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双减”政策的落实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文俊

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城镇中学032100

摘要

“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双减”政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措施,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育资源,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总结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深化“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减”政策;初中化学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育资源

正文


引言

“双减”政策自实施以来,对初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初中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从“双减”政策的背景出发,探讨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一、“双减”政策的背景和意义

1.1 政策背景

“双减”政策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学生的课业压力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不仅要应对繁重的课堂作业,还要参加各种校外培训,这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负担。国家出台“双减”政策,旨在通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少不必要的课外补习,同时要求学校合理控制作业量,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休息,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2 政策意义

“双减”政策不仅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减少无效的作业和培训时间,学生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此外,政策还鼓励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需要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双减”政策的落实措施

2.1 作业负担的减轻

“双减”政策要求学校合理控制学生的作业量,避免过多重复和机械的作业。具体来说,教师应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实践类、探究类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动手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2 课后辅导的优化

“双减”政策强调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减少对校外培训的依赖。学校应提供多样化的课后服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设置课后辅导班、兴趣小组和自主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兴趣、发展特长。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化学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后参与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同时,政府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确保其办学行为规范,避免学生因为过度培训而产生厌学情绪。

2.3 教学资源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便利。通过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教授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此外,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这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3.1 教学方法的创新

“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初中化学教学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创造更多互动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学习化学元素周期表时,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互相交流理解,分享各自的学习方法和经验。项目式学习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完成实际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与化学知识相关的项目,如化学小实验、环保项目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关于家庭日常化学品的项目,让学生调查并分析这些化学品的成分和作用,提出安全使用建议,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科学素养。

3.2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

教师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教师可以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化学教育方面的专题培训,提高他们在化学教学中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研究,教师可以总结经验,改进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教育科研项目,与同事分享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挑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学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参加线上教育资源平台,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案例,提高他们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3.3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制作火山喷发模型、制作自制电池等,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化学的魅力。此外,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化学竞赛和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例如,可以举办校内的化学知识竞赛、化学实验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开设课后化学兴趣班,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3.4 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评价方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帮助他们不断进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生自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多元化评价方式则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和全面性,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如口头表达、项目展示、实验报告等,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汇报,通过这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既能考察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又能提升他们的表达和总结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入同伴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四、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

4.1 案例一:某校“双减”政策下的化学教学改革

在某校的“双减”政策实施过程中,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落实政策要求,取得了显著成效。首先,学校合理控制学生的作业量,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学校优化了课后服务,设置了化学兴趣小组和课后辅导班,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兴趣。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在线课程、虚拟实验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这些措施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成绩。

4.2 案例二:利用数字化资源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在某校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质量。通过在线课程平台,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课后辅导,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复习。此外,虚拟实验室的应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例如,在学习化学反应时,教师利用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和操作化学反应过程,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现象。这些数字化资源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提升了教学效果。

4.3 实证研究: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证数据

为了验证“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情况,笔者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数据分析等方法,收集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双减”政策后,学生的作业量显著减少,学习负担减轻,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化学成绩也有了明显提升。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实证数据表明,“双减”政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落实,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结: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是可以兼顾的。合理的作业量控制、优质的课后辅导、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区和学校在“双减”政策实施中的具体经验和挑战,以便为政策的深化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同时,学校和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科,张林林.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增效策略探讨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2, (18): 3-5.

[2]刘瑞.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与实践——以“制取氧气”的教学为例 [J]. 新课程, 2023, (14): 160-163.

[3]蔡志英. 谈“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J]. 家长, 2023, (23): 108-110.

[4]杨建芳. “双减”政策下初中化学教学中新课标的执行研究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 (20): 125-12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