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域下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文旅融合、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
正文
一、引言
1.1 文旅融合的概念及其对文化遗产旅游的意义
文旅融合,即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是指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通过旅游活动来传播和弘扬文化,同时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
文旅融合对文化遗产旅游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文化遗产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旅游活动,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播,提高了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2)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旅游活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经济支持,使得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3)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文旅融合有助于培育和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4)丰富旅游体验:通过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5)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文旅融合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与发展。
(6)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文旅融合使得旅游目的地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
1.2 当前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面临的问题
在当前的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中,普遍存在旅游产品单一和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的问题。许多文化遗产旅游地未能充分创新,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未能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导致游客体验单一,缺乏吸引力[2]。
二、文献综述
在综合评述国内外关于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的研究成果时,普遍认识到文旅融合对文化遗产旅游的重要性和潜在价值。研究成果普遍强调了文化与旅游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并通过文旅融合实现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3]。同时,研究也指出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对文化遗产本真性和多样性的威胁,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当前研究的主要观点包括:文旅融合能够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性开发需要平衡文化与商业的利益,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社区参与和文化主体的参与对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创新的旅游产品和体验设计是吸引游客、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现有研究对文旅融合的实证分析较多,但理论构建和深入机理研究相对不足;二是对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的长期影响和动态过程研究不够充分;三是在研究方法上,较多依赖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和实证模型的应用相对较少;四是对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国家条件下文旅融合模式的比较研究不足。
三、文旅融合视角下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的策略
3.1 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设计旅游产品
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应将物质文化遗产的实体展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相结合。例如,在博物馆展览中引入现场艺术表演,或在历史建筑中展示传统手工艺制作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静态的文化遗产,还能亲身体验到文化遗产的动态传承,从而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入的文化体验。
3.2 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创新
(1)开发基于故事叙述的旅游产品:
深入探索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将故事叙述融入旅游产品,加深游客的情感联系和体验感受。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推广文化遗产的故事,吸引更多游客的注意和参与。
(2)采纳数字技术和新媒体工具:
使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能够以虚拟方式游览和感受文化遗产,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的旅游建议和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参与度。
3.3 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优化供给侧结构
(1)专业人才的培育:强化文化遗产旅游领域的专业人才培育,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实施文化遗产旅游的专业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4]。
(2)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利用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改善文化遗产地的基础设施,以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的资金援助,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的投资。
(3)旅游产业链的联合发展:推动旅游产业链的联合进步,整合文化资源与旅游服务,提供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加强旅游产业链各部分间的合作与协调,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产业的共同发展,提升文化遗产旅游的整体竞争力。
3.4 强调需求侧改革的重要性
(1)旅游市场推广:强化旅游市场推广,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以及与其他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合作。通过这些方法,提高文化遗产旅游的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2)市场和数据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利用这些信息,创造满足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3)促进游客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游客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唤起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鼓励游客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如志愿服务、文化体验活动等,使他们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分子[5]。
3.5 保护性开发目的地的措施
(1)制定和执行保护性开发计划:制订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开发计划,以确保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和谐共进。计划应涵盖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开发策略、执行步骤和评估体系。
(2)建立和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体系:制定和强化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和责任。加强对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的监管,确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3)促进社区参与合作:增强社区宣传,使当地居民成为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者。与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合作,共同推进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性开发。
四、案例分析
4.1 成功案例:
(1)大唐不夜城:位于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通过融合盛唐文化元素和现代商业、休闲娱乐,成为一个火爆的商业中心。
(2)陶溪川直播基地:景德镇的陶溪川直播基地,结合了文创和直播电商,成功提升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知名度。
4.2 失败案例:
(1)成都龙潭水乡:这是一个投资规模达20亿的项目,但最终失败。失败原因包括文化项目与设计定位失败,建筑风格没有体现特色,设计混乱不分主次;营销模式、后期运营和推广与初期开发模式不同。此外,龙潭水乡低估了成都人的消费需求,文化灵魂不明确,商业思路老套,没有自己的商业特色和亮点,无法留住人心。
(2)白鹿原民俗文化村:这个项目位于西安的白鹿原,总投资2亿元。它在开业初期吸引了大量游客,但很快人流就开始下降。主要问题在于民俗村的人造景区一味模仿,大同小异,配套不齐全,商铺招商困难,导致主营业务是小吃。此外,民俗村没有认真调研定位就快速上马,结果造成业态单一、招商难以为继、持续吸引力不足,文化内容千篇一律,文化特征表现不出来就很难激发需求。
4.3 经验教训
首先成功的关键在于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确保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失败的原因通常是由于缺乏规划、忽视文化价值和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再次社区参与和文化主体的参与对于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最后未来的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和管理措施。
五、总结与讨论
本研全面探讨了文旅融合对文化遗产旅游保护性开发的重要性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文旅融合不仅为文化遗产旅游增添了丰富的资源和素材,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还通过旅游活动有效地传播和推广了文化,实现了文化与旅游的共同发展。然而,研究也指出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可能对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和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潜在矛盾。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采取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和管理措施。同时,需要进一步探讨文旅融合在不同文化背景和国家条件下的模式和效果,以及如何更好地平衡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于新兴的数字技术和新媒体手段在文旅融合中的应用,以及其对游客体验和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常士訚.速成的民族国家及其凝聚力问题——以多民族发展中国家为视角[J].贵州省党校学报,2022(5):36-43.
[2]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9-100.
[3]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J].旅游学刊,2020(3):62-71.
[4] 李旭.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融合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02)
[5] 文斌;李晶晶;胡娟娟;陈佳佳;胡妍妍.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以大运河(安徽段)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3(04)
作者:瓜州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心 王丰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