力学》、《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为依托,让学生掌握有关建筑与室内设计的基本知识、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专业的发展动态,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可将部分传统的室内设计内容更换成更加贴合实际的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内容,如“环境心理学”、“建筑色彩设计”、“景观设计”等课程。同时,结合网络资源,更新课程教学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精髓,提升综合素质。
4.3以“学生中心”为核心,将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结合
(1)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出于“被迫”学习的状态,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过于枯燥、乏味,这也是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开展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室内设计课程时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开展课堂游戏活动、互动问答等,以提升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的热情。
(2)积极采用新媒体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新媒体技术被运用到教育领域当中。在进行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多媒体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等,来丰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相关知识的教育。例如:可以将一些建筑设计案例制作成课件,上传到学校的官网上,供学生自主观看;也可以录制一些优秀的建筑作品视频,上传至“慕课”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开通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发布一些关于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室内设计方面的知识,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此外,教师还应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建筑设计竞赛,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4.4以“过程+成果”为导向,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应当通过转变课程考核方式,将“过程+成果”作为课程考核导向,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这种新型的课程考核体系中,不仅要考核学生的设计作品,还要关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等。与此同时,还可以从思想道德素养、价值观念、文化知识储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质量[5]。
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室内设计教学中,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对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室内设计课程实施进行了分析与探索,以期为后续的室内设计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云霞.建筑与室内一体化设计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实施探索——以居住建筑及室内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4,(01):176-179.
[2]国娟娟.高职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理实创一体化”课程教学方法与实践——以软装设计课程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3,(19):148-150.
[3]杨景翔.浅析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室内设计”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幻画报,2021,(05):146+148.
[4]冉姌,石晶晶,刘晖.室内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及实施[J].建筑结构,2020,50(12):150.
[5]孙昕.室内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及实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