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合作探究的策略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吴泽政

临沂三河口小学 276000

摘要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正逐步从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的现代教学模式。合作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的策略,分析合作探究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以期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合作探究;教学策略;学生发展

正文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体育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合作探究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到体育课堂中。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这一模式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体育活动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他们在运动技能提升的同时,也学会交流、协作与分享。文中将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合作探究策略,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体育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共同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一、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合作探究的意义
1.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具有深远意义。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共同探索、发现问题并创造解决方案。例如,在团队体育游戏中,学生们需要创新地设计游戏规则,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还激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1]。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尝试不同的策略,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对于他们未来无论是在体育还是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创新,从而有效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在共同完成体育活动和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调和协作。例如,在篮球或足球等团队运动中,学生必须学会相互配合,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掌握协作技巧。合作探究还能教会学生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尊重和利用队友的优势,共同为团队目标努力。这种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对提升体育技能有益,更对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3.提升学生体育技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对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具有显著作用。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互动中相互观摩、学习和竞争,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技能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进行体操或田径训练时,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相互提供反馈和支持,帮助彼此改进动作技巧和提高运动表现。合作探究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使他们能够快速吸收和掌握新技能[2]。此外,小组合作中的领导与协作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理解团队中不同角色的重要性,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这对于他们的体育技能提升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都至关重要。二、小学体育教学开展合作探究的策略
1.明确合作探究教学目标
目标的具体化和明确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确立具体明确的合作探究教学目标至关重要。这意味着目标需要清晰到学生能够直接理解和执行。例如,设定篮球传球技巧的目标时,不仅指出“准确传接球”,还要具体到“在三周内,学生在五次尝试中至少四次成功完成传接球”。这样的目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方向,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评估标准,使他们能够准确跟踪学生的进度和合作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学习目标,而教师也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在朝着这些目标努力。

结合学生能力和兴趣设定目标合作探究教学目标的设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个人兴趣,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以足球为例,如果目标是设计进攻策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来“设计并实践至少三种不同的进攻策略”,并在比赛中应用。这样的目标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足球的热爱,还能够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教学目标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效率和效果。

目标的分层和递进性合作探究教学目标的设定需要体现出分层和递进的特点,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对于跳绳这项技能,初学者的目标可能是“掌握基本的跳绳技巧”,如连续跳绳达到一定次数;而对于更高级的学生,则可以设定为“在小组内共同创新跳绳动作,并在班级内展示”,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技能,还要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动作组合和展示[3]。通过这样的分层目标,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水平上获得挑战,同时逐步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目标的可评估性和动态调整合作探究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是可评估的,以便于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了解学习进度和成效。例如,教师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在学期内,每个小组能够共同完成至少两次体育项目的创新并展示”。这个目标可以通过具体的创新成果展示来进行评估,如新游戏的设计、新运动技巧的发明等。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反馈,对目标进行动态调整。如果学生提前达到目标,教师可以提出新的、更高水平的挑战,以持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精神。

2. 科学划分合作探究小组
考虑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科学划分合作探究小组时,教师需细致评估每个学生的体能和技能水平,以确保小组搭配合理,成员能力互补。例如,在组建篮球队时,可以将投篮精准的学生与防守出色的学生结合,使得每个队员都能在团队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4]置。在实际比赛中,这样的分组能够让学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同时学习其他队员的技能,共同提升团队的竞技水平。这种基于能力和体能的分组策略有助于最大化每个学生的贡献,促进团队合作和个人成长。

融合不同性格和学习风格教师在划分合作探究小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风格,以实现团队内的和谐与协作。例如,将性格开朗、善于沟通的学生与性格内向、思维缜密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可以在团队讨论时形成良好的互动。在进行团队定向越野活动时,可以让善于沟通的学生负责与队友交流,而思维缜密的学生负责分析地图和规划路线。这样的分组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各自的长处,同时学习如何与不同性格的队友相处,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合作探究小组的划分应具有灵活性,根据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足球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训练阶段的表现,重新分配他们在小组中的角色和任务。初始阶段,可能根据学生的体能和技能进行分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和兴趣,调整他们在小组中的职责,如从防守转为进攻[5]。这种动态调整有助于保持小组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分组在合作探究小组的划分中,教师可以采取更加开放和民主的方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选择或调整分组。例如,在准备趣味运动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的项目,并在项目内部自由组队。学生可能会基于共同的兴趣或互补的技能自行组队,教师的角色则是在必要时进行微调,确保每个小组都有均衡的实力和良好的合作氛围。这种自主参与的分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团队精神。

3. 合理设计合作探究环节
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和要求例如,为了提升学生的足球射门技巧,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目标:“在学期结束时,每个学生至少能在五次射门中射中目标三次。” 教师需要详细规划活动流程,包括时间管理、技能讲解、练习方法等,确保学生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达成这些目标的途径。通过示范、指导和监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有序地学习和进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多样化的合作任务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需要包含多样化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体育技能接力赛”,要求学生团队完成包括跳绳、平衡木、短跑和投掷在内的一系列任务[6]。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不同体育项目的乐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战略规划能力。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同时学习如何与队友协同工作以达成共同目标。

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在合作探究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组织一场团队定向越野活动时,可以让一些学生担任队长,负责制定策略和领导团队;其他学生可以担任导航员、时间管理员或记录员等角色。通过角色轮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不同的职责,学习如何领导、如何合作以及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这种角色扮演和轮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领导力、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强化过程性评价和反馈合作探究环节的设计应内嵌过程性评价和反馈,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表现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例如,在完成一项团队体育活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讨论每个人在合作中的表现,包括贡献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应提供专业的反馈,指出学生在合作中的优秀表现和潜在问题,并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7]。这种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还能够明确他们今后学习和提高的方向,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持续发展。

4. 适时调控学生合作行为
观察并指导学生合作过程适时调控学生合作行为要求教师成为敏锐的观察者,细致地观察并理解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互动。以篮球训练为例,教师不仅要观察学生的基本动作,还要关注他们的交流方式和团队协作精神。当发现某个学生在传球时犹豫不决,或者队友间出现防守上的不协调时,教师可以即时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如演示更精准的传球动作,或提出团队协作的策略建议。通过这种及时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指导他们如何更有效地协作,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表现。

及时解决合作中的冲突合作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冲突,这要求教师具备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接力赛的例子中,如果出现关于谁先跑的争议,教师可以采取积极的调解措施,比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认识到团队利益的重要性,并学会通过民主投票或轮流制度来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小型工作坊,教授学生冲突解决和有效沟通的技巧,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在合作中保持尊重和理解,维护团队的和谐。

鼓励学生自我调控和反思教师在合作探究中扮演着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调控和反思是提高合作质量的关键。在集体体操表演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活动,让学生评估自己在团队中的表现,思考如何改进个人技巧和团队协作[8]。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相互提供建设性的反馈。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合作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适时调控学生合作行为还包括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确保合作顺利进行。例如,在团队合作完成一项障碍赛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传达指令和策略。如果发现某个小组在执行任务时沟通不畅,导致动作不协调,教师可以暂停活动,现场示范有效沟通的方式,并引导学生练习如何倾听和表达。通过这样的干预,学生能够学习如何在团队中清晰地交流,减少误解和冲突,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和团队表现。

结语
通过探讨我们认识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影响。合作探究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合作任务、鼓励角色扮演和及时反馈评价,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未来,期待更多的实践和创新,以不断优化合作探究策略,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何兴明.小组合作模式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探究[J].启迪与智慧(上), 2023(4):3-5.

[2] 章勇中.体育与健身学科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运用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教学, 2023(7):61-62.

[3] 杨小龙.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23(3):166-168.

[4] 侯香丽.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探究[J].智力, 2023(31):9-12.

[5] 袁静妹.小学体育教学要重视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23(2):50-51.

[6] 蔡艺.小学体育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界, 2023(26):14-16.

[7] 夏品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教师, 2023(22):75-77.

[8] 刘晓玲.小学体育合作学习有效组织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 2023(49):10-1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