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音乐、节奏训练、应用
正文
前言: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广阔天地中,节奏训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引领他们步入音乐的殿堂。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不仅是旋律的基础,更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关键,音乐只有结合了节奏和旋律的起伏,才能使两个具有相同振动频率的物体相继振动起来。通过音乐的共振,使人产生共振,从而引起人情感的共鸣。音乐重要元素包括旋律、音符和节奏。缺少节奏,音乐就会毫无章法,难以入耳。因此,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地进行节奏训练,成为了音乐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一、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节奏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系统的节奏练习,学生能够逐渐熟悉各种节奏型,从而在听觉上形成对节奏的敏感度。这种感知能力的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更加敏锐地捕捉到音乐的节奏变化,还能够增强他们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即兴能力。例如,通过学习复杂的节奏组合,学生可以在即兴演奏中更加自如地运用这些节奏,使音乐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二)节奏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音乐不仅仅是听觉的艺术,更是需要通过身体动作和表情来传达的艺术形式。节奏训练中的身体打击、舞蹈动作等,都能够帮助学生将内心的音乐感受通过身体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增强音乐的表现力。这种身体与音乐的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音乐表演中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还能够促进他们在其他艺术形式中的表现能力。
(三)节奏训练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音乐合奏或合唱中,节奏的一致性是保证音乐和谐的关键。通过集体的节奏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协调自己的节奏,还能够培养他们在集体中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1]。这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在乐队排练中,每个成员都需要严格遵守节奏,确保整个乐队的演奏和谐统一。
(四)节奏训练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节奏训练中,学生不仅需要模仿和重复,更需要创造和创新。通过对节奏的重新组合和变化,学生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节奏,从而激发他们的音乐创造力。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还能够促进他们在其他学科和领域中的创新思维。
二、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一)站在学生立场,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工作,改变以往的直接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表现自己的重要平台。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节奏训练的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率,保障节奏训练的总体成效。
例如,在进行《歌唱祖国》这一音乐作品的节奏训练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激发其主体意识。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应先将此音乐作品进行分段,认真梳理每段节奏的技巧及快慢,而后指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绪,利用比喻的形式细化表现音乐概念:在演唱哪部分时,要仿若小溪流淌一般;在演唱哪部分時,要仿若海浪那般充斥着能量。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分段训练,逐一对其中的合唱、高音及低音等部分进行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凸显自身所长。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还能使学生根据音调的改变更深层次地体会节奏的运用规律[2]。
(二)引入趣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乐感
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训练任务。针对某些音乐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若直接讲授知识和技巧,会导致其无法充分理解与消化,甚至还会影响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针对此种情况,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以此培养学生的乐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及音乐知识的吸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一方面应主动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应结合这些兴趣因素,有的放矢地设计音乐节奏训练方案,根据方案中的内容开展训练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在讲解《十面埋伏》时,教师可以根据具备故事色彩的音乐作品设计节奏训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投入音乐猜谜这一活动中,使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主要特征,猜想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故事情绪[3]。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及对节奏的精准把握能力。在开展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其感兴趣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充分了解。而后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何到此句时节奏会快速升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思考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在节奏训练中加入游戏
初中生还没有良好的理论学习能力,所以单纯枯燥的讲述乐理知识,学生是无法真正理解的。初中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置有趣新颖的节奏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获得节奏理解。教师可以设计节奏游戏,例如通过肢体语言的方式来表现节奏的变化。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根据音乐的节拍练习击打、跺脚和其他身体动作来模仿鼓点等。还可以根据简短的童谣进行拍手节奏训练,例如在音乐的节奏中逐渐加快手上的拍手动作,并以此做比赛。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节奏感,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这样游戏化且生活化的游戏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还能增加趣味性和学生积极性[4]。
(四)可以运用乐器提升节奏感
乐器可以形象地表达音乐,学生可以通过乐器来表达音乐,能够激发创作音乐的动力。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在模仿阶段,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所学的节奏和旋律。在学生接触到乐器的时候,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演奏曾经听到的旋律。演奏乐器不只是增加了趣味性,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见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让教学课堂更有趣、更多样化,活跃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更多欢乐,满足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发布节奏演奏小任务,让学生来演奏,把音乐节奏感的体会直观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既能让学生在愉悦感中自觉学习,还能够无形中增加对音乐的理解。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这个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新媒体作为一种高效的教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和学习中。多媒体教学有很多优势,包括其中音乐资源丰富,可选择性大等。教师可以在网上找有关音乐节奏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的感受中,获得直观的对节奏的理解。这种新媒体模式下,学生不再会对老师单调的讲解理论感到迷茫,而是会意识到节奏学习是丰富多样且生动有趣的[5]。人类最直观的感知就是听和看,在学生观看音乐节奏视频的时候,他们充分调动了视觉和听觉感官,在最直观的影响下感受节奏。例如,根据节奏训练主题,教师可以播放《大河之舞》的踢踏舞视频,在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节奏中,学生必定大受震撼。
(六)结合流行元素,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务必要重视燃起学生的学趣,以便通过兴趣的提升,使得学生的自学意识获得进一步的增强,进而也利于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对于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来说也是一样。为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初中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则能够引用某些具备极强节奏感的流行元素,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之中的实际参与程度,同时也可使得学生进行更为主动的音乐节奏训练,最终则能够产生十分显著的音乐教学成效[6]。
例如,在开展《黄河水手歌》一课的初中音乐教学工作时,那么教师就可结合于流行元素,激发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如针对本节课内容来说,教师则能够为初中生播放出《黄河几十几道弯》这首歌曲,并将此当做是进行课堂导入的重要方式,由于此首音乐作品的节奏感非常之强,并且和本节课的音乐知识内容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所以更易于将初中生的兴趣加以“迁移”,以便提升其的解读能力,以及探析能力。教师能够先以《黄河几十几道弯》这首音乐作品,对于学生实施强化性的节奏训练,之后再为初中生创造出当堂演唱的重要机会,而其他的初中生则能够以肢体语言的形式,投身于音乐节奏训练之中。这样则能够使得初中生更为充分的掌握到音乐的节奏,而后则需抓住教学的契机,为初中生播放出《黄河水手歌》这首音乐作品,这样也能够促使学生更为深入的感知音乐内容,以及把控音乐节奏。
结语:
综上,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还能够促进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7]。因此,音乐教师应当重视节奏训练的教学,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节奏,从而在音乐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 卢红.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J]. 2021(2017-2):71-72.
[2] 张晓宁.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1(13):2.
[3] 司晓兰. 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初探[C]// 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20.
[4] 白玛曲措. 初中音乐课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思考探讨[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20(4):1.
[5] 张进. 针对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实践研究[J]. 北方音乐, 2018, 38(5):1.
[6] 张红梅.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美眉, 2023(1):0010-0012.
[7] 马嘉琦.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琴童, 2023(7):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