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优化途径
摘要
关键词
电力设备;缺陷;管理;优化途径
正文
引言:现阶段,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网网架结构也有所优化和完善,其在提高电力供应可靠性的同时,在设备质量、运维工作方面也出现了设备缺陷、故障等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还会危害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为此,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只有提高重视度,结合电力设备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缺陷管理途径,才能够在减少缺陷问题发生概率的同时,为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概述
(一)设备缺陷及分类
设备缺陷,即生产设备质量异常,包括不符合设计或技术要求违反企业标准要求、威胁人身安全及电网安全等多种情况。通常情况下,设备缺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第一,紧急缺陷。在任何时间都可能导致设备出现故障问题,一旦发生的话,轻则影响电网及设备的安全运行,重则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电厂的经济效益。第二,重大缺陷。作为影响人身安全、电网及设备安全的一种缺陷类,其在发生的时候虽然能够稳定运行,但也需要尽早处理,从而保证电厂的经济效益。第三,一般缺陷。也就是不会对设备安全造成影响的一种缺陷类型,即便发生的话,也会降低电厂的经济效益。第四,其他缺陷。也就是一些不会对人身安全、电网及设备安全造成影响的缺陷问题,虽然不用及时采取处理措施,但是却需要持续跟踪、关注[1]。
(二)缺陷管理的原则
现阶段,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在实际发电的过程中,只有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的运行,才能够提高电力行业的综合效益。为此,这也就需要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提高重视度,按照缺陷管理原则开展缺陷管理工作。其中,缺陷管理原则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面巡查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质量情况等,以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设备缺陷问题。第二,认真探索、研究电力设备缺陷的发生规律,并制定相应的消除措施,以此为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2]。
二、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工作流程
想要更好的处理电力设备缺陷问题,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除了要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加大缺陷管理力度以外,也要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明确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工作流程,以此在实现闭环管理的同时,为各个行业领域的日常经营及未来发展提供所需要的电力能源。为此,下文对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一)发现与记录缺陷
在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必须要按照缺陷管理原则的要求,定期检查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将所观察到的缺陷问题记录到计算机系统之中[3]。与此同时,也要将详细情况汇报给相关负责人,以便于及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针对一些突发性的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对缺陷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控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还可以确保后期电力设备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审核与确认缺陷
相关工作人员在上报电力缺陷问题以后,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到实地进行全面的调查,之后再予以确认,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上报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而且还可以明确问题发生的性质与状态。与此同时,相关负责人也要将其输入到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并将其传递给技术维护部门,以此为后续其他工作的有序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在完成传递工作、等待维修的过程中,也要提高警惕性,加强对其他电力设备的检查,从而减少电力设备缺陷问题的发生概率。
(三)解决缺陷
在技术维修部门接收到电力设备缺陷信息以后,需要第一时间开展清除处理工作。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安排专业的维护人员与设备管理人员开展对接工作,在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电力设备缺陷的时候,也必须要严格按照要求填写处理表单,说明缺陷发生原因等。同时,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还要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来促进电力设备及电网的稳定运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针对一些无法及时处理的群贤问题,维护人员必须要及时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在告知维护时间延时的原因以及彻底清除的方法的基础上,也要制定临时的解决方案,以便于减少经济方面及其他方面的损失。
(四)缺陷清除后的后续工作
在全面清除电力设备缺陷问题以后,并不意味着电力缺陷管理工作已经全部完善。在这个时候,必须要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来全面检查电力设备的运行情况,观察其在缺陷清除以后的运行效果,以此保证电力设备的发电效率和质量。针对延时处理的电力设备缺陷,管理人员也要提高重视度,督促维护人员维修,以此缩减维修时间,减少电力损失。而针对已经完全清除缺陷的电力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要将相关信息录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并做好登记、完结工作。
(五)缺陷管理的责任制度
在清除电力设备缺陷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在严格按照制度要求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开展维护、预防工作。如,制定安全生产与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全面记录缺陷处理流程及内容,并将其录入计算机系统中,以此保证各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针对一些没有及时处理的电力设备缺陷问题或者没有按照制度、流程要求而开展的维护工作,必须要加大惩罚力度,实施全厂通报,以此在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帮助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确保日后缺陷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4]。
三、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优化途径
缺陷管理作为电力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伴随电力行业的飞速发展,面对着与日俱增的电力能源需求,电力设备缺陷问题也时常发生,一旦发生,轻则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重则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电力行业的经济效益。为此,下文对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优化途径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一)定期开展巡视工作
想要提高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电力设备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有必要提高重视度,按照制度要求来定期开展巡视工作,如针对风险问题严重的电力设备,则需要加大巡查力度,增加巡视次数,并做好相应的信息记录,以此来保证巡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有缺陷问题的电力设备,除了需要准确记录设备缺陷问题以后,也要做好拍照留底工作,以此推动后续维修工作的有序进行[5]。
(二)明确定级标准
当电力设备出现缺陷问题的时候,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电力设备的实际反应情况,向相关部门全面汇报电力设备缺陷信息,在此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特殊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也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上传有缺陷的电力设备照片,以此方便维修人员在收到缺陷信息以后能够更加准确的判断缺陷类型、处理方式以及需要准备的维修工具和配件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电力设备缺陷定级必须要按照电力企业的缺陷分类标准来进行定级,禁止随意定级。在此过程中,如果紧急缺陷被错误定为重大缺陷或者一般缺陷,除了会延长电力设备缺陷的处理时间以外,还会导致更多的电力设备出现缺陷问题,甚至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所以,相关部门有必要提高重视度,加大对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宣传定级标准,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之中,从而提高电力设备缺陷填报的准确性,并为日后其他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定期处理缺陷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医疗、学校等行业都需要持续用电,这也就会从一定程度上加剧电力运营的压力。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设备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出现缺陷问题,一旦发生,必然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接收到电力设备缺陷信息以后,相关工作人员在明确定级标准、准确判断缺陷类别的基础上,也要按照规定要求及缺陷等级来定期处理电力设备的缺陷问题。与此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也要提前分析缺陷问题的发生原因,并准备好相应的维修工具和配件,务必在维修结束以后保证电力设备的稳定运行,避免反复停电、多次维修情况的出现。针对维修过程中所更换的配件也不可随意丢弃,并做好照相留底工作,以便于后期缺陷原因分析工作的有序进行。而针对因无配件问题而出现处理时间延长、风险加大的紧急缺陷或者重大缺陷,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风险控制措施,并通过制定临时方案或者电网调整等来减少设备运行风险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在彻底处理好电力设备缺陷问题以后,相关工作人员也必须要按照制度要求详细记录缺陷原因、处理方案、处理结果等内容,以此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并为后续电力设备缺陷的处理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6]。
(四)全面分析缺陷
现阶段,在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电力能源需要在不断增多的同时,电力设备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缺陷问题。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有必要提高重视度,定期组织电力设备缺陷原因分析大会,并由工作人员共同探讨、交流电力设备近期所出现的同类频发缺陷、批次缺陷等典型缺陷问题的发生的根本原因、间接原因等,之后再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其中,针对电力设备缺陷管理方面的问题,则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弥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问题,则需要让电力设备生产厂家与电厂工作人员共同分析缺陷原因,之后再由生产厂家出具缺陷原因分析的报告,有批次质量问题的电力设备缺陷,需要电力设备生产厂家共同开展整改工作;针对日常维护无法处理的电力设备缺陷问题,需要在全面评价电力设备状态的基础上,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要求维护工作人员进行检修、技改,从而彻底清除电力设备的缺陷问题[7]。
(五)统计指标与考核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行业在对电力能源的需求实现一定增长的同时,电力设备缺陷问题也在不断发生,这也就要求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定期统计电力设备缺陷的发生概率、处理效率、遗留情况等指标。针对指标不满足要求或者超出规定时间的电力设备缺陷问题,尤其是超出规定时间的紧急缺陷和重大缺点,必须要全面调查、明确问题原因,之后再按照制度要求及管理标准来通报考核相关责任部门及负责人。除此之外,针对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工作不当而出现的安全事故,则需要按照规定要求对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处理,以此在起到警示作用,帮助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的同时,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并进一步提高电力行业的综合效益。
结论: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可以得知,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的优化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发现、填报,还是处理、分析,其重要性都是不可替代的。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只有加强合作交流,加大电力设备缺陷管理力度,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处理缺陷问题,才能够在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减少运行风险、降低不良影响的同时,促进电力设备及电网实现安全稳定的运行,并为电力行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彦良,李静力,王斌.改进深度学习优化电力设备缺陷图像识别[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1(7): 176-178.
[2]黄明祥.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电力设备缺陷记录检索方法探析[J]. 电力系统装备, 2020(12): 161-162.
[3]王鹏程.关于电厂设备缺陷管理提升对策分析[J]. 华东科技(综合), 2021(1): 0046-0046.
[4]唐彬彬.电网运行缺陷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实现[J]. 数字通信世界, 2020(4): 74-75.
[5]朱晓波. 基于工作流的电力设备缺陷管理系统设计[J]. 决策探索(中), 2020, (11): 61.
[6]王智. 浅谈发电设备缺陷管理系统的应用[J]. 技术与市场, 2020, 27 (01): 208-209.
[7]刘真. 电力系统变电运行安全管理与设备维护分析[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1, 11 (12): 170-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