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策略论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杨春凤

荔浦市蒲芦瑶族乡中心小学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的升级,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渗透文化意识,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把文本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和内容相融合,用更高效的教育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文化意识。本文以多年的英语教育实践为基础,探讨在小学英语中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对策,以帮助英语学习者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渗透;策略

正文


引言

把文化意识的内容融入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计划,把文化意识因素科学地应用到英语的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方式,把文化要素都表现出来。使学生既能熟练地掌握基本英语知识,推动文化自觉发展目标。

一、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培养英语的语言感知能力;因此,小学英语老师要重视英语课堂的建设,及时地对英语课堂进行改革,以达到培养英语语感的目的。这对提高英语水平、提高阅读水平非常关键。此外,若学生较注重英语的掌握,则可搜集写作素材及英语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英语的文法与词汇。第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育学生的情感。在小学英语课本中,阅读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老师可以给学生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短文。在阅读与研究上,同学能协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为孩子们带来正面活力和正面心态。英语教师应将英语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阅读方式相联系,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质量。

二、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可行性

培养学生的能力。将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文化意识的培养目的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者都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使文化意识的渗入变得更加可行。小学英语是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其与文化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外的文化。第二,课程内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英语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学科,是文化和生活的重要载体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有许多与其相关的文化内涵,并逐渐与其相吻合。由此可见,在小学英语课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英语课程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二)必要性

第一,传承优良的传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独特的文化,而文化是国家长期发展、延续下去的根本。中华的优秀传统,既是我们民族的自豪,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结晶,它所蕴含的丰富的哲理,在我们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牢记历史,方能向前看。所以,我们更要把中华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下去。第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当今世界,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与自然的交往日益频繁。在这种情况下,英语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一个主要手段,其中包括不同的语言特征,因此,它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情况下,将文化意识融入小学英语教学中,既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国外的优秀文化,又能拓宽学生的英语眼界,使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得以更好地发展。

、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第一,融合的角度不对。英语老师还未真正地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许多调查发现,在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文化渗透的观念,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这种观念上的缺失。因此,在英语课程中,学生对其进行的语言学习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其对学生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老师认识到了渗透的重要意义,但因为没有对其文化意识和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得学生不知怎样进行渗透于是,对文化意识的渗透也就渐渐成为一种空话。第二,融合方式有欠科学;大多数英语老师都觉得把某些民族文化的东西与英语结合起来会很难,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影响文化意识渗入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的小学生还很年轻,没有自己去探究文化意识内容的习惯,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导致学习成效不佳,这也是影响文化意识渗透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原因

第一,没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正如前面所说,小学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重要载体。当前,国内中小学使用的英文教科书大多都是国外的生活常识和优秀文化,而对我们国内的了解却很少,这就造成了用英语来进行中国文化交流的困难。第二,我们没有充分运用好优秀的传统文化。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普遍存在导致了重视外语文化,轻视本土文化的现象,这种做法利于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渗透。

、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渗透策略

(一)挖掘文化意识资源

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缺乏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观念的深入,主要是由于许多老师对其教学方法的误解。长期来看,学生也将逐步忽略对自身的文化自觉的渗入。其实,在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存在着大量的文化自觉成分,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发掘。在实施这一过程中,必须对英语教科书进行全面研究与剖析,从中挖掘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以此为英语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拓宽英语的知识面,又能逐渐培养出一种新的文化观念。

例如,在教学“London is a big city.”中,老师可以通过对英国首都伦敦最有名的白金汉宫的介绍,进行一次对外国文化的体验。其次,老师还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对伦敦地标性建筑物的介绍和描写,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国家的认识。老师也可以要求同学们用英语来描述学生最喜爱的城市和地区。又如,在教学“I’m in New York now.”时,老师可以把自己的旅行规划告诉孩子们,同时把英语的基本结构融入课文当中,这样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节英语的主要知识。其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对不同民族的认知能力。

(二)创设文化意识情境

许多同学对文化的理解并不相同。认为中华的文化才是最合理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其他的文化时,会出现一些负面心理,妨碍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渗入。要转变这种观点,老师可以与具体的内容相联系,创造一种文化意识的情景,用这种情景给学生展示不同的文化中的亮点,逐步地把正确的文化意识灌输给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加深对外国的优秀文化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文化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这一课中,老师要营造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景:小朋友,你到哪里旅行了?这些地区的习俗是怎样的?这个时候,同学们开始说起了自己在国外的见闻,还有各地的风俗习惯。其次,老师可以导入这一节所要讲的东西:第一,林玲给阿米和斯敏看了一张她与她的家庭出游的相片;第二林玲一家三口到新疆旅游的见闻。此外,还可以要求同学们记录学生的旅行体验,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又达到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目的。又例如,当我们读到一句“Will it be hot in Haikou?”时,我们会发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营造一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景,让学生看一张中国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到各地气候的不同。在此期间,同学们还能学会一些与天气有关的词汇,例如cloud,weather等,并指导学生使用英语的句式进行交流,这样也能加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三)创新英语词汇教学

英语单词既是构成英语语句的基本要素,又是构成英语语篇的基本要素,同时又含有一定的文化认知成分。因此,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既要有较大的词汇量,又要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为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必须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改革,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独特之处。老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英语单词来展现相应的文化知识,营造出一种更好的文化气氛,逐步地将英语的学习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英语的语言知识能更好地融入语言中去,使学生迅速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之中。

例如,学到“Do you like meat?”的时候,就会发现这句话的意思。因为该章节中包含了大量与食品相关的英语单词,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首先,老师要改革英语的单字,不要让学生去教授英语的单字,要让学生思考:「请大家思考一下,东西方的饮食有什么不同?我国的特色菜是什么?西式食品有什么特点?一些同学也许会说我国传统美食是饺子,粽子;一些同学也许会说西式食品有汉堡,炸薯条等等。

其次,老师可以引导同学们考虑怎样用英语来表现中国菜,并通过英语语言来解释汉堡包、炸土豆条,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不同的语言。用这种方法来进行英语词汇的学习,既能让孩子们快速地进入到背字的情境中,又能促进对语言中的文化认知的渗透。又例如,当我们读到“What do you want to eat?”时,我们会发现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还可以用中国和西方的美食来进行文化教育,将文化意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经过前面的学习经历,学生们将会迅速地习惯这种英语课程,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当中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介绍一些有关食品的词汇,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的不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

(四)有效利用第二课堂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意识的渗入绝非一日之功,仅凭老师们对其进行的渗入显然不足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意识的渗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扩展课堂教学内容。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实现对学生的跨文化教育。针对英语课本的具体情况,通过演讲比赛、辩论会、读书会等形式开展相应的英语实习,使其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

例如,当我们教“Can Sam play football?”这一课的重点是提问对方有哪些方面的技能和专长。首先,老师可以安排一系列的课余运动,例如打乒乓球等,并运用本单元所学到的知识,来检验同学们的特长和水平。其次,通过将乒乓球运动员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等运动项目,通过对运动员进行文化教育,让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一种自豪。另外,我们也可以开展诸如踢羽毛球这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让学生运用英语来进行交际,提高英语运用的效率。又如,在教学“lt’s more than twenty thousand kilometers long.”这一课中,要求学生使用英语句型描述一个地方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自己的故乡和国家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英语手工报,向学生展示学生的故乡和故乡,激发学生对英语的了解,了解英语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喜爱。

(五)开展英语阅读教学

在小学阶段,有关文化意识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枯燥,这是由于一些文化意识的内容要靠学生自己去感受和领悟。英语的阅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小学英语老师在阅读课中进行恰当的语言教育,使其成为一种在课堂中渗透的有效途径。针对不同的学习环境,老师要给学生大量的英语读物。通过这种方式,既能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英语的主动阅读,又能使学生在阅读时感受到所包含的各种文化元素。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教材进行适当的选用。小学生由于年纪小,对小故事更感兴趣,而许多童话都包含着一定的文化成分,所以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东郭先生与狼》、《愚公移山》、《鹬蚌相争》等童话。透过以上英语读物,同学们不但能读到许多趣味盎然的短篇故事,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能学习到人生哲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英语的指导,从而达到英语与文化两个层次的同时提高。老师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需要,为学生挑选一些英语图画书。比如,老师可以选择一本英语绘本David goes to school,这本书的内容很明确,英语语句也很简单,很符合孩子们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结束语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意识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对此,小学英语老师必须重视对英语材料中的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育,并主动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优良文化进行深入理解,使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学生在文化意识的浸润下,更好地树立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韩小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J].长江丛刊,2020(28):69+91.

[2]王英科.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融入文化意识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42.

[3]于艳.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J].校园英语,2020(16):111-112.

[4]贾慧.德育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海外英语,2020(14):207-208.

[5]王晨宇,刘冬梅.小学英语教材中文化意识探究——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教材为例[J].文化意识校园英语,202136):164-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