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抽象的公式和理论,忽视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化教学,即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体验数学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形成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未知充满探索欲望[1]。因此,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将数学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而易于理解。通过将数学问题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降低认知负荷,提高理解效率。例如,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日常购物、家庭预算等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概念,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渡。
(二)拓展数学逻辑思维
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能够促进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拓展。在生活化教学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判断,从而锻炼和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分配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公平分配,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
(三)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激发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生活化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批判性思维力
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力。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入分析,识别问题的关键点,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生活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生活情境引入教学主题
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数学元素,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环境中自然地接触和理解数学概念[3]。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做教学举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来自己家中的日历,然后引导他们观察日历上的日期和特殊标记,如节假日、家庭成员的生日等。通过讨论这些日期,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周期性。
接着,教师可以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比如“如何规划一次班级春游?”让学生考虑春游的日期选择,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天气、节假日、学生和家长的空闲时间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使用日历进行计划和安排,还能够学习到如何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出决策。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即将到来的某个重要日期,如校庆日或运动会,让学生参与到日期的确定和倒计时的制作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日期对于个人和集体活动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与时间相关的数学问题,如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比较不同月份的天数差异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深对年、月、日概念的理解。
(二)引导生活探索体验数学魅力
数学的魅力在于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规律性。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索数学现象,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这种探索可以是观察自然界中的数学规律,也可以是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做教学举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建筑,识别出不同的三角形和四边形。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多样性。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校园建筑观察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校操场的篮球架,让学生思考篮球架的结构为什么是三角形。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了解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即三角形的三个角之和恒为180°,使得其结构不易变形。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窗户,思考为什么窗户的形状通常是矩形或正方形。通过测量窗户的边长和角度,学生可以发现矩形和正方形的对边相等,角度均为90°,这使得它们在建筑中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如“三角形拼图”或“四边形分类”。在“三角形拼图”游戏中,学生需要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或四边形。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特征的理解。在“四边形分类”游戏中,学生需要根据四边形的边长和角度将它们分类,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四边形的性质和区别。
(三)应用生活教具夯实知识理解
生活教具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如使用日常用品来演示数学概念,或通过模拟生活场景来解释数学原理。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4]。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做教学举例。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纸板,如三角形、矩形、圆形等,让学生通过拼接这些纸板来构建组合图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不同图形的组合,还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将这些基本图形组合成一个新的图形,比如将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接成一个正方形,或者将两个矩形拼接成一个更大的矩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如何通过基本图形的面积相加得到的,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例如,学生可能会发现,通过拼接三角形和矩形,他们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地板图案,或者在规划房间布局时,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所需材料的面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这些组合图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计算家庭花园的面积,或者设计一个小型的游乐园。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布置生活作业实现素养提升
生活化的作业设计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应设计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作业,如家庭预算编制、购物清单计算等,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5]。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分数》做教学举例。
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预算的编制,记录家庭一周的支出,计算各类支出如食物、交通、娱乐等在总支出中所占的百分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家庭经济状况,还能加深对百分数在统计中的应用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超市购物体验,记录购买商品的价格,并计算出总价的百分比折扣。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了解折扣的概念,还能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百分数进行计算。此外,学生还可以调查班级同学参与体育活动的情况,记录参与和未参与的人数,然后计算出参与体育活动的百分比。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百分数在描述群体特征中的应用,还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些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注重作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创新,为小学数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的世界里快乐成长,发现数学之美。
参考文献:
[1] 吴登保.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分析[J].名师在线,2024,(17):38-40.
[2] 王军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4,(03):145-147.
[3] 曹国梅.融入生活细节,感受数学魅力——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浅析[J].山西教育(教学),2024,(04):39-40.
[4] 李双利.新课标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理科爱好者,2024,(03):190-192.
[5] 宋艳,周立慧.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4,(0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