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挑战与对策
摘要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现状;挑战与对策
正文
引言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辅助工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尤为关键。教师应将“互联网+”教育理念根植于心并落实到教学行动中,借助信息技术直观呈现晦涩难懂的化学知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确保学生对初中化学有一个耳目一新的感觉,顺利进入学习状态,保质保量地完成化学学习任务,形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速发展,初中化学教学迎来了新的阶段,信息技术成为教师的“教学法宝”,教师借助这一时代发展产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简化教学流程并甄选优质的教育资源。整体的化学教学质量迅速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较足,化学核心素养逐步形成。但是,受传统育人理念的影响,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应用质量不佳,存在诸多的棘手问题。
首先,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建设不够完善。尽管许多学校配备了投影仪和多媒体计算机,为教师打造教学资源平台。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速度较快,信息化教学需求较高,现阶段的教学设备难以满足初中化学信息化教学要求。其次,初中化学教学中“高耗低能”的问题较为突出。教师对信息技术融合式教学的认知不够透彻,局限于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一刀切”和照本宣科的问题频频出现。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实现举一反三和活学活用[1]。最后,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授课时,教师精心制作电子课件,全面涵盖重难点知识,电子课件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忽略了课堂生成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师生互动频率偏低。教师-课件-学生的教学模式极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挑战
(一)学校信息技术经费投入较为有限
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符合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能够加快化学教学改革进程。但是学校不重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现阶段的基础设施更新速度较慢,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教学发展相脱节,极大影响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热情,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有效融合。
(二)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升
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极大挑战着教师的教学能力,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模式亟待改进。有的教师受传统育人理念的影响较为深远,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信息素养水平有待提升,难以熟练操作多种信息技术,面临较重的教学负担及压力。一部分教师的操作技能水平偏低,最终导致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融合度不够,极大阻碍了学科教学改革。
(三)学生自主探索精神相对缺乏
信息技术为初中化学带来了海量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容量越来越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渠道较为多元。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思维惰性,被动接受知识灌输,自主探索精神不足,信息技术素养停滞不前,化学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化学教学资源库
学校对信息化教学的投入度直接影响着信息技术硬软件的建设水平,间接影响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融合度。先进高效的硬软件设施能够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铺路,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学校首先应高度关注信息技术建设,鼓励化学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为化学教师提前配足多媒体以及交互式白板等信息技术设备,调动教师的使用热情[2]。其次,学校应逐步丰富教学资源,打造化学教学资源库。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硬件设备重要性显而易见,信息化课堂离不开海量的教学资源。学校应立足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现实趋势,依托网络平台为化学教师打造化学教学信息资源库,保存本校教学资源,整理教师的教学经验资源,加强化学教师的内部交流,为教师的日常翻看以及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教师可以基本不受限地使用教学资源库,灵活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获取优质的化学教学素材,着力打造可视化课堂和品质课堂。全校化学教师能够共享教师资源,主动学习优秀同行的教育经验,利用互联网平台与同行交流互动、互帮互助。最后,学校应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融合,逐步形成学校特色,增强化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自信心,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将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教师的绩效挂钩,完善构建教师奖惩机制,促使教师深度融合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主动创新教学方法。
(二)转变传统观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应意识到自身的多元作用,扮演好学习顾问的角色,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要领,将其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始终,用信息化教育理念指导学生探索化学知识奥秘,用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整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和层次,确保初中化学教学能够取得新的突破。首先,教师应颠覆教学传统,正确认识信息技术融合教学。化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着信息化教学水平,只有正确理性地认识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够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化学教师应在参与学校组织的信息素养提升培训的同时保持高度的教学责任感,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将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个人的工作理念和宗旨,真正做到育人先育己,坚持终身学习和终身育人,理性分析先进经典的信息化教学案例,主动从中获取养分和灵感,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端正思想态度,全面推进信息化教学。
其次,化学教师应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融合教学能力,熟练操作多种信息技术。在网络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手段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化学习备受关注,在线学习逐步成为主流。学生习惯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碎片化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信息接收偏好调整教学模式,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全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诉求[3]。针对性地开展在线教学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交流及沟通。再次,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科特点,分析学科属性,努力探索新的教学路径,逐步构建信息技术融合化学教学机制。信息技术教学旨在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有效结合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的,把握最佳的教学契机,解决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正式授课时,教师应精心设计电子课件,理性分析化学知识散、繁、杂、碎、多的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最后,教师应逐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多媒体是典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在初中化学课堂中较为常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多元优势,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关注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实现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的有效整合,图文并茂地呈现化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共性问题和有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感知能力,教师还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非语言和语言认知资源丰富教学信息呈现模式,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三)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潜能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反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回归教学正轨,关注学生的认知期待,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在整合应用信息技术时,教师首先应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多媒体技术作为学生的学习支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铺路[4]。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及独立性学习尤为关键,教师应结合新课标对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着力打造开放课堂和生本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多元教学功能指导学生探索化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经历问题提出、分析和解决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和整理化学知识并实现深度分析和理性思考,保持较强的学习能动性和主人翁意识。
其次,化学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创新精神是化学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关乎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化学学习成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呈现化学知识,带领学生分析化学知识的本质及原貌,引导学生自主迁移多元知识,科学验证化学现象,完成化学实验任务,掌握化学学习的基本要领,逐步形成较强的创新精神,做到活学活用和触类旁通。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不够理想,面临诸多的应用挑战。学校和教师应在高瞻远瞩和宏观统筹中调整教育思路,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的进程,灵活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用信息技术为初中化学教学注入生机及活力。确保学生获得充足的学习资源支持,在基本不受限的时空范围中认真探索化学知识的奥秘,逐步成长为优秀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杨传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 2010(19):2.DOI:10.3969/j.issn.1001-9960.2010.19.533.
[2] 袁根良.初中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及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09(S3):240-240.DOI:10.3969/j.issn.1004-8502-B.2009.08.1281.
[3] 徐国俊.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今天, 2023(18):0157-0159.
[4] 陈学焘.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 2023(2):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