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造林技术及管护对策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山区;植树造林;造林技术;造林管护;
正文
引言: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颁布实施一系列政策法规,意在推动各地区林业建设与发展,丰富森林资源,促使其创造更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对近些年我国山区林业建设与发展实际情况予以了解,虽然积极落实植树造林工程,但取得显著成绩不显著。对此,应当进一步加强造林技术及造林养护措施的落实,优化植树造林,以便推动山区林业更好发展。
一、山区造林技术规划的工作内容及原则
为了能够良好地建设和发展山区林业,在具体开展山区造林工作的过程中做好山区造林技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有针对性地应用造林技术,扩大林木覆盖面积,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发展的同时,满足当地经济发展需求[1]。当然,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在具体展开山区造林技术规划的过程中注意做好林区种植区域的规划、造林工艺的合理选择、林业发展方向的规划等。而为了保证以上山区造林技术规划工作内容有效落实,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即:
(1)设计图纸简洁明了
不同的地区造林工作者的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可能会有所不同,他们对造林规划设计和设计图纸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过于复杂的设计图纸可能会增加造林生产工作者的理解难度,从而导致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无法完全按照设计图纸进行,这就可能导致实际造林技术应用与设计图纸不符,造林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容易造成资源浪费[2]。因此在进行造林规划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考虑到造林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的差异,以确保设计的规划方案和设计图纸既能满足造林的需求,又能让造林工作者易于理解和操作。
(2)不同部门之间相互配合
造林规划设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和配合,才能确保造林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造林生产工作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但从以往山区造林技术规划和应用实际情况来看,不同的部门在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会对造林规划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各不同部门之间有效沟通,明确规划目标、规划内容、规划重点等,相互协调,共同制定可行性的规划方案,从而提升造林生产工作的整体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这一过程中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确保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发挥最大的作用;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以便各部门之间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便于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能够顺利对接,提高工作效率。
(3)规划设计方案的拓展性
在进行林区规划设计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当地的年降水量、土壤密度以及年平均温度等方面予以了解,合理规划设计的林区的覆盖面积、林区之间的间距等方面,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拓展性。其中,覆盖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林区的生长空间和生态环境,如果覆盖面积过大,可能会导致林区内的树木过于密集,从而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发展;反之,如果覆盖面积过小,可能会导致林区内的树木过于稀疏,从而影响到林区的生态平衡。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年降水量、土壤密度以及年平均温度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覆盖面积[3]。而合理的间距可以保证林区内的树木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林区的通风和采光。如果间距过大,可能会导致林区内的树木过于稀疏,从而影响到林区的生态平衡;反之,如果间距过小,可能会导致林区内的树木过于密集,从而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发展。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年降水量、土壤密度以及年平均温度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间距。
二、山区造林技术
对以往山区造林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当地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条件等方面或多或少会给植树造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此种情况下为了促进山区林业持续且良好地发展,就需要积极引用适合的造林技术。
(一)插苗造林技术
为了能够良好地展开山区植树造林,相关种植人员可采用插苗造林技术,可提高树木栽种胚芽的成活率。当然,为保证插苗造林技术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种植人员根据山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土壤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种植的品种,并且选择长度在30㎝左右的胚芽苗,在春秋季节,将长度一致的胚芽苗栽种在地块上,适当管理,如此即可大大提高胚芽苗的成活率。
(二)幼苗种植技术
山区造林还适合应用幼苗种植技术,通过良好地种植和管理幼苗,促使其扎根于土壤之中,吸收水分和养分,进而良好生长。从以往山区造林实际情况来看,幼苗种植的成活率不高,与技术操作不当有直接的关系。要想有效应用幼苗种植技术,不断扩大山区树木的覆盖率,相关种植人员通过多种方式来对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予以了解,比如土壤条件等,进而尽可能选择平坦的、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幼苗种植;还需要种植人员注意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树种,对该品种的幼苗予以挑选,选用根系发达、树干粗壮的幼苗,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需要种植人员挖掘稍大于幼苗根系的土穴,将树苗放置在土穴之中,之后填土、压实,如若必要进行灌溉作业[4]。另外,将幼苗从养殖基地转移至种植区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幼苗受损,在运输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做好幼苗保护工作,比如利用潮湿的布料裹紧幼苗的根系;比如优化设计运输路线,尽量缩短运输时间等等。
(三)分层造林技术
除了能够运用以上两种造林技术进行山区植树造林之外,还可以运用分层造林技术,可大大提高造林效率、降低造林成本。当然,要想良好地展开分层造林,首先就需要种植人员能够遵循林区树种多样性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方面,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树木品种,进而了解不同品种树木的生长特点,选用适宜一同生长的树木品种。其次,根据造林需要,严格地检查苗木的质量,选择生命力顽强、生长状态良好的母本树种,之后从母本树种上选择较为硬朗的枝干或者根茎,利用工具砍断或者剪断,再对枝干或根茎予以栽种,予以适当的水肥管理,促使其能够良好生长成树苗,再逐渐生长成参天大树[5]。
三、山区造林管护对策
(一)封山管护
所谓封山管护,就是对之前已经被遗弃的山区林地予以封闭,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管理。为了促使山区树木能够健康且良好地生长,实施封山管护,一方面需要管护人员能够做好山区林地的巡查,了解其实际情况,进而客观分析山区造林可能遭受的负面影响,进而制定针对性的管护措施,对山区林地予以针对性的管理,比如设置栅栏等做法,禁止他人进入林区,破坏树木等。另一方面全面总结以往种植经验,明确山区造林可能面临的困难,比如病虫害暴发、地势不平等,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方案,以便相关种植人员能够悉心管理树木,促使树木能够良好生长,进而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提高当地农户的收入;创造较高的生态效益,促进山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幼苗管护
山区造林之中幼苗管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若管护不当,那么可能出现幼苗遭受病虫害侵袭、水分不足等情况,导致其生长状况不佳,甚至枯萎死亡。为了避免以上情况发生,需要相关管护人员能够高度重视幼苗管护工作,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可行性的管理计划。也就是考虑到幼苗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且抵抗力较弱,需要根据树苗的生长特点,结合幼苗的生长状态,进而适时展开割灌作业、扩穴作业、施肥作业、病虫害防治作业,促使幼苗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在光合作用下良好生长,提高其成活率[6]。
(三)做好牛羊管理
对以往山区造林、护林实际情况予以了解,时常出现牛羊践踏的情况,导致树木受损严重,不利于促进树木良好生长。经进一步分析,主要是我国颁布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山区农户发展养殖业,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户进山放养牛羊,进而造成树木被践踏。为了能够改变此种局面,促使山区林业持续且良好发展,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比如拉网封育、开挖壕沟以及种植畜牧过敏物隔离带等等,将畜牧隔离在造林区域以外,更好地保护林木的同时不影响畜牧放养。此外,还需要相关部门能够组织开展护林宣传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快手账号等新媒体平台来宣传山区造林、护林的重要性;通过拉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线下宣传,促使当地人民能够正确认识与了解山区造林,从而提高他们的爱林意识,积极遵循相关规章制度,不在造林区域内放牧,同时监督、举报破坏林木的行为。
(四)加强病虫害防治
良好地开展山区造林护林,还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促使树木持续健康生长,逐步扩大林木的覆盖面积,更好地发展林业。但总结以往山区造林经验,林木养护期间容易爆发多种病害或者虫害,严重侵害树木,导致其生长状况不佳,甚至枯萎死亡。对此,相关防治人员需要调查研究往年山区造林、护林期间容易发生的病害和虫害,掌握其发生特点。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性的防治方案,通过实施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或者化学防治措施,及时消除病虫害,保护树木,促使其良好生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关部门还要合理安排管护人员,增加一线管护巡查力度,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迹象,予以针对性处理,避免病虫害大面积暴发[7]。
(五)做好灌溉管理
由于山区地势凹凸不平,相应的部分林木难以吸收到充足的水分,良好生长。所以,在加强林区树木管护之际,需要注意了解树木生长情况,同时关注当地气候变化情况,如若出现持续干旱天气,那么需要做好林区灌溉工作。一方面,通过灌溉工作可以及时地为苗木补充水分,确保苗木生长过程满足对于水分的需求。
同时,还要切断土壤毛细管,降低土壤的蒸腾作用,必要时可以对一些苗木进行覆盖地膜处理,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另一方面,由于山区的灌溉条件有限,一般灌溉工作要靠老天照顾,对于精品工程的要求高,主要采用挖旱井浇灌的办法解决。
(六)健全山区造林管护制度
科学合理地展开山区造林管护,促使树木良好生长,需要有健全的、完善的管护制度做支撑。基于此,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政策法规,同时明确当地政策要求,结合当前山区造林管护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进而积极探究和创新山区造林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范围、管护内容、管护要求及相关细则,以便充分发挥约束作用和规范作用,保证各项管护工作规范合理、有依有据地落实,切实有效保护树木,促进山区林业发展[8]。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指导下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凸显出来。但对我国山区植树造林的实际情况予以了解,因区域的特殊性,加之部分人民思想认识不足,未能对植树造林予以高度重视,科学合理地进行树木种植与管护,导致树木生长状况不佳,林业发展不理想。对此,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发挥领导作用、组织作用,组织种植人员选用适合的造林技术进行树木种植;同时制定保护制度,促使管护人员能够规范地进行封山管护、幼苗管护,促使树木良好生长,逐步扩大树木的覆盖面积,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宁. 山区植树造林技术要点与管护措施 [J]. 新农业, 2021, (19): 48-49.
[2]毛军. 渭源县北部干旱山区造林技术探究 [J]. 南方农业, 2020, 14 (08): 83+87.
[3]杨锐. 干旱半干旱地区荒山造林技术——以甘肃某地为例 [J]. 林业科技情报, 2023, 55 (01): 69-71.
[4]严伟红. 磁县石质山区侧柏大苗造林技术要点 [J]. 河北林业, 2022, (03): 34.
[5]郭强. 荒山造林树种的选择与造林技术探析 [J]. 种子科技, 2021, 39 (18): 111-112.
[6]刘小燕,叶林妹,赵雪康.浙南山区防火树种选择及育苗造林技术分析[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02):26-28.
[7]张兴锐,张晓婕,蔺相达,等. 邯郸市太行山区石质山地造林技术探讨 [J].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23, (03): 1-3+6.
[8]白彩对. 关于定边县山区植树造林技术与管护 [J]. 种子科技, 2019, 37 (12): 84+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