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教育思想渗透方式
摘要
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小学数学;渗透策略
正文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正如其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就是将生活、教育和社会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保证在课堂上既要以教育层面来进行教育,也要把生活和社会理念教育融合进来。数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到处都是数学知识的具象。所以,把小学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优秀的教育理念,且在教育实践中很有成效。为此,本文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基础,探讨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式,给出了一些科学、可行的意见,希望可以为我们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和建设提供一定的支撑与协助。
一、探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内涵
陶行知是中国教育界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家之一,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育方面。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把教学内容渗透到学生生活之中,让知识和生活串联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整体素养为目标,推进课堂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内涵进行了详尽论述,并对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进行初步剖析。陶行知生活教育观第一次提出要把教育和学生的现实人生紧密结合起来,即教学的内容与方式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具体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把一些抽象数学概念融入现实的生活情景中,提倡“动手实践”,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并不只是一大串的公式与定理堆砌,它也包含理解与处理现实问题的技巧。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数学建模、测量、绘图及解决问题等实践活动,可以指导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这不但确保了学生可以在面对现实数学难题时变得更好,也增强了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自信心。同时,陶行知提倡让学生自己去发问,去寻求解答。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多问一些与现实有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协作、去解决。以问题导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促进学生进行批判思考,拓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另外,陶行知还主张“学问须以实践与体验为本”。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学业与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1]
二、整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改革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研究
2.1关注原型,激发欲望
陶行知“生活教育”提出“做学问要以趣味为本”,也就是说,生活教学可以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得到最大限度提升,并可以迸发一种持久的动机,促使学生不断地发展。老师要紧密注意学生的学业进展和学习经验,寻找课程和生活的结合点,从这个切入点来深入分析“生活教育”精髓,主动发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材料,让课程和实际生活相融合,打破学科和实际的壁垒,让学生深刻体会探索的乐趣。[2]例如,在教学图形概念的知识时,可以要求同学们根据现有的物品提出问题。在学习“圆形、梯形”时,很多同学都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圆形”,导致认识更加深刻和准确,而像梯形这样的图形因为不常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老师可以突破这种认识上的壁垒,让学生试着用身边的东西进行图形拼接,比如可以用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组装出一个梯形,从里到外对这个图形进行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各种图形有更直接的认识,明白每个图形都是从多个角度组合拼凑起来的,这样既可以勇敢打破学生的认知囚笼,又可以启发他们的创造力,意想不到地扩展了他们对图形的认识,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的创造性思维基础。如此,将已有的材料融入课堂中,运用真实材料推进创新教学,可以更好地给同学们创造出互动的学习气氛,构建出崭新的、有趣的课堂,并且在课堂中始终贯彻生活教育原理,力求提高同学们在课堂上的兴致。
2.2优化体验,深刻领悟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基础,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造生活情景,把数学理论和现实生活相融合,可以让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对他们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训练,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求解问题时,还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确保他们可以认知数学知识的重要价值。另外,通过进行生活化数学教学,可以进一步充实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和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使课堂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提升。[3]
2.3丰富情境,改革表达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概念基础,并能积极运用知识基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老师可以通过创造生活化情景来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生活情景中进行自然互动交流,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例如,在“时、分、秒”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明确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时间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出不同的时间。在课堂讲解完毕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熟知的电视节目播放时间来构建教学情景,以此加强训练学生们的数学表达技能:以某些特定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为中心,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这些节目的预告音乐或片段,并让学生们判断一下,这个是哪个电视节目,什么时候播出。比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们展示“天气预报的片头曲”和“本地天气预报的片段”,让学生辨别是哪个节目并说出播放的时间点。同学们会结合自己听过的以及亲身经历的经验,说出这样的内容:“这是每天都会播出的天气预报,大概是在7:30分播出。”这时,老师也可以让孩子们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该栏目的播出时间。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呈现学生们都比较喜爱或熟知的情景,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确保他们在互相问答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表述能力。[4]
2.4关注实践,优化应用
数学来自生活,同时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它无处不在。在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时,数学老师可以遵循与生活相联系的陶行知教育观念,避开那些单调乏味的讲授方法,把数学内容和现实生活需要相联系,使学生在为家长、好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例如,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知识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现实中的情景,营造“妈妈需要帮助”的数学情景:小红母亲的单位要组织一次跳绳竞赛,而母亲要请小红帮助她把本周的跳绳数量统计出来,然后再结合这些统计出来的成绩给出正确的指导意见。接着,数学老师可以将小红母亲每日练习的视频进行播放,在屏幕下方给出每日的跳绳数量,学生们在观看之后就可以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巧来协助小红完成一份统计表格,并依据该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一些好主意。如一些同学发现小红母亲的跳绳成绩已经呈现出一种直线下滑的态势,便推测她这段时间很劳累,应该要停下来多休息。也可能是因为跳绳技巧不好导致的训练结果不理想,建议可以去看一看有没有正规的教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跳绳能力。又如,数学老师也可以把“生活化教育思想”观念贯彻到课外作业设计中,利用某些实践化的数学作业,使学生能够积极运用知识改变实际生活,充分培养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如在“元、角、分”知识学习完毕后,可以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数学老师可以进行如下布置:让班内的学生由家长带着去附近的超市、水果店以及文具店等地方实地参观,并结合标签上的价格完成“读出十组价格”的作业。接着,在家长的引导下选出一件价值不超过10元的商品,由自己掏钱购买,并完成询问、购买和付款接着的详细流程。家长也可以把购物的全过程录下来,上传到班级群里一起交流分享。这样的生活实际操作作业模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民币的面值,同时在实际的参照和消费情境中增强了他们对人民币的直接认知,让他们掌握了人民币的正确用法,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一些生活技巧。[5]
三、结束语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既适应了当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又与新课程改革相契合,教师要深刻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并以此为基础确立生活化教学观念,把这一教育理念贯彻到小学数学教学之中,主动运用生活化方式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推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也矫.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途径[J].生活教育,2022,376(10):96-99.
[2]许寒妹.试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深入渗透[J].科幻画报,2022,322(08):43-44.
[3]张天玲.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1):106-108.
[4]方嵘.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引下的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构建[J].生活教育,2022,353(03):84-86.
[5]沙吾列·吾努尔别克.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的应用探讨[J].知识窗,2022(5):147-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