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对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求职的影响与对策
摘要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高职院校 应届毕业生 求职对策
正文
一、何为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又称非对称信息或不对称信息,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且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核心概念在于市场中各方主体对信息的掌握程度并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性不仅存在于买卖双方之间,也贯穿于企业的内部决策、政府与市场的互动等多个层面。其产生根源在于信息获取、处理与传递的成本差异,以及个体或组织间知识结构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
信息不对称理论主要包含三个基本内容,首先是信息分布不均匀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或组织对同一事物的了解程度可能存在巨大差异,这种信息分布的不均匀性对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信息在交易中的价值。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往往能够利用这种优势获得更多的利益,信息的获取和传递在交易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最后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必要性。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负面现象。
以上三点揭示了信息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市场交易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为人都是具有理性的,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关注信息分布的不均匀性,重视信息在交易中的价值,并积极寻求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院校应届毕业生求职现状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在现代社会,求职已成为每个人生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在求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却时常困扰着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这种不对称不仅影响着求职者的成功机率,也影响着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和团队建设。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与政府、学校与应届毕业生、学校与用人单位、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与政府、应届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
1.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这种现象源于双方在信息获取、处理和理解上的差异,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虽然简历、面试和背景调查等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求职者的基本情况,但难以完全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潜力,难以全面了解应届毕业生的真实能力和潜力。此外,由于市场上存在大量求职者,用人单位往往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这也增加了信息获取的难度。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无法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和岗位需求,导致在求职过程中难以做出明智的选择。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可能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对应届毕业生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承诺模糊的福利待遇,进一步加剧了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学校虽然努力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和技能培训,但往往难以很快跟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完全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这导致一些学生在毕业后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顺利融入职场。而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仅凭简历和面试表现难以做出全面判断。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可能过于注重学生的学历背景和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其实际工作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软实力,这也可能导致招聘到的人才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3.高校与应届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应届毕业生在报考专业时没有获取到专业和就业市场的真实、全面的信息,导致一些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基于片面的了解而做出并不适合自己的决定。高校提供就业指导时,往往侧重于传授求职技巧、简历制作等表面层面的知识,而对应届毕业生真正需要的职业规划、行业分析、职场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却相对匮乏。这使得学生在面对就业市场时,往往感到迷茫和无助。此外,高校与应届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体现在对实习和就业资源的分配上。一些高校在资源分配上可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导致一些优秀的应届毕业生无法获得足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从而影响到他们的职业发展。
4.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使命,而社会则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舞台。然而现实中,学校的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部分差距,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却是多元化的,除了理论知识外,更加注重实际技能、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由于学校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有限,因此对于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导致学校在制定教育政策和教学计划时难以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5.高职院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高职院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往往源于双方在信息传递和接收环节上的不畅。高职院校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拥有大量的教育资源、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但对于政府的政策导向、资金支持和市场需求等信息了解相对有限。而政府则作为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行业需求和人力资源配置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但往往难以直接触及到高职院校内部的运营细节和专业特色。这种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存在沟通障碍和误解。
三、信息不对称对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求职的具体影响
1.就业机会不平等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问题不仅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更是对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深入分析并寻求解决之道,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现象进行更为细致的探讨。
首先,就业机会不平等体现在多个层面。地域差异是其中之一,发达地区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对匮乏。这种差异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流动失衡,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无法在其家乡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更为发达的地区谋求发展。其次,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就业机会平等的重要因素。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学校,这使得许多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在求职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可能因为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而无法获得心仪的工作,而那些拥有优质教育背景的人则更容易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此外,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也是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在职场中,女性往往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她们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与男性同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年龄歧视也普遍存在,年轻人在求职时可能更受青睐,而中年人或老年人则可能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2.求职成本增加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就业市场的日益竞争,求职者们普遍面临着求职成本增加的困境。这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成本的上升,更在于时间、精力乃至心理成本的不断攀升。在经济层面,求职成本的增加尤为明显。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许多人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制作精美的简历、拍摄专业的求职照片,甚至购买昂贵的职业装。此外,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培训以及远程面试所产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或者经济条件有限的人来说,这些费用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3.导致毕业生盲目择业
由于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信息缺失,大多学生在入学时盲目追求热门专业,毕业时为了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导致就业期望过高;同时,由于择业市场信息的不完全性,行为主体因受其他人行动的影响,进而忽视自己的私人信息而模仿他人行动的决策行为,导致后继毕业生不得不通过观察先行毕业生的择业行为来获得或推理信息,这种信息如此强烈以至于忽略了他们自己的个人信息,而跟随其他“羊”走的“羊群行为”,羊群行为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争着去某些单位,而另一些单位则无人问津。因而,总体上表现为大学生的相对过剩。
四、高职应届毕业生如何应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求职就业
1.政府引导,全社会形成合力监管。
全社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就业机会的平等。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从而增加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其次,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同时,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积极消除性别和年龄歧视,为每个人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就业机会不平等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来推动就业市场的公平与正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价值。高校、用人单位要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
2.高校要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都在不断变化和升级。高校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趋势,深入了解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这些需求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同时,高校还应与企业和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方向和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开展科研实践项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能;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化需求。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制定符合自身兴趣和特长的职业规划,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3.应届毕业生自我提升综合能力。
应届毕业生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如参加校园招聘会、浏览企业官网和社交媒体等。此外,他们还可以向身边的同学、老师或前辈寻求建议,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脱颖而出。除了专业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在人际交往、沟通表达、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进行锤炼。在人际交往方面,我们应当注重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和礼仪素养,积极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同时,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沟通表达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口才和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参加演讲比赛、写作培训等途径,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此外,还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避免产生误解或冲突。在创新思维方面,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固有模式。可以通过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实践项目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团队合作方面,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力。可以积极参加团队项目、志愿活动等,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团队的成功贡献力量。同时,还要学会处理团队中的冲突和分歧,维护团队的和谐稳定。综上所述,作为应届毕业生,我们应该注重自我提升综合能力,不断锤炼自己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捷.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及解决措施[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09-25
[2] Perry S,Albright E.The WEB Project:Year 3 Evaluation[J].RMC Researeh Corporation,1998.
[3]姬昱,.江西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 [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20-06-30
[4] 江世银.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消费信贷市场[J].经济研究,2000(6):19.
[5] 许潭.基于胜任力的建设领域职业人员评价体系以及应用研究 [D] 广东 : 深圳大学 ,2018.
[6] 陈琦,王瑾.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J].轻工科技,2019(11):125-126
[7] 胡莹.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理论研究[J].营销界,2019(09):248-249
作者简介:宋真(1986-06)女,湖北随州,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