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化自信意识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黄霞

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

摘要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自信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本土与世界的桥梁。小学英语教学,作为文化启蒙与国际视野拓展的交汇点,亟待将文化自信意识融入课堂实践。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并自豪于自己的文化根源,为成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自信意识的融入策略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文化自信意识;小学英语;教学

正文


引言:在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是支撑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技能的传授,更是文化自信的播种。将文化自信意识融入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交流工具,更能深刻理解并珍视本土文化的独特价值。这一实践探索,旨在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未来人才,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贡献力量。

一、教学方法创新

一)趣味课堂导入:以兴趣为引,开启文化之旅

课堂之初,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最为集中,也是引入新知识的最佳时机。通过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课堂导入,教师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导他们步入文化学习的殿堂。以生日习俗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们熟悉且喜爱的庆祝活动入手,提问他们平时是如何庆祝生日的,有哪些特别的习惯或传统。随后,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中国传统生日习俗的介绍上,如吃长寿面寓意长寿、吹蜡烛许愿寄托美好愿望等[1]。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引发共鸣,还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情境教学:贴近生活,体验文化韵味

情境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模拟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感受文化。在融入文化自信意识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内化中华文化的精髓。例如,在讲解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充满节日氛围的教室,挂上灯笼、贴上春联,并准备一些与春节相关的道具。然后,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春节情境中学习春节的习俗、祝福语以及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在情境中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

二、应用现代科技

一)网络资源:解锁传统文化的数字密钥

互联网,这个信息爆炸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等待着每一位学习者的探索与发现。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无疑是一条高效且充满乐趣的路径。英文版的中国传统文化纪录片,便是这一领域的璀璨明珠。这些纪录片以英语为语言载体,通过生动的画面、详实的解说,将中国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丰富的民俗风情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学生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英语听力与理解能力,还能在视觉的盛宴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纪录片中的专家访谈、现场考察等环节,更是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的窗口,帮助他们构建起对传统文化的全面认知。此外,互联网上还涌现出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博客文章等。这些资源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满足了学生们不同学习需求与兴趣偏好,为他们提供了更加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

二)社交媒体:文化交流的新舞台

社交媒体,作为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交流平台,正逐步成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阵地。学生们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轻松地分享自己的文化体验与见解,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进行即时互动与交流。在社交媒体上,学生们可以发布自己观看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心得体会、参与文化活动的照片视频、对传统文化问题的独特见解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与个性风采,还激发了更多人的兴趣与关注,促进了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与深入交流[2]。同时,学生们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关注其他文化爱好者、专家学者等账号,获取更多文化资讯与学术观点,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与思维边界。社交媒体的互动性特点,使得文化交流不再局限于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成为了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沟通与合作。学生们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参与话题挑战、发起文化辩论等活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文化问题、分享学习心得。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文化实践活动

一)课外拓展:文化主题活动,拓宽语言与文化的边界

课后时间,是学生们探索未知、丰富自我的宝贵时段。通过策划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如“中国传统文化月”,教师能够引领学生们走进中华文化的璀璨殿堂,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深化对英语语言的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月”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回顾,更是一次跨文化的深度对话。活动可以围绕不同的文化元素展开,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古典文学等,通过讲座、工作坊、展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邀请文化学者用英语讲解春节的起源与习俗,让学生们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理解春节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或者举办一场书法与国画体验课,让学生在挥毫泼墨间,用英语记录下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体会。这样的文化主题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还激发了他们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热情。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渐意识到英语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通过英语,他们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社会实践:紧跟时代脉搏,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社会热点事件是英语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天然纽带。结合如北京冬奥会、世博会等国际性盛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事件背后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以北京冬奥会为例,这一国际体育盛事不仅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更传递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团结拼搏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冬奥会的新闻报道、运动员的感人故事以及赛事背后的文化元素,然后鼓励他们用英语撰写观赛感想、评论文章或进行口头演讲。在准备和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们会深入研究相关话题,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尝试用英语这一国际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同样地,世博会也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平台[3]。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汇聚全球的智慧与创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世博会的主题、参展国家的文化特色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等,鼓励他们用英语收集资料、整理信息并进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结束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自信意识,是播种希望、培育未来的重要举措。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学会了英语,更深刻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化。这样的教育实践,为孩子们搭建了连接世界的桥梁,也铸就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根基。相信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深入,这份文化自信能伴随他们成长,夯实文化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林琪.将文化自信意识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J].课改教研,2023(5):160-163.

[2] 朱海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英语课堂中文化自信力的培养例谈[J].试题与研究,2021(13):135-136.

[3] 孙庆娜.文化自信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0(8):101-10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