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创新研究与思考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孙增瑄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济南250307

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不断促进声乐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改变,也推动了高职音乐教育中声乐教学产生更高、更强的目标要求。在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发展中,声乐教育只有对应时代的需要,在持续地积极实践探索中,不断催生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及理论的创新,推动声乐演唱教学能力的提升,才能培育出有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力的音乐人才。为此,本文从探索研究高职声乐教学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思考分析提升高职声乐教学水平的创新路径和方法,旨在提高声乐实践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能力,希望能对高职音乐教育声乐教学的发展创新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音乐教育;声乐教学;创新;教学效果

正文


声乐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育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面对当前时期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和与日俱增的文化氛围,高职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声乐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其能否成为未来艺术教育职场中中流砥柱的主要因素。现阶段,虽然高职声乐教师们都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但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基础薄弱、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较陈旧等现状,许多高职院校的声乐人才培养仍在出现:教学效果较低、学生就业困难、社会专业认可度差等问题。因此,声乐教学中研究实施创新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实施有效的声乐教育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升华教育水平,对于高职院校声乐人才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

经过多年的高职声乐教学实践,笔者对于高职声乐教学创新的的思考研究有以下几点。

一、从兴趣出发,以趣促教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因此,发掘学生的声乐兴趣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可采取以下教学手段。第一,对于声乐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要具备规范科学的声乐演唱方法,熟练掌握正确的演唱技能,例如,普契尼《我亲爱的爸爸》,歌曲表达了女儿诚挚的祈求爸爸,能够答应自己的愿意,去追逐自己理想中幸福爱情。声乐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作品欣赏后,可以以科学优美的范唱和生动恰当的讲解,将委婉凄美而又打动人心的故事进行演唱表达,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细致、耐心地向学生讲解,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快速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朋友式的师生互动氛围。第二,声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注意从欣赏声乐理论名家、教育名师、音乐歌唱家的音频、视频素材入手,通过与学生共同分享名家作品背后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声乐演唱的热爱,以提高其声乐鉴赏能力和认知水平。例如,浪漫派朱塞佩·威尔第的《饮酒歌》,《饮酒歌》作为歌剧《茶花女》的选段,《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作品,以玛格丽特和阿尔芒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将其谱写成为歌剧,使其不朽。教师可带领学生了解这一名著作品,激发学生作品阅读趣味,进而形成更深的作品体验。第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各种歌唱家的声乐演出、音乐会、声乐大师班及歌剧音乐剧演出,以学校为组织单位,与音乐会、剧院相协调,尽可能让学生去现场观看观摩,切身感受声乐艺术情绪氛围,激发学习演唱热情。总之,学生只有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才会更加自觉地投入精力和时间去探索,去思考,从而更热爱自己的专业,显现出更强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以热爱促学学习、以兴趣促教学。

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高职音教专业学生的声乐基础和天赋各不相同,尤其是存在部分学生以器乐学习作为音乐学习主项,这些学生缺乏系统地学习声乐理论相关知识,因此,声乐演唱的基础能力较为缺乏,这部分学生在歌唱方面的能力和学习进度也相同。所以,针对学生声乐基础上的差异,应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教学措施上,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和分唱法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保障学生声乐潜能得到有效地转化,从而提升现阶段的声乐理论知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嗓音条件,现阶段基础水平,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曲,初级起步阶段的学生可练习乔尔达尼《我亲爱的》、萧友梅《问》、李叔同《送别》等曲目。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练习《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生活是这样美好》《我和我的祖国》等曲目。又如,教师针对声乐专业课按小班授课与大班授课相结合,尤其在小班授课过程中针对相同声部或近似水平的较有基础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歌曲、不同声音规范的中文、外文歌曲去学习和拓展;而在大班教学中以适当调性的,多种体裁的歌曲进行训练,弥补学生基础方面的演唱不足,让其掌握基础歌唱技巧。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针对教学重难点开展分层教学。声乐教师在课前备课阶段,需要针对授课的知识点进行难度上的划分,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认知差异进行授课。例如,教师在开展呼吸的应用教学时,教学的重难点在呼气、吹气练习。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吹唇练习可作为其学习的难点。

除此之外,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发挥引导作用,培养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和习惯,提升学生学习创新的本领。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特性特点,去进行练声曲练习,调整改变练声曲的发音、咬字,尝试体验使用不同的感觉音色演唱歌曲等,以增强其声乐思维与歌唱器官的协调度,使之在声乐学习中具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果。

三、创内容方法,求新求异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是知识的载体,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催化剂。声乐演唱教学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在意识内容方面,声乐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了解最新的歌唱发声理念,熟悉最新的声乐演唱作品。教师要在教学内容方法方面创新,改善更新以往填鸭式教学,努力达成高精的教学效果,还不得不需要根据现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心理,寻找一些当前新创作且符合教学要求的声乐作品作为声乐学习和拓展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可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训练,可以尝试用不同演唱方法演唱同一歌曲,相同的演唱方法演唱不同曲目。如对于一首作品可以稍加改编,并用不同演唱方法演唱,都会体现有别原作品的风貌和感觉。以歌曲《萱草花》为例,《萱草花》较为精简上口,柔情似水,曲中流露出母亲的浓浓母爱,不仅可以用美声民族唱法教唱演绎,还可以采用独唱、轮唱或是编写多声部合唱进行教学,这样在激发学生声乐学习实践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演唱合作、鉴赏音乐等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减少教师教,学生唱的环节,师生双方以合作的方式一同学习演唱,共同参与其中,在具体合唱曲目上,可以是中外歌剧重唱作品、或是音乐剧重唱合唱选段等。通过师生双方合作的方式,不但能够提高了声乐教学作品的难度和层次,进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能力,另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拓展了声乐领域的作品,为下一步更好的舞台实践积累了经验,构建出了互动性强的高效声乐课堂。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同类别或延伸拓展类歌曲的自主学习,通过理解和领悟无形中提升自己的声乐自主性感悟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声乐作品的剖析理解和掌握,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声乐理解和掌握能力。总之,教师应不断的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声乐学习能力。

四、扩教学路径,网络应用

教材和书本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较为有限,然而,声乐学习却是无限的反复的过程。如何在课堂后进行学习,从而利用课下业余时间提高欣赏的水平,扩展声乐的知识,则需要依靠互联网络及相关音乐软件及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互联网络由早期的较单纯辅助逐步成为主流,为广大声乐学习者提供了优良的学习研究和交流互动平台。

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应力图扩展教学路径,应用互联网。在具体策略上,第一,应力图实现互联网与声乐教学相融合。例如,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互联网音乐动向,有效利用音乐伴奏、音乐制作、乐谱等专业网站、论坛,关注短视频应用软件、社交软件公众号、小程序等,通过多途径,广范围关注声乐学习资源,利用高时效的互联网媒体软件下载、购买学习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甚至与网络上国内外的朋友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从而获取声乐最新成果。

第二,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通讯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构建交流平台,分享观看学习优秀歌唱家的直播音乐会等形式多样的视频音频,让学生在业余时间观看学习,教师可选取国外声乐演唱最新成果,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直接交流分享,阐述教学想法,与学生共同分析演唱技巧,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随时为学生传道解惑,为学生声乐学习提供支持。

第三,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高时效性传播性特点,拓展声乐学习模式。教师开展声乐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培养,针对学生特点,打造不同的教学方案。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及时获取各种音乐活动的消息,积极获取相关音乐活动讯息,与学生报名参加或在短视频直播软件平台观看各种直播音乐会、直播连线互动、演唱演出等活动,使学生平时学习的知识理论得到现实的及时的检验反馈,拓宽声乐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音乐风格,探寻自身个性演唱方法,从而积累实战经验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五、造轻松氛围,以情为纽

声乐学习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的活动,声乐演唱教学是情感教学,带有浓厚且多身份的感情色彩。笔者认为,轻松愉悦地学唱心境是歌唱的必要前提,教师要在课堂中努力创造相对自由的、无拘束的轻松自然的教学氛围。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让学生体验声乐学习。在具体路径上,第一,良好的氛围的营造更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作为教师,师生双方需要一定的感情基础,教师通过课堂互动、教与学穿插融合、课下交流培养师徒情,以师徒情为前提保证着声乐教学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通过师生之间的体验与感受交流,这些在声乐领域在无形中又形成了一层友情,像朋友一样诉说提问,点明问题,示范讲解,进而攻克难关,以朋友情为纽带促使教学中的高效性和近距性。第二,培养师生之间的拍档情。教师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师生的演唱合作贯穿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程度上师生作为演唱歌曲的伙伴和搭档,就建立了一定的近似艺术行当中同行般的拍档情。以此拍档情感为纽带进而能推动声乐教学的信任性和默契性。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被拉近,教师能够更为灵活地指导学生完成声乐训练。第三,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氛围。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其声调、表情、遣词用语不能太过严肃,否则,学生则会感觉较为拘束,产生相应的压迫感。导致较为紧张的教学氛围,而学生面对紧张且有压力的环境下,学生往往难以集中精力,无法将身心较全面投入学习演唱和体验中,不利于声乐歌曲的学习演唱。因此,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氛围,例如,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设备,以视频的形式开展课堂导入,在课堂上创设模拟自然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发挥学生的最佳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升声乐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本身而言,一个具有创造力的高校必定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只有学校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才能一步一步地使学校走向卓越。高职教育声乐教学中的创新之法,都是为了培养目标而服务的,能否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最短的时间内,合理便捷的渠道中,在有效的教育方式手段下获得更多的声乐演唱知识及掌握更系统的声乐演唱方法和技能,使声乐课堂教学效率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线上还是线下都能达到最优最大化。声乐教学创新对教师来说,不仅可以招揽和培养更多有条件有能力的优秀学子培育成才,更能促进一个学科、专业乃至学校成长发展,声乐教学的发展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一步步地走向卓越和伟大,这更有赖于每一位教师的不断探索与准寻。

 

参考文献

 

[1]朱珊.解析高职声乐演唱教学水平提升路径[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21.

[2]张禄民.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3]刘粉仙.创新教育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研究[J].北方音乐,2017(16).

[4]高瞻.高职高专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09(07).

[5]梁麓.浅谈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3(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