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卜文秀 李刚

微山县夏镇街道爱国小学277600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影响和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然后,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教师在创新教学中的角色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策略。最后,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互联网环境;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路径

正文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它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互联网环境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互联网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发展空间,使得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互联网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信息泛滥、价值观多元化等,这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模式在互联网环境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无法完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如网络欺凌、色情信息等,这些都对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互联网环境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手段。通过网络,教师可以获取到各种类型的教学素材,如视频、图片、文章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互联网也推动了教学手段的创新,如在线教学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互动和有趣。然而,互联网环境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网络信息的泛滥使得小学生容易接触到不适合其年龄段的负面信息,对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不良影响。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学生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缺乏敏感性和责任感。过度依赖网络教学资源也可能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以某实验小学为例,该校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时,发现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道德规范。学校通过调查发现,这些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缺乏自律意识和责任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加强了网络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并加强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环境的特性,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以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遇

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入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法律知识。互联网的互动性为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他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互联网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培训、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北京市实验小学为例,该校利用互联网开展了一系列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通过线上教学、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的来说,互联网环境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资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小学生很容易接触到不适宜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对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引导,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例如,在某个具体的小学,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发现学生接触到了一些负面信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产生了负面影响。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更为困难。在虚拟环境中,人们可以轻易地扮演不同的角色,这可能会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产生模糊的认识。例如,某个小学的学生在网络游戏中扮演犯罪角色,这可能导致他们对犯罪行为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行为。网络环境的诱惑性也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构成了挑战。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平台充满了各种诱惑,这可能会让学生忽视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例如,在某个小学,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他们对学习、生活和道德规范失去了兴趣。网络环境的流动性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都需要不断更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导致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教育方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需求。这些挑战使得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以适应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需求,确保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

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理念与目标的创新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然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理念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也应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目标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学生需要具备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能够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具备信息鉴别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以北京市第一实验小学为例,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目标上,他们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还加入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道德素养的目标。通过设置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学生能够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资源,具备信息鉴别能力和网络安全意识。这种创新的教学理念与目标,使得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与资源创新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互联网环境下,教学内容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入真实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互联网环境也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校或教育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引入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内容与资源创新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在众多的互联网资源中筛选出适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避免过度依赖网络,保持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五、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学校的规模、师资力量、学生构成等。对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然后,对学校在互联网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具体实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包括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等。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教师和学生对互联网环境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看法和反馈。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具体问题和挑战。

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施过程及问题分析如下。以北京市实验一小为例,该校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具体化、生动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预习任务,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结合现实案例分析道德与法治问题;通过在线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部分资源可能含有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二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容易分心,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教学效果;三是教师在互联网教学中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网络教学工具和资源的运用不够熟练,影响了教学效果。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还面临学生隐私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保护学生的隐私,同时要注意网络安全,避免学生信息泄露。

六、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总体布局,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加大对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教材、教学设施和网络资源等,以满足教学需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教学质量。要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以某市实验小学为例,该校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得到了政策与制度的大力支持。学校制定了详细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实施方案,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并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融合。学校还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网络资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教学能力。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评价机制,定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政策与制度的支持下,该校道德与法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得到了明显提高,校园氛围和谐,师生关系融洽。这一成功案例表明,政策与制度支持对于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是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一。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学校、教师和学生可以共享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某个地区的小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共享教学课件、教案和评估工具,以便其他教师能够使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学校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一些教学活动。比如,两个学校可以共同组织一次在线辩论比赛,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辩论,从而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学校还可以与社区、家庭和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例如,某个小学可以与当地社区中心合作,共同开展一些法治教育活动,如邀请法官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然而,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差距,导致共享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之间的专业发展水平也不同,导致他们在使用共享资源时能力有限。因此,在推进教育资源共享与合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挑战,并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结论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教学的创新路径和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我们发现互联网环境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既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便捷的教学手段,也带来了学生注意力分散、信息过载等问题。在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多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虎马平.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创新策略[J]. 中国新通信, 2024, 26 (06): 227-229.

[2]辛艳. 刍议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J]. 宁夏教育, 2022, (Z2): 91-92.

[3]余长华. 互联网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 (08): 73-75.
    [4]魏秀荣."课程思政"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路径研究[J].家长, 2023(1):92-94.
    [5]陈云穗.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