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研究

期刊: 理想家 DOI: PDF下载

李锐,张燕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530100)

摘要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的班级管理是充满挑战的,需要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特点来选择适合的方法。而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参与,还需要科任教师的协助。目前研究普通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较多,而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的研究较少,且对科任教师班级管理的参与程度的研究较少。 本论文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特校培智班的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研究显示,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参与班级管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参与班级管理意识不强、参与班级管理理论学习不足、参与班级管理角色定位不清晰。


关键词

特殊教育学校培智班;科任教师;班级管理

正文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表示,应加大对特殊教育普及力度和提升教育的水平[1]虽然没有具体规定科任教师的班级管理职责,但强调了教师在特殊教育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强调提升教师在班级管理、学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能力[2]

因智力障碍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故培智班的班级管理有其特殊性。班主任已无法适应智力障碍学生的综合发展,这就求科任教师与班主任协同合作[3]

好的班集体,应该是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建立[4]。目前研究普通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较多,而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的研究较少教师班级管理参与程度研究较少因此,了解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现状对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某特殊学校Q班的科任教师。该校创办2017月,以接智力障碍为主现有五个班级,在校学生69

二、研究方法

(一)访谈法

本研究采半结构化访谈从班级管理的组织建设(组织目标、组织机构、组织规范)、教学管理(班级教学秩序的维持、班级教学的方式方法、班级教学目标的制定)、日常管理(班级环境、学生的管理、学生的评价)三个方面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设计,每个方面设计 2-3 个主要问题,从而形成访谈提纲的整体框架。分别与班主任教师进行面谈。

1.访谈对象

选取Q班的科任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校共有15名教师,本班有教师10名,占据全校老师超过半数,学历、专业、性别等不尽相同。

2.访谈编码

访谈后对访谈录音内容进行了转录整理,开展细致的类属分析,初步建立编码规则,利用Nvivo11.0定性分析软件进行。

通过分析将培智班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进行二级编码,编码示例如表2所示,具体而言:

第一级为组织建设、教学管理、日常管理。

第二级为组织目标、组织机构、组织规范;

班级教学秩序的维持、班级教学的方式方法、班级教学目标的制定;

班级环境、学生的管理、学生的评价。

(二)观察法

利用《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观察量表》,主要从组织建设、教学管理、日常管理三个维度进行观察。

三、某特校培智班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结果分析

(一)班级组织建设方面

1.参与班级组织目标方面

班级组织目标是一个班级组织建设的方向和动力[6]。通过观察了解,该班的班级目标主要是由班主任制定的,并非所有科任教师都参与。通过访谈得知这一方面源于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这是班主任的职责;另一方面,是科任教师自身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班级管理事务。

2.参与班级组织机构方面

的组织机构确保了实现。标准级的组织机构由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卫生委员等组成,旨在监督、指导以及协调班内成员之间的关系。

观察中了解到该校3个班有班委,2个班没有班委。与班主任访谈了解到,该班在选择班委时,主要由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情况来选择,如障碍程度、性格等,并未主动邀请科任教师参与到班委选举中来,而年龄更小的智力障碍班级,并没有班委。

我这个班的班委是我自己来规定的,因为你也知道学生情况特殊,我就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了三个主要的班委,像我们班学生情况稍好且学生年级也大,选择班委还好,比如楼下年级小且障碍程度重的班级是没有班委的,主要靠班主任来管理班级。(H10)

大部分科任教师并未参与班级班委的选举,教师们认为智力障碍学生难以胜任班委工作。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知识、智力障碍学生特点等了解不足。

3.参与班级组织规范方面

班级组织规范是一种规范性准则,是实现班级组织目标的一种制度保证。班级规范主要有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正式的主要包括成文的班规、学生守则、签到签退等成文规范,非正式的包括一些无明确规定的班级传统、班级习惯等。

观察发现该校每个班级教室里都张贴着《中小学生守则》和班级制定的班规,都有正式规范。与班主任的访谈了解到班规的制定主要是由其来制定的,向部分教师征求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班规进行调整。

首先是根据已有经验制定了一些日常的班规,随着跟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后,把需要改正的、制止的行为对学生进行提醒,并写进班级常规,并没有完全让每位科任老师参与,但是也会询问一些意见的。(H10)

对科任教师的访谈发现大多数教师对《中小学生守则》认识不足,不能完全说出,但会利用班规来管理学生。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都应该允许对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而不是班主任特立独行或科任教师对班主任的看法不以为然,只有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双方都能互相尊重, 有计划有商量, 才能真正地做到实质性合作, 优化合作效果[5]

(二)班级教学管理方面

1.参与班级教学秩序维持的方面

教学秩序就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笼罩下,教师和学生双方为了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共同研究某具体的教学内容,并通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媒体及手段,进行双向构建、深入对话和有效合作而行成的一种使师生双方都充分浸染其中的状态,教学秩序不仅是维持课堂效率、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更是教育的长远目标之一让学生在优良的秩序中有序地生活和学习。教学秩序的维持方法有批评、惩罚、说服、树立榜样等。

与科任教师的谈话得知,所有的科任教师都会对违反班级教学秩序的情况进行处理,但在处理方法上,批评与惩罚占4人,说服和谈话占5人。科任教师处理班级教学秩序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在班级教学管理中采取最小化干预方针以最简化的干预手段纠正学生的行为从而在不影响正常教学流程的前提实现最优果。

2.参与班级教学的方法方式方面

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手段,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例如,采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能会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该班教师授课主要采用讲授法。观察了45篇教案,教师都对学生的学情做了具体的分析,了解培智学生的具体学情并在教学中很好的运用。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其认知缺陷,教学方法的选取应该多样,从多维度增加智力障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参与班级教学目标的制定方面

学生的学习成长绝非某一人能包办的, 要管理好一班学生仅靠班主任一人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有全体任课教师的通力配合[7]。访谈得知教师在教学时会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可知,科任教师针对每名学生的不同情况,在教学目标制定时,都进行了分层目标的制定,也针对学生制定了长短期目标,但在落实方面还有所欠缺。

科任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目标设置、也设置了长短期目标。但应加强与班主任间沟通,发现学科间的联系,从而能够更好的设置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

(三)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1.参与班级环境创设的方面

班级环境是学生学习接受教育的场所,既包括硬环境,也包括软环境。班级环境越是良好,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越好,从考勤管理教室等硬环境和班级氛围等软环境开展研究。

考勤制度方面,请假一般是家长在群里说明情况,然后补交假条。访谈可知科任教师上课时都会检查学生到课情况,并主动与班主任了解缺勤原因,确保知悉每位学生在校及安全情况。

教室环境布置方面,观察发现每个班布置了风格一致的主题墙,只是主题稍有不同,有的是麒麟、有的是海鸥。故科任教师没有参与教室环境布置,科任老师也认为教室布置的细节应由班主任老师负责。

2.参与学生的管理方面

学生的管理与指导是班级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班级管理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发现,科任教师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参与程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部分科任教师积极参与了班级的学生管理。他们不仅关注教学,还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但部分教师没有积极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出现问题时主要交由班主任老师处理。

访谈结果显示,科任教师对于参与学生管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往往难以兼顾教学和管理两个方面。另一方面,部分科任教师认为,班级管理主要是班主任的职责。

3.参与学生的评价方面

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学生评价可分为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奖惩与学期连续性的评价[8]

对于智力障碍学生而言,奖罚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观察发现该校每个班里都设置了奖励墙,但是并非每位教师都能加以运用。

从访谈可知,部分教师未及时对学生做出肯定的评价,进行一定的表扬或者奖励。奖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部分教师在使用奖励时,没有持续性,没有真正了解并照顾到学生的独特性,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四、研究结论

1.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参与班级管理的动力

2.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范围狭窄,缺乏培智班级管理的科学理论知识

3.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角色定位不清,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互间缺乏沟通

五、促进培智班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策略

1.强化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意识,增强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动力

2.拓展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管理的途径,学习和掌握教育管理科学理论

3.科任教师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加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EB/OL].(2014-01-08)[2023-08-15].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mrlm/201401/t20140118_66612.html.

[2] 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J].现代特殊教育,2013,(01):4-5.  

[3] 吴科峰.浅论科任教师与班级管理[J].考试周刊,2019(51):184.

[4] 杜玲燕.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多联系[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长沙会场)论文集(一).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教师进修学校;2020: 2.

[5] 田艳,易明荣.小学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合作的现状调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 2019,5(10):231-232.

[6] 郭毅.班级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62.

[7] 宋兰玲.培智班班级管理的原则和策略[J].职业,2017,(34):60-61.

[8] 李学农.班级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0.

李锐,(2002-)女,云南建水人,云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培智教育,通讯作者:张燕,(1982-)女,云南昆明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主要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儿童康复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