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个性化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是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个性化表达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的作文更具独特性和创新性,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往往受到限制,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他们的语文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作文写作教学。但是就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果不理想[2]。
1.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指导,如讲解作文的结构、开头和结尾的写法等,然后让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他们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和创意。
2.写作素材匮乏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写作素材匮乏。一方面,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对周围的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难以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学生的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狭窄,无法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想内涵。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对写作素材的引导和积累不够重视,没有帮助学生建立起有效的素材收集和整理方法,导致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可用的素材,只能生搬硬套,内容空洞无物。
3.评价标准单一
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过于单一,主要以考试成绩和作文的语言表达、结构布局等方面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新能力。这种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发展,容易使学生为了迎合标准而放弃自己的独特想法和表达方式。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往往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对学生的写作过程和努力程度关注不够,无法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影响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进步。
4.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写作素材匮乏以及评价标准不合理等原因,许多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他们认为写作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这种消极的态度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缺乏主动性和热情,难以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5.忽视个性化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发展差异,对学生的写作指导缺乏针对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需要教师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教学进度和指导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影响了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表达能力的策略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考虑各阶段的教育需求和学生能力培养要求,对写作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整合与优化,全面提升写作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3]。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创设多样化的写作情境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精心挑选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为学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情境。例如,在描写自然风景的写作教学中,播放美丽的自然风光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从而激发他们的联想和创作灵感。此外,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写作主题设计相关的角色和情节,让学生在扮演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情感和思维方式。比如,在关于友谊的写作中,安排学生分别扮演朋友之间的不同角色,通过互动和交流,深刻体会友谊的内涵,进而激发他们内心的表达欲望。
2. 开展丰富的写作活动
举办写作比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设立明确的主题和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比赛的竞争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征文活动也是一种有益的写作活动形式。教师可以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或社会热点,发起相关的征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此外,小组写作讨论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和写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拓宽思路,丰富写作内容。
3.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教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写作主题,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例如,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可以布置关于动物的写作任务;对于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写一些关于科技发展的文章。关注学生的兴趣点还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当学生能够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地去思考、去表达,从而使作文更具个性和活力。
(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人物和事件,这是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敏感度的关键。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关注的细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点滴入手,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留意同学们在课间活动时的表情和动作,或者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和人们的反应。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布置具体的观察任务。例如,让学生观察自然景观,记录下日出日落时天空的颜色变化、云彩的形状、鸟儿的飞翔姿态等;观察人物神态,注意人们在不同情绪下的面部表情、眼神和肢体语言;观察社会现象,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通过写观察日记、随笔等方式,将这些素材积累起来,成为写作的宝贵资源。这样,在写作时,学生就能够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素材,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
2.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优秀书籍、文章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精心挑选各种题材的作品,包括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历史故事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式和写作思路。他们可以学习到不同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领略到文字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分析文章的结构、主题和情感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此外,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也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模仿自己喜欢的作者的写作风格,尝试运用学到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写作,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得到激发。
3. 组织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能够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的生活场景,丰富人生阅历。参观博物馆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艺术珍品,拓宽知识面;科技馆则能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参与社区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经历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他们可以描写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所见所闻,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和感悟。例如,参观完博物馆后,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博物馆展品的介绍,或者讲述自己在参观过程中的一次难忘经历;参加社区服务后,学生可以写一篇关于志愿服务的心得体会,或者描述自己看到的社区问题及解决建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将实践活动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写作能力。
(三)创设宽松的写作环境
1.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展现出来,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和规范。允许学生尝试不同的文体和风格,例如记叙文、议论文、诗歌、小说等。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写作主题,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力,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不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过多的干涉和限制,让他们能够享受写作的过程。
2.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在写作评价中,教师应避免过于强调语法错误和格式规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表达和创意。语法和格式固然重要,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教师可以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亮点,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和发展。对于存在的问题,可以以温和的方式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改进。例如,当学生写出一个独特的观点或用了一个新颖的词汇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创意被重视。这样,学生就会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不断尝试新的写作方式。
3. 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想法。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写作时感到自在和放松。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或游戏,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他们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促进他们的思维碰撞和灵感火花。可以组织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注重写作指导
1. 教授写作技巧
教师应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写作的基本技巧,这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立意方面,教导学生如何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其主题鲜明、深刻。选材时,指导学生学会从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泛的阅读中选取合适的素材,以支持文章的主题。结构上,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文章布局,如开头引人入胜、中间内容充实、结尾有力总结。修辞方面,教授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巧,教师可以通过范文分析的方式,选取优秀的范文,深入剖析其中的立意、选材、结构和修辞运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技巧的实际应用。同时,组织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巧,逐渐熟练掌握。例如,布置特定主题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然后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
2. 培养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拓展他们的思维广度。例如,对于一个话题,教师可以提出多个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进行思考。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思维,挑战传统观念,提出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让他们在写作中能够展现出独特的思维和创新的表达。
3. 个性化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学习特点,因此个性化指导至关重要。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在写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优势。例如,有些学生可能在立意方面较为薄弱,而有些学生则在修辞运用上需要提高。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给予具体的建议和帮助。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详细分析学生的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方法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写作中展现出个性特色。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根据学生的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定期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结语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和空间。同时,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个性化表达能力。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个性化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雪.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智力.2023(15):76-79.
[2]顾海鹰.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提高策略[J],新智慧.2021(05):95-96.
[3]薛春梅.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J],新课程研究.2021(32):6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