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力望城规模种粮大户稳步发展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刘志坚

长沙市望城区农技服务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望城是雷锋家乡2011年5月撤县设区,省会长沙最年轻的城区,也是我省最年轻的城区总面积969平方公里,11个街镇,另有雷锋街道、白马街道由高新区托管,黄金园街道、金山桥街道和白箬铺镇由湘江新区托管,127个村、社区(其中78个行政村,49个社区),常住人口98.43万,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自身工作责任,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工作的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多措并举,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水平、规模种粮大户经营面积逐年提高,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区)等荣誉。

我区现有耕地面积28.51万亩。年以来,我区按照“转方式、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的粮食生产总体工作目标,正确处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坚持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基础,以遏制耕地抛荒、提升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为重点,稳定粮食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大力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和安全齐穗三项关键增产技术,通过推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科学流转土地,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机械化率,增加财政投入,适当给予补贴和奖励等措施,提高农民和种粮合作社、大户等粮食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和种粮效益,粮食生产取得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2013年流转面积为8.1万亩,2023年已上升到14.5万亩,占总面积的50%左右2013年30亩以上的种植为334户,2023年已增加至722户,呈现了2倍以上的增涨趋势。

一、政策扶持成为大户生产助推器

2024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区人民政府区长、各街镇主任(镇长为粮食生产第一责任人。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全区的粮食生产。为指导和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年初研究制定了望办[2024]2关于印发《长沙市望城区2024稳定粮食生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对全年粮食生产作出全面的安排和部署,为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街镇抓粮食生产的压力和动力,区人民政府将粮食生产任务、遏制耕地抛荒作为全年绩效考核两项指标纳入对街镇的绩效考核并提高考核的分值,与11个街镇政府签订粮食生产责任状,在年中、年未进行考核,坚决兑现。

区人民政府历年来将中央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全部用于发展粮食生产,每年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较大比例资金,专项用于对种粮大户、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补贴和奖励,促进其健康、有序、有规模、有效益的发展,提高种粮积极性,逐步提升规模经营水平,有效遏制耕地抛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二、补贴投入成为大户生产“发动机”

开车驰行于乡间公路,偶见连片种植的稻田间,矗立着连栋育秧大棚,规模不小。这种育秧大棚,新建了27个,建设面积5.92万平方米2014年不仅是育秧大棚,只要是修建了为粮食生产直接服务的机库棚,购买安装运营了烘干设备的,区里都会一补到底。2014年的补贴中,烘干机设备每组补1.5万元运营费,全区共有125台,全年共补了187.5万;新建烘干机库棚及钢架结构仓库按高、中、低造价分别给予80、70、60元/平方米一次性补助;对于新建烘干及仓库设施设备已办理了临时设施农用地备案手续并没有改变用途及非粮化的给予2万元/户的补助,为了杜绝弄虚作假骗取补贴的行为,让补贴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局组成核查组,历时近2~3个月对全区补贴工作进行了现场核实。

规模种植户在生产经营中面对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融资问题是困扰很多人的难题。为缓解这一问题,望城区对规模经营户实施了贴息政策,按银行基准利率给于适当的贴。

三、技术指导成为大户发展“定心丸”

补贴到位了,种粮大户的良性发展成了重要任务。

在整个水稻生长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刻,要想保障粮食稳产丰收,必须要时刻关注田间动态,实地指导农户进行防治。区农技服务中心与很多职能部门不一样,搞农业生产,不下田与农民打成一片是不行的,生产时节,农技干部基本上与农民同吃同劳动。

现在大规模种田的农民,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在改行创业前,对水稻种植是一窍不通,这样的人群就成了农技部门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对象。为了帮助返乡创业的种粮大户尽快走上正轨,区农技服务中心派专人从用种量、品种选择及栽培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指导。以前返乡创业的种粮大户是找农资企业指导田间生产,两年是本地的农技部门专门来下乡指导,更接地气。与农技部门工作人员一起下田,实地学习不用担心不懂技术、管理跟不上了。

除田间指导外,望城区针对大户有多方面的培训,不仅包括省厅组织的种粮能手、种粮大户等培训,市里组织的科教、农广校等培训,望城区还专门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大户的培训与指导。从土肥到植保,望城区的技术指导人员配备完善,并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向大户进行技术、政策、信息等的传达。对于新品种与新技术的选择与推广,植业管理科牵头,组织种业企业,每年都会进行集中展示与示范,收割时节组织种粮大户进行现场观摩,每年至少要组织3次。通过这样的展示与示范,逐步淘汰一批不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

四、典型引领成为大户前进“方向标”

积极引导,树立榜样,发挥先进种粮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如:长沙市望城区云麓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党支部

2009、2010年乔口镇熊伟连续两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先进种粮大户2012年高塘岭街道袁虎被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种粮大户2014年高塘岭街道虢祥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先进种粮大户,先后有吴树林、刘坤、何刚辉、程祥、王成、徐明白、熊立刚、熊宇明、周怀被省农业厅评为全省先进种粮大户给予适当政治安排:区人大代表(袁虎、彭觉辉)政协委员(兰群英、陈丹)优秀妇女代表彭觉辉),市人大代表(肖定),优秀青年(袁虎),劳动模范(袁虎)

望城区粮食生产工作搞得好,榜样力量不可忽视。近几年,望城区大力鼓励种粮的同时,在典型的培养和扶持上更是花了大功夫,涌现出了很多优秀大户典型,隆平高科新康种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长沙龙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虎就是典型代表。袁虎身上的标签很多,“青年农民企业家”、“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自主创业明星”、“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五四青年奖章”……不计其数,是知名的规模种植户!如今,32岁的袁虎已返乡创业10年,产业链在不断的扩张和完善,大米加工、种粮、养殖、蔬菜等循环产业遍地开花。近两年,在完成烘干厂建设,日产120吨大米生产线投产运营,自创“虎仔”牌大米后,袁虎又建设1700多亩生态水稻种植基地,安装田间杀虫灯,采用性诱剂、天敌等生态方式防治病虫害,全程施用有机肥,稻田养鸭、养蛙。还建设了一个低压管道输水的项目,在稻田下一米处埋入管道,修建智能泵房,手机远程监控,实现智能灌溉。1700多亩地需要十五、六个泵房来控制,项目整体耗资600多万。作为现代农民,每年都会有新的机遇和挑战,企业和个人发展到今天,离不开政府每年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

不止是袁虎这样的青年农民,望城区还有一批一直坚守在种植行业的上一辈种粮户在为后来者作着表率,彭觉辉就是其中之一。彭觉辉今年54岁,曾经做水产生意的她,因为家庭原因,2004年返乡搞农资经营。在做农资买卖的几年时间里,彭觉辉从各个渠道了解到政府对规模种植的扶持力度非常大,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2009年彭觉辉果断改行搞规模种植。转行15年,彭觉辉学习了15年,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尝尽其中辛酸苦楚。“现在种田不像以前了,其中门路很多,没有预算和规划,真的很难成气候。”彭觉辉感叹。刚入行,流转的1300多亩地因天灾导致其直接损失60万。第二年,因在第一年生产期间发现了土地不集中问题,彭觉辉调整战略,毁掉了三个村700多亩租地合约,将1300亩地集中在两个村,因此支付了一笔不小的违约金。资金、租赁、场地等问题一个接一个困扰着彭觉辉,彭觉辉一直在亏损中挣扎。在不断的调整、变革中,彭觉辉终于在第五年实现了扭亏为盈,。如今,彭觉辉已当选为区里的人大代表和三八红旗手。

这些年来,农业生产在不断发生改变,而种粮人在这些改变面前,需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艰辛。种粮大户在经济实力、文化层次、管理水平上还需要不断去加强和提升,政府和种粮人需要拧成一股绳,从经营理念、发展意识、团队建设等方面来拉小差距,培育和扶持规模经营主体,使之更符合现代农民的标准。

、生产服务大户生产“保障器”

粮食生产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农民兄弟的切身利益,稍有不慎,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降低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因此,我始终关注和关心粮食生产的各个环节,注意做好粮食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指导和服务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抓紧抓实,环环相扣。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好产前服务工作。在早稻春耕备耕和晚稻育秧期间,组织工商、质监、农业等部门重点抓好农资市场的集中整治工作,重点打击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等违法销售行为,净化我区农资市场,全区没有出现因贩卖假种子、假农药、假化肥而出现害农、坑农事件。同时农业技术人员下到田间地头,帮助、指导农民选购好种子,搭配好早晚稻生育期品种,以规避种植风险。

(二)做好产中服务工作。在粮食生产的产中关键时期,我们组织全区农技服务人员上农户、下田间地头切实为农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为切实解决机插秧育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每年4月份组织全区各机插秧大户互相观摩学习,现场答疑解惑,较好地解决了育秧中出现的难题。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局密切配合,树立气象为农服务思想,通过气象服务信息平台,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病虫害信息。年晚稻前期稻叶瘟、稻曲病发生范围较广、病蔸率高,尤其是水稻易感品种的连片种植区。在这关键时机,区农业农村局、区农技服务中心紧急动员,通过科学组织,严密防控,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迅速控制了病虫害危害,晚稻生产没有出现因病虫而大面积成灾的现象,安全齐穗率为100%,为晚稻丰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做好产后服务工作。近年来,湖南因“镉大米”污染事件影响,稻谷、大米外销困难,造成区域内粮食库存积压,空仓有限,农民售粮因仓容紧张有可能出现“卖粮难”现象。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区财政每年安排适当资金给区内粮食部门,提前做好仓库的维修改造和空库腾仓工作,腾出足够的仓容及时收购农民的余粮,确保种粮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为帮助种粮大户和散户农民粮食烘干问题,今年我区帮助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解决烘干设备临时设施用地问题,安装粮食烘干设备,较好解决了粮食烘干能力不足的矛盾,防止农民在粮食收割后因烘干设备不足而不能及时烘干粮食造成生芽、霉变的损失。

几点思考

  1.化解自然灾害能力仍十分弱。

  2.生产、经营模式不适应主体的自身需要,甚致脱节,比较粗放,精准性差,理念、方法不够先进,严重制约效益的提高。

  3.贷款融资困难较多,规模化生产、经营中农业用地问题街镇间处理速度不够平衡,有的拖了1-2年都未解决,烘干机至今没法安装。

4.新型生产、主体间资源共享,合作共享经济潜力很大,联合、共享、整合平台有大量工作要做,其必然趋势认识不够。

  5.信息化、自控化、网络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开拓。

  6.对望城区粮食生产优势,水稻生产专业维护,改善农田,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秀美乡村建设认识不够一致,某些年度,某些业务主管负责人,某些地方,往往容易把粮食生产发展与城镇交通建设对立起来,弱化粮食生产。

7.新型主体中不顾自身生产、管理、经营市场需求实际能力,不循序渐进,盲目扩大,急于不具备条件扩大投资规模。

我区在解决“谁来种田?怎么种好田?”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需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化解。如劳动力成本过高,农村劳动力缺乏,年轻农民如何引导使之安心在家务农作田,怎么进一步提高种粮效益和规模效益,如何进一步规避化解种粮风险等。今后,我将认真研究粮食生产新形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理清思路,出台新的办法,组织新形式,探索一条适应、有效、种粮农民接受、有积极性的种粮激励约束机制,达到“稳面积、提单产、增效益、避风险”的粮食生产目的,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