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如何提升《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竞争力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张国伟

保山职业学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要

随着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机电技术作为关键领域在工业制造和自动化应用中日益显现其重要性,高职院校在培养《智能机电技术》专业人才方面,面临着如何有效提升竞争力的挑战,为了适应未来工业智能化的需求,提升专业教育的质量和实践能力成为关键任务。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在这一背景下应如何全面提升《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的竞争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科技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智能机电技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业4.0;实习实训

正文


引言:

高职院校在提升《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竞争力方面面临着多重挑战和机遇,随着工业智能化进程的加速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需求增加,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如何在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与时俱进,成为关键。此外还需注重行业对接,积极与企业合作,以实现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培养学生面向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综合技能和创新意识。因此,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通过以上措施提升《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当前高职院校《智能机电技术》专业面临的挑战

1.1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对智能机电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

随着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智能机电技术》专业面临着人才需求的变化和挑战,智能制造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正在改变现代工业的面貌,对智能机电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机电技术已不再仅限于简单的机械操作和基本电气知识,而是需要结合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以实现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现代智能制造业对于掌握这些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更倾向于招聘能够快速适应新技术和工艺的毕业生,这对高职院校《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的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还催生了新兴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岗位,如工业机器人操作员、智能制造系统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等,要求应聘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需要他们具备解决复杂工业问题、推动智能化生产的能力,然而一些传统的教学体系可能未能充分涵盖这些新兴职业所需的全面技能和综合能力,导致部分毕业生在面对实际工作时存在技能与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高职院校在培养《智能机电技术》专业学生时,需要更加关注行业的动态变化和就业市场的需求,确保教育体系能够与时俱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当前高职院校《智能机电技术》专业面临着适应人才需求变化的重大挑战,不仅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还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以应对未来智能制造业的挑战和机遇。

1.2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需要专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智能技术、机器人技术、数字化制造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相关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可能未能及时更新和调整,无法有效地覆盖最新的技术和工艺。这种教学内容的滞后性可能导致学生在毕业后缺乏应对现代工业挑战所需的前沿知识和技能,对于新型传感器应用、智能控制系统优化、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也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教授最新的技术内容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项目和研究。然而,由于技术变化的速度和广度,一些教师可能面临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或者无法紧跟行业最新进展的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因为学生们渴望能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实用技能,以帮助他们顺利进入职业生涯和持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发展对当前高职院校《智能机电技术》专业构成了重要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高职院校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更新教学设备和资源、与企业和行业组织的紧密合作等措施,确保教学内容能够与行业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最为现代和实用的教育体验和职业准备[1]

1.3学生实习机会有限,无法获得足够的现场操作与实习经验

在这个专业中,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至关重要,然而许多院校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实习机会的供给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了学生们在面对实际工作场景时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技能,无法有效地应对复杂的工程项目或现场操作挑战,一些重要的技术领域,如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调试与维护、智能设备的实际应用等,通常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大量的经验才能掌握,而学生们由于实习机会不足而难以达到这些要求。

现代智能机电技术行业对于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学生缺乏足够的实习经验可能会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那些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候选人,学生们面对实习机会不足的情况时,通过其他方式,如自主学习或参与项目,来补充他们在实践方面的不足,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前景。这种挑战不仅影响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发展,也对教育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重要的考验,未来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增加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优化实习安排等措施,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现场操作经验,以应对这一挑战。

1.4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导致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在《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与实际行业需求不相符的情况,这种脱节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可能面临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困境,一些课程可能过于理论化,未能有效整合实际工作场景中所需的实用技能,如现代自动化设备的具体应用和维护技术,虽然理论知识对于建立扎实的学科基础至关重要,但如果不能与行业实践紧密结合,学生们在职场上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将会受到限制。随着智能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演进。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计可能无法及时跟进这些最新技术和趋势,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一些新兴的智能控制系统、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数字化制造等领域的教学可能未能得到充分的覆盖和深入探讨,这使得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额外的时间和培训来适应行业的要求。

2.提升《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竞争力的策略

2.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为高职院校提供重要的实践资源和现场操作机会,从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习和实训,接触到最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和设备。这种实践经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可以参与到企业的智能设备安装调试、系统维护更新等实际项目中,从而深入理解和掌握智能机电技术的应用和运作原理。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了解到行业最新的技术趋势和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这种反馈机制可以有效地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使毕业生更具竞争力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教师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反馈和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增加与最新智能设备和技术相关的教学模块,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市场上最为需要的实际能力和技能[2]

2.2引入企业项目,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与企业合作开展实际项目,高职院校可以提供学生们与真实工作场景接轨的机会,同时促进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紧密结合,这种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在学术理论知识上的学习,更能够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学生们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研发项目中,与企业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合作,深入了解和探索智能机电技术的前沿发展,并通过实际操作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开展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共同探索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研究团队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专注于开发新型智能控制系统或优化现有设备功能,这不仅推动了智能机电技术在学术上的创新和应用,也显著提升了我们学校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合作项目,学生们不仅能在课堂上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和理论,还能直接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这种紧密的学术与行业结合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还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3]

2.3提供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在智能机电技术领域,创新和创业精神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领域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来推动行业的进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平台,如创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高职院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热情,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智能机电设备的改进设计、新产品的研发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开发,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竞争力。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技术支持和资源,推动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商业化进程,与企业合作开发新型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或者与科研团队合作探索智能机电技术在特定行业的实际应用,从而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商业价值。

2.4深化校企合作,紧密对接行业需求

在当前智能制造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和深入的合作关系,以确保教育与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从而使学生毕业时具备市场所需的技能和素质,学校可以与智能机电技术领域的企业合作开展联合研发项目或实施专业技能培训,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和贡献于行业的发展。参与企业项目或实习实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智能机电设备和技术应用,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实践经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们可以在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参与智能控制系统的调试优化、自动化生产线的改进等工作,从而提升自己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2.5智能机电技术与工业4.0深度融合

工业4.0代表着工业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的转型,而智能机电技术则是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在智能机电技术领域,通过将传统的机械电气系统与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紧密结合,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等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从而更加灵活和高效地响应市场需求。随着工业4.0的推广,市场对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通过在教学中深入讲解工业4.0的理念和技术应用,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智能机电技术在工业4.0背景下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能力,学习到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管理,从而为未来在智能制造行业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此外,深度融合还可以促进学术研究与工业实践的结合,推动智能机电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为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型,提升整体竞争力,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和实践机会,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智能机电技术人才,通过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推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创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4]

结语:

《智能机电技术》专业正面临着技术迭代飞速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本文的分析不仅揭示了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更强调了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模式以及工业4.0的深度融合对于提升专业竞争力的关键作用。这些策略不仅仅是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应对之策,更是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展望未来,《智能机电技术》专业将在这些努力下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为行业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贡献力量,引领技术进步,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二杰,化彦杰.高职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J].模具制造,2024,24(02):109-111.

[2]胡德鑫,陈润歌.“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路径、现实挑战与提升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1,(12):104-110.

[3]刘琦.“斜杠效应背景下高职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视界,2023,(40):60-67.

[4]吴倩,程宜康.基于发展性的高职专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职教论坛,2019,(11):57-62.

 


...


阅读全文