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课程体系改革的构建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岗课赛证融通”;中职;课程体系改革
正文
引言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的开发,已成为当代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基本思想是把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但是,要想有效建立一套包括专业课程、竞赛和证书在内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岗课赛证融通”背景下中职课程体系改革面临的困难
(一)课程内容理论性与实践性不相协调
职业教育就是为满足社会企业和产业需求,在某一专业领域内,培养具备相应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但是,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注重专业课程内容与取向,往往是以基础教育为主。无论基础课或专业课,所选的内容都过于繁杂,学生又不愿意舍弃过多的东西,个性过于强烈,常常很难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1]。同时,在有限的教学时数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自己职业能力的时间大大缩短,从而造成了对专业知识的不理解,造成了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不满意。
(二)实践教学环境与企业现行发展脱节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不论是国营、民营、大型或小型公司,其可持续发展都必须与科技进步同步,主动地进行调整与转变。近几年,各行业对技能和资质的需求都有了很大提高,所以,中职院校学生不能很快达到企业技术岗位的基本需求。因此,中职院校必须改变这一不利的就业倾向,调整专业训练,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与改变十分重要。由于难以在短期内高效率地扩展训练设施、设备升级成本高昂、设备数目不够等,因此,在实际训练领域,难以采用新的技术创新和备选方案。由于缺少实际操作环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较慢,且学历与新技术、新技能存在一定距离,致使其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脱节。
(三)教学师资团队能力跟进力度待强化
在目前的教学师资状况中,存在着两个尤为敏感的问题:一是具有专业技能的师资数量偏少,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老师,其年龄偏大,大部分老师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有些有实际能力的老师已经离职。他们具有较好的动手能力,但学习能力较差。二是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师资力量。由于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大部分青年教师要么是大学毕业,要么是高级职称,他们具有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但缺少实际经验,并没有相应的动手能力,因此,要想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就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二、中职“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构建以“岗课赛证融通”为主体的综合性课程体系,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实践证明,把课堂与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增强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透过将所学课程与实际工作情境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及运用所学知识,并能较好的处理复杂工作。同时,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沟通技巧,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是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岗课赛证融通”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这些重要品质,让他们在团体中变得更加有价值,也更加有影响力。科学的管理原则与实验数据为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提供了依据,对事业发展和学生的提升都有很大帮助[2]。另外,以“岗课赛证融通”为核心的课程设置,亦可提升院校的凝聚力与公信力,一起参加训练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归属感。
(二)促进学生职业发展
研究显示,“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持续拓展其事业发展空间,并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发展途径和就业机遇。首先,整合“岗课赛证融通”的在职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知识与技巧,以提升其竞争力及未来的就业机会。经过系统的进修,学生们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掌握与工作岗位有关的重要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面对不断改变的工作环境时,更好的应对各种问题,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其次,“岗课赛证融通”的训练计划,可以藉由认可各层次的资格,而提升学生技巧,持有该认证的学生在企业中更容易得到认同,也更容易得到高层职位。“岗课赛证融通”的综合性项目,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并对其进行资格认证,从而让他们在学习时更有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生涯做好规划。
(仨)增强学生凝聚力
构建包含“岗课赛证融通”的完整课程体系,是提升企业凝聚力与公信力的关键。首先,这一系统的设立将有助于加强院校学生的凝聚力。透过发展及执行训练课程,院校可在各层次及各行业内,为学生提供进修的机会,让学生能在工作中获取更多的技巧及知识,这样的交叉学科学习与交流,将打破各部门间的隔阂,增进各团队间的协作与交流。透过参与活动,学生可藉由参与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与认同,并增强组织内的凝聚力。其次,设立“岗课赛证融通”完整的课程系统,也能提升院校的知名度,这一制度能够吸引更多有专长和知识的学生进入企业,充实员工队伍[3]。同时,这种学习制度的开发,也使各个组织有机会同外界合作伙伴进行交流。透过公开的课程及多元化的参加者,院校能够与其他团体、企业或个人,建立更为广阔的连结与合作,并增进与外界的交流。
三、中职“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需求调研与课程规划
需求调研与课程规划是构建与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一体化学习体系的关键,目的是为了更好理解企业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准确的方向。在此基础上,院校可以对企业内各岗位所需的职业素质、目前学生的素质及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对专业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与规划。以需求调研为基础,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是建立“岗课赛证融通”完整课程体系的重要保证。在教学计划中,应将下列内容纳入考量:首先,按照专业的种类和等级,明确所需涉及的知识范围以及所需资质。同时,课程也要符合产业潮流及岗位变化的需要,以最大限度迎合不同岗位的需要,同时注重多学科交叉、全面的素质开发。其次,课程设计也要兼顾各学科的层次性与连贯性,保证各学科间的衔接与发展,使学生能够系统化掌握与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巧。另外,弹性设置也是课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方法及选修课,要结合教学进度及学生的个别需要,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二)理清“岗课赛证”融通逻辑
中职教育培训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重点,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估,提升职业技能,明晰“岗课赛证融通”的逻辑。“岗课赛证融通”的整体逻辑,就是要把企业岗位、竞赛项目、证书、课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新时代,要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创业是学生的学业目标,具有竞争力的课程是他们的学业成就,认证是他们的学习价值,课程是他们的教材。“岗课赛证融通”是对知识链要求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中职院校可藉由“职场竞争”理念,为社会培育高质量的人才。另外,教师要把有竞争力的资源融入教科书,把教科书和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考试转换成竞争性的方式,按照竞赛方式获取课程的结果,把专业教学内容融入到竞赛中去,充分展示“岗课赛证融通”的总体价值,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建设“岗课赛证”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要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精准化”的服务,塑造中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感。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职业学校按专业需要将其进行分类,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促使全体学生都遵循其职业资质的核心准则,指导学生们结成伙伴关系,创造出一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反映出个体的学习观念,提升学生的创造力[4]。中职院校在课程评价系统中,把学生的贡献、专业能力、专业程度、证书状况等都列入课程评价系统,建立一个全面的评价系统,把“岗课赛证融通”列入课程系统中。在信息化背景下,中职院校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网络学习平台和云技术等进行有效地运用,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无线通讯。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职业生涯的虚拟情境,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全面认识,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岗课赛证融通”的观念下,中职院校应协助学生制订合适的发展计划,改善学习成效,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观念。
(四)师资队伍建设与资源整合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要对现实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对学生的职位需求进行系统性分析,就能查明必要的专长和技巧,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用个人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精确识别出目标人群的训练需要。第二,资源整合是“岗课赛证融通”体系顺利推行的关键一环,这涉及到将不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内部资源包括在某一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公司内部人员,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知识分享平台。外部资源包括职业教育机构、网上教育平台等,将其整合在一起,就能构建出多样化的教法,以适应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同时,也能为学校老师提供专业的个人发展与训练,为广大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这可以通过组织内外的培训、讨论会、学习社群等方式进行。在此基础上,构建师生间的交流协作机制,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增强教学资源的互补。
(五)学习管理与效果评估
首先,师资力量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师资训练及进修计划是一项重要手段。大量的研究显示,通过定期的教育培训、讲座、学术交流等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增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与运用。同时,引入高质量的师资,对其进行督导、引导,也是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有研究显示,适当的教材设计、个案研究及实践机会的安排,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5]。另外,学习效果也要定期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帮助老师与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展,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强有力的反馈与学习体系,能够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
(六)促进“三教”改革成效
通过“岗课赛证融通”方式,老师可以随时了解自己在专业训练方面的缺陷,要想满足教学的持续更新与需求,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主动地与新技术、新流程、新标准相结合,通过不断地学习,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真正实现提升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技术、新流程和新准则的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对专业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并对专业训练方案进行修改。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老师可以具备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实习经验,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改进自己的实践经验,持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通过职业训练渠道、参加职业技能训练比赛等方式,强化教师对职业训练的反思与研究,并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相结合,对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探索混合教学、模块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为“岗课赛证融通”体系改革提供教学依据。
结语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在当今教育领域备受关注。其核心理念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岗课赛证融通”是一项在教育界进行的创新性尝试,它对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大量调研,教师队伍的建设、资源整合、培训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是“岗课赛证融通”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推动“岗课赛证融通”这一综合性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程丽红,冯双林.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风,2024,(08):25-27.
[2]朱梓中.“岗课赛证”融通现状及其实现路径与措施研究[J].汽车维修与保养,2024,(03):81-82.
[3]刘旺林.岗课赛证创一体化融通的实施策略[J].科教文汇,2024,(03):135-138.
[4]秦国锋,李国帅,杨雯铃,黄良永,糜沛纹.“岗课赛证”融通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范式转变与多元路径构建[J].职教论坛,2023,38(11):47-54.
[5]秦国锋,李国帅,糜沛纹,李铭,郑立云,张云莉.“岗课赛证”融通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要义、策略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2,43(32):4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