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科学准备主题绘本的设计与开发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幼小衔接;主题绘本;设计与开发
正文
引言:现阶段,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对现有的绘本读物资料进行合理开发,教师需重构现有的教学资源体系和框架,提升教学活动的适应性;同时也应当引进丰富多元的主题内容,带动幼儿在绘本探索期间持续发展并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
一、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绘本的开发原则
当前,幼儿园在幼小衔接视域下开发主题绘本需遵循以下原则,教师需引进目标导向原则,选取合适的主题,围绕着幼小衔接,如适应新环境、开展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社会交往,选取关联到幼儿进入小学后可能面临的挑战,贴近实际生活,打造绘本主题内容,通过开展牵引性、适应性教学,使幼儿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容。同时,绘本读物也应当具备情节生动性,教师需基于故事导向原则,以故事情景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而故事情节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契合性和转折性,保证持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在设计主题绘本时还应当秉承互动性原则,结合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积极参与探索,并提高其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后续,需同步引进提问探讨等方式,引导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其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还应当秉承教育性原则,绘本应当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生活中,相关目标包含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学习习惯等,并且传递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幼儿树立起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最后,绘本内容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普适性,教师需结合适应性原则,适应不同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带动其参与深入学习探究。总体来说,幼儿教师在大班幼小衔接主题绘本开发环节,需基于上述原则,引导幼儿进行高效研学探究。
二、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绘本的设计与开发策略
(一)明确绘本主题与目标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教师对主题绘本进行设计开发需明确绘本主题与目标,在主题选择层面,教师需挑选与幼小衔接紧密相关的主题,如适应新环境、社会交往等,帮助幼儿在前期进行适应性学习,为小学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同时,相关主题与目标设计还应当具备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收获体验,让幼儿在阅读环节产生共鸣,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其在轻松愉悦氛围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为此,教师需通过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其兴趣点和关注点,从而确定更加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绘本主题。同时,绘本主题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教育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造力。另外,教师还需要合理设置情节和角色,使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正面的价值引导和情感体验,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教师所设定的绘本目标还应当兼顾幼儿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需求,在认知发展方面,可以设定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观察能力目标;而在情感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理心。最后,绘本目标还应当具备层次性和递进性,以适应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同时,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能力提升,再逐步增加复杂和高级目标,开展适应性教学。
例如,在某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即将面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这一转变意味着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社交关系并学习更多的生活与学习技能。为了帮助幼儿顺利过渡,教师决定设计一本以“适应新环境与社会交往”为主题的绘本。教师观察到,近期班级中不少幼儿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表现出好奇与焦虑并存的情绪。在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小明问老师:“小学里会有很多新朋友吗?我会不会找不到教室?”这引发了其他幼儿的共鸣,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和期待。基于这些观察与交流,教师决定以“适应新环境与社会交往”为主题,设计《小小探险家:新学校的奇妙之旅》绘本。其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通过丰富的对话和描述,让幼儿在阅读中提升对复杂语句的理解能力,为小学阅读打下基础。例如,绘本中可包含如“沿着彩虹色的走廊,小明找到了他的新教室”这样的句子,引导幼儿理解并想象场景。
增强观察能力:绘本中设置多个细节丰富的场景,如新学校的操场、图书馆、实验室等,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发现其中的不同,培养其观察力和注意力。
情感发展目标:
培养自信心:通过主角小明的积极表现,如勇敢地与新同学打招呼、自信地解决小困难等,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够应对新环境的挑战。
发展同理心:在故事中融入小伙伴之间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情节,如小明帮助迷路的小红找到班级,让幼儿在阅读中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学会关心和理解他人。
(二)在绘本中融入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
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较为抽象,核心素养并不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而是作为一种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影响幼儿后续的学习方法和行为逻辑。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存在差异,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小衔接视域下与小学老师进行交流合作,明确其差异,从而将其有效地融入到绘本读物中,具体来说,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包含语言构建应用、语言思维、文化意识、语言审美等几大要素,教师可以在设计绘本读物时将其巧妙融入其中,不仅提升绘本读物的学术性,也能够增加其娱乐性。同时,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囊括数学建模、数学思维、数学应用、数感空间、几何直观等诸多元素,教师同样可将其融入到绘本读物中,调动幼儿的学习思维。融入核心素养的好处在于展示小学基础学科的底层逻辑和规律,而不是直接引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这与学前教育阶段减少幼儿学习负担以及规避直接开展知识教学的指标相对应,可提升教学活动的适应性。总之,教师需要衔接小学各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将其紧密融入到绘本读物资料中,以不同的形式展现核心素养内容,带动幼儿参与深入学习探究。
例如,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的深度合作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共同研讨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及其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应用方式,以数学为例,在《奇幻数学森林》绘本中,大致囊括以下的核心素养指标。
数学建模:绘本开篇,小主角小兔米米遇到了一条由各种形状(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铺成的小路,需要选择合适的形状来填补缺失的部分才能继续前行。这一情节巧妙地融入了数学建模的初步概念,即运用数学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维:在森林深处,米米遇到了一群正在进行“果实分类”比赛的小动物们,它们根据果实的大小、颜色进行分组。这一场景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分类思维,还激发了他们对数学中“集合”概念的兴趣。
数学应用:米米为了找到回家的路,需要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距离,并选择合适的路径。这一环节将数学应用融入实际生活场景,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实用价值。
数感空间与几何直观:绘本中穿插了多幅精美的插图,展示了森林的三维空间布局,如高耸的树木、蜿蜒的小径、错落有致的房屋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空间感和几何直观能力。
(三)引进地方优势资源
在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主题绘本设计开发环节,教师也需要结合地方优势资源,结合地方独特文化、自然景观、历史传统、人文风俗来丰富绘本题材和表现形式,借此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乡土文化认同感,增强其归属感和自豪感。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并筛选出与幼小衔接主题绘本相关的资源,相关资源应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传递正能量,并促进幼小衔接。在完成对相关资源的筛选之后,教师可以设计绘本内容,包含引进故事情节、设计插图,同时为绘本配备对应的音频、视频、教具等资源,从而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展示绘本教学活动。另外,幼儿教师也可以邀请地方主体、社会机构、志愿者,参与到绘本开发设计环节,融入地方优势资源,如地方方言、图腾,再结合实地展示演出,开展迁移性教学,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和效率。
例如,某教师团队首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研,走访了市内的历史古迹(如古城墙遗址)、自然景观(如风景名胜区)、文化街区(如老街、手工艺市场)以及当地博物馆,收集了大量关于家乡文化、历史、风俗的图片、视频和口述资料。在收集到的众多资源中,教师筛选出了几个既与幼小衔接主题相关,又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素材,包括古城墙探险、手工艺制作(如剪纸、泥塑)、传统节日庆祝(如端午节包粽子)、以及地方特色美食介绍等。绘本以“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家乡寻找宝藏”为主线,通过一系列探险活动,带领幼儿走进家乡的历史文化长河。比如,在古城墙下寻找隐藏的线索,学习古城的历史;在手工艺市场参与制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端午节参与包粽子比赛,了解节日习俗等。插图由专业插画师根据故事情节和地方特色绘制,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每一幅插图都融入了地方元素,如古城墙上的青砖绿瓦、手工艺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端午节热闹的龙舟赛等,让幼儿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对绘本资料进行灵活开放,引进丰富多元的主题项目,提升绘本教学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潘显婷,罗双,薛巍,等.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科学准备主题绘本的设计与开发[J].河北画报, 2020, 000(006):P.125-126.
[2]王芳.构建一年级序列化绘本课程 科学实现幼小衔接[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 2023(1):3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